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東盟自貿區的建設發展,中國與老撾的貿易合作持續深化,在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有效、合理地解決貿易糾紛已成為中老兩國共同面臨的問題。在新形勢下了解老撾的商事仲裁制度,對合理解決兩國貿易糾紛,推進經濟合作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一帶一路” 老撾 經濟糾紛 仲裁
作者簡介:張純純,中共汝州市委黨校助理講師。
中圖分類號:D93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10
老撾是社會主義國家,與我國西南部接壤,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國。近年來,中老兩國雙邊貿易快速增長,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中老雙邊貿易額18.9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其中,中方出口8.4億美元,增長21.5%,進口10.5億美元,增長6.2%。中國與老撾進行經濟合作,必然產生糾紛,需要有高效的爭端解決機制。與其他爭端解決方式相比,仲裁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透明度、獨立性和自主性,效率和公信力也較高,是解決此類跨國貿易糾紛的最佳途徑。實踐中,對老撾仲裁制度了解不深,一定程度阻礙著當事人選擇仲裁方式解決貿易糾紛。
一、老撾商事仲裁的立法情況
老撾于1997 年正式成為東盟成員,1998 年 1 月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1998年4月,老撾簽署《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簡稱紐約公約)。成為東盟成員國后,老撾一直積極推進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建設,統一仲裁法律制度,于 2005年5月出臺了首部經濟糾紛仲裁法《經濟糾紛解決法》(簡稱《解決法》),2010 年進一步修訂該法,完善至 72 條。雖然老撾已有了商事仲裁法律依據,但該法并不完善,尚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二、老撾商事仲裁機構與仲裁的性質
(一)仲裁機構設置
根據《解決法》的規定,老撾對經濟糾紛的仲裁和調解都由兩級機構處理。
一是中央級的經濟糾紛解決中心(簡稱“中心”),其地位相當于司法部的一個部門,受老撾司法部的監督與管轄,職能定位是司法部的幕僚,為仲裁員、私人、法人和其他經濟貿易機構之間經濟運營發生的矛盾和爭議服務,保護雙方當事人的利益。二是省一級的經濟糾紛處理辦公室(簡稱“辦公室”),全國只設有3所,分設在烏多姆塞省的司法廳、瑯勃拉邦省司法廳和占巴塞司法部廳。其中,烏多姆塞省“辦公室”負責發生在烏多姆賽省、博膠省、豐沙里與瑯塔省的經濟糾紛;瑯勃拉邦省“辦公室”負責發生在瑯勃拉邦省、沙耶武里省與華潘省的經濟糾紛;占巴塞“辦公室”負責發生在沙灣拿吉省、阿速坡省、塞公省、甘蒙省、沙拉灣省的經濟糾紛。其余省份離首都萬象不遠,經濟糾紛爭端解決均由“中心”負責管轄。目前老撾只有以上4所仲裁機構,而中國國內目前有180多家仲裁機構,可以看出,老撾仲裁機構還遠沒有完全建立。
(二)經濟糾紛仲裁的性質
學界按照仲裁機構的性質不同,認為仲裁可以分為民間仲裁和行政仲裁。民間仲裁的特點是仲裁機構的非官方性和當事人間對仲裁合意性。行政仲裁的特點是仲裁機構的行政性和仲裁的非合意性,容易出現長官意志、行政干預、地方保護等問題。老撾的經濟糾紛解決中心和辦公室,兼具仲裁和調解的雙重功能,性質上是附屬于老撾司法部門的行政機構。同時《解決法》又強調仲裁的合意性,既規定有當事人協議的自愿性原則,又有仲裁員和調解員的獨立公正原則。老撾仲裁程序的啟動、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的確定都依據當事人的合意,政府在政策上也開始鼓勵民間仲裁機構的設立。
所以,筆者認為老撾的仲裁處于行政仲裁向民間仲裁轉變的過渡階段,兼有兩者特點。
根據爭議案件是否有涉外因素,仲裁可以分為國內仲裁和國際商事仲裁。老撾經濟糾紛仲裁也同樣包括國內仲裁和國際商事仲裁。《解決法》第五條規定,自然人、法人和有關組織,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都有權利根據本法規定選擇解決經濟糾紛的方式。任何在老撾進行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個人、法人及組織,發生爭議后,爭議雙方均有權選擇外國或者國際仲裁機構來解決糾紛,包括有權選擇仲裁員和仲裁小組、適用的法律、程序規則、仲裁地和語言等。
三、老撾商事仲裁程序
整體來說,老撾商事仲裁程序分為兩個環節,第一是仲裁程序的啟動,第二是仲裁案件的審理。
(一)啟動
1.進入經濟糾紛解決程序的條件
(1)糾紛類型須有關經濟和貿易。
(2)爭議雙方在合同中約定調解或仲裁。
(3)爭議雙方自愿同意采取此方法解決糾紛。
(4)該爭議尚未被法院受理或者法院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5)糾紛無關于國家穩定、社會安全和公共秩序。
2.仲裁機構的選擇
《解決法》第十七條規定,一般情況下,申請是向雙方都同意的更為便利的糾紛解決機構提交。如果對地點沒有合意,爭議應提交到爭議發生地的仲裁機構。
3.對申請的審查
中心或辦公室應在7日內審查,召集雙方討論選定最終的爭議解決類型。如果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出席,申請將被駁回。如果該申請不符合適用經濟糾紛解決程序的條件,中心或辦公室應在接到申請之日起7日內通知申請人。
這意味著,仲裁協議可以是糾紛發生前達成,也可以在糾紛發生后達成,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如有書面協議,在申請時應提交給中心或辦公室。如無書面協議,提交申請后,中心或辦公室會召集當事人討論選定最終的解決糾紛方式。
(二)仲裁審理
1.仲裁員的選定
仲裁庭由奇數的仲裁員組成,可3名或3名以上,具體取決于各方當事人的協議。仲裁機構向各方當事人提供名單,雙方當事人選擇的仲裁員應從名單中選另外1名仲裁員作為仲裁委員會的主席。15日內無法選擇,將由仲裁機構選擇1名。
2.證據的收集
《解決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除了當事人雙方收集舉證之外,仲裁庭在經申請或雙方當事人同意時也可以收集證據。一旦仲裁庭收集足夠的資料和證據,必須召集各方當事人并給予其最后的機會已提供解釋或理由,并提供證人和證據。如果必要,仲裁庭還須邀請專家對證據提出專家報告。
3.仲裁裁決
(1)裁決做出的期限,仲裁小組組建后3個月內。因收集證據或其他原因而十分復雜的案件需要延期的,應該通知雙方當事人告知延期原因。
(2)裁決做出的原則:申請范圍內作出;基于多數仲裁員意見作出。
(3)裁決的生效:當事人都在場時宣讀裁決書,裁決書自發布之日起生效。一方沒有理由而不出席,仍宣讀裁決,并將該裁決發送給每一方當事人,在各方當事人收到裁決之日起生效。
當事人在仲裁裁決作出前如達成和解的,做出書面協議,雙方簽名,仲裁小組和在約定備忘錄上簽名。該約定與仲裁裁決有同樣的法律約束力。
四、老撾商事仲裁裁決的救濟與執行
(一)仲裁裁決的救濟
一方當事人在接到仲裁裁決后45天內,有權依據特定事由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1.裁決當事人沒有達成仲裁協議。
2.仲裁庭的組成與當事人的協議不一致,或者違反法定程序。
3.仲裁程序不合法或者違背仲裁協議。
4.據以作出仲裁裁決的證據是偽造的,或者仲裁員因受賄或其他原因而破壞司法公正的。
5.爭議事項不具有可仲裁性。
6.裁決事項超出或遺漏了申請事項的。
《解決法》并沒有規定司法監督救濟的結果,一般來說,包括裁定撤銷該仲裁裁決、駁回申請、重新仲裁等。
(二)仲裁裁決的執行
當事人在仲裁中的和解約定以及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應該在15日內履行。如果任何一方當事人沒有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受損方當事人有權向老撾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令。
老撾人民法院應在受理之日起15日內作出決定。符合老撾法律法規以及參加的國際條約,不影響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環境的和平的,法院將發布執行令,該執行令具有直接強制效力,不能上訴。如果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爭議各方可以向經濟糾紛解決中心或辦公室重新申請仲裁,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訴。
(三)外國裁決的承認和執行
外國裁決的承認和執行由人民法院來進行。老撾人民法院將基于以下條件來確認:
1.爭議雙方必須是《紐約公約》的成員國公民。
2.裁決內容不與老撾憲法和社會公共利益沖突。
3.裁決確定的義務方需要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承認該裁決后,其執行應按照《老撾人民法院判決實施法》來執行。
五、結語與建議
前述各部分可看出,老撾現行商事仲裁制度并不完備,只能滿足一般項目投資糾紛解決的需要。中方在重大項目投資中,為保持仲裁的公允性和可執行性,可在投資合同中選擇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新加坡仲裁委員會等國際知名且成熟的仲裁機構進行仲裁。未來,老撾商事仲裁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具體來說,應圍繞著樹立現代化的仲裁理念、充分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立法價值,設置公正、高效、快速仲裁庭程序與規則,還應該培育良好的司法環境,樹立司法對仲裁的信任態度。
參考文獻:
[1]陳志叔,米良.東盟國家對外經濟法律制度研究[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2]米良.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經濟貿易法律指南[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3]萬飛.WTO 環境下對老撾仲裁法律制度的影響與完善[J].學習月刊,2004(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