劉武成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使得學生們接觸外來事物的機會大大增加,人們認識世界的渠道大大拓寬。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對于網絡的利弊歷來是眾多學者爭論的一個焦點。網絡的優點不可置否,它給學生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們有機會可以在線上完成學習,但是網絡上一些不良信息也容易誤導學生們走入歧途,影響到學生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得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所左右因而無法安心順利完成學業。因此,對于學校的老師來說必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行深入的研究來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關鍵詞:網絡文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時代
一、根據網絡文化的特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要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發揮網絡文化的作用,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同時,根據網絡時效性強、互動性好、便捷、豐富多彩的特點,做好思政工作,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合格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時效性
現如今紙質媒介的發展遠不如電子媒介的發展,這一現象的根本源頭就是來自于互聯網的時效性。通過互聯網,信息傳播不需要遭受時空的限制,只需要通過光纖即可快速傳播信息。巨大的速度優勢是信息網絡最重要的特征。人們只需要通過一臺手機或者電腦就可以在家里或者學校了解到全球發生的事情,這種及時性和時效性有助于學生們加強對時事熱點的了解,但同時一些不良信息傳播的速度使得學生們無法避免,甚至遭到錯誤輿論的誤導。所以老師們必須要加強做好對學生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幫助他們樹立防范意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們有一個強大的心理和正確的道德觀念來面對網上的一些暴力信息,有能力應對網上的不良信息,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二)互動性
在互聯網上,學生們只需要有一個賬號就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不僅可以發布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并可以發表評論。網絡上這樣的一種互動方式容易吸引大量的學生們來對時事新聞進行研究與思考,但是同時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網絡目前的網絡監查工作做得還不夠,很多網絡語言攻擊的事情時長發生,也大量存在美化西方不健康思潮,迎合西方顏色革命的謬論的信息,導致學生們的心理遭受創傷的事例比比皆是,甚至產生價值觀扭曲,所以在讓學生們了解網絡文化的過程中,老師們有必要做好學生們的思想政治工作,讓學生們保持愉悅的身心,提高他們的信息鑒別力。
在網絡載體里,受眾不僅可以自主選擇宣傳內容,而且可以通過E—mail、BBS和討論組等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網絡的交互式溝通將吸引人們由傳統的被動式接受“灌輸”教育變為主動參與和平等的思想交流,徹底改變傳統的“你講我聽”“你打我通”的單向交流模式,使網民的互動與交流更加便利。
二、合力做好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幾種具體方法
借助網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視網絡文化,要發揮網絡高速、便捷、豐富多彩的優勢,同時要切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實際,只有如此,才能獲得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才能使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使他們成為新時代建設的主力軍。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人為本的理念,顧名思義也就是強調人的重要性,尊重人,強調民主和自由,注重人的價值。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在心理上會有煩惱,有的在身體上會遇到難題,有的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心態不佳,有的面臨就業壓力,這種種的矛盾和問題都不利于中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對于網絡文化的利弊,老師們要認真分析,深入研究,應當要學會傾聽學生們的看法,適時地組織一些辯論賽或者演講比賽,讓學生們自主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對這些意見做好記錄,并進行廣泛而認真的交流,使學生在平等的交流互動中形成正確的認識。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也就是讓老師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關注學生們的思想動態,關注學生們的身心健康,在交流互動中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陪伴他們成長。因此,在人本理念的引導下,老師們可以幫助學生們保持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二)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就業形勢的趨緊,大學生面臨的思想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心理問題發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具遼寧省教育廳統計:目前在校大學生有20%存在心理問題。這是一個很高的比率,必須予以重視。高校應該要完善自己的心理成長輔導室,同時要讓心理老師定時坐班幫助學生們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困難和苦惱,通過學校的心理成長輔導室,學生們可以有地方訴說自己的苦惱,同時老師們也可以安排一些心理測試給學生們做,定期觀察他們的心理變化。對于情節較輕者按照正常的心理輔導流程走即可,對于情節較重的學生應該要上報學校,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對于有網癮的學生們,老師們更加應該關注學生們上網成癮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對學生們進行懲罰,以朋友的方式對待學生們,更加容易走進學生們的心理,進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處在不同環境中就形成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文化素養。人們的行為和言語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學生們作為未涉世事的群體來說更是如此。在學校除了學習以外,學生們對學校的好感更多是來自于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美不美,學校的學風正不正,都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強大的、優秀的、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不僅可以從心理上影響學生也影響他們的行為,讓他們充滿熱情地付諸實際的行動。比如“團結”,如果老師們直接說在學校需要團結學生們可能會自然地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看到網絡上的一些破壞團結的例子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這時學??梢猿浞掷脤W校道路、宣傳欄等醒目的地方,掛上圖片或者運用故事的形式向學生們講述團結的例子,這樣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就影響到學生們,讓學生們能夠明辨網絡上的是非。
三、結語
合理地運用網絡可以讓互聯網成為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工具,但是過度濫用互聯網可能不利于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所以作為老師,學校應當要積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們了解互聯網的利弊。學校對于學生而言是除了家以外最溫暖的港灣,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要積極地尋找合適的方式來幫助這些學生們合理地利用網絡來提升自我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一些工作理念、實際行動來做好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們的思想動態,進而培養心智健全、身心健康的學生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提高學校德育工作者隊伍的 素質,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都十分必要。總之,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學生健康成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商懿秀,肖新發.論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主體及其變化[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07).
[2] 李晨光.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社會化的負效應[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04).
[3] 王桂玲.校園網絡文化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西教育,2011(15).
[4] 陳燕梅.試論網絡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D].西南財經大學,2010.
[5] 伍獻.加強高校思政網建設的路徑[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11(02).
[6] 李墨.網絡文化環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7] 周賢群.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1).
[8] 袁翔珠,董雄報.網絡德育與傳統德育比較[A].跨入新世紀——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改革之路[C],2005.
[9] 陳藝斌.加強網絡文化建設 構建和諧校園[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秀論文專輯(一)[C],2008.
[10] 李揚.培育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網絡文化[A].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 劃清“四個重大界限”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
[11] 綻少芳.在新形勢下的青海網絡文化建設與思考[A].探索 創新 求實——青海省“十一五”時期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匯編(下)[C],2011.
[12] 李墨.網絡文化環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