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紀軍
美術教學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逐步了解美術學習的特征,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美術素養。而在美術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是使學生能夠靈活掌握繪畫技巧,并在情境中進行探索發現的有效途徑。
一、小學美術教育的現狀
現階段,雖然小學美術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部分美術教師在課堂上沿用“一人講”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無法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另外,還有一部分教師喜歡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種方式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這種表面上的熱鬧不僅不能改變教學生態,而且可能會使學生因在比賽中失利而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極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鑒于此,探索提升學生創意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其表現欲和創作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教學方式的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美術教師的思維也在逐漸發生改變,以便內化更先進的教學理念。課前資料的搜集、多種藝術形式的作品的欣賞、分層操作、小組合作、微視頻的使用、現代科學技術的使用等教學方式,都是提高學生創意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美術課堂上,基于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開展創意性教學,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提升創意實踐能力,形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1.創設情境
美術本身就代表了美,而如何讓學生意識到它的美,并主動去學習表達與創造“美”,是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解決術的問題,讓學生在學會表現美的過程中形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人美版五年級上冊“色彩的明度”一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段戰國時的編鐘音樂視頻,并說明由于青銅鐘的大小不同,故能夠敲擊出不同的音階,從而產生優美的樂曲。然后開展小組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水和瓶子敲出漸次變化的音高。這樣的活動設置給予了學生很大的探索空間,使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在了解了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進一步理解音階和色階,再運用色彩的明度變化來表現和表達。
好的美術課堂教學,首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比如,在教學人美版三年級上冊“連環畫”一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們播放一段校園劇,讓小演員們聲情并茂的表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在視覺上給予學生美的享受。然后,圍繞“連環畫”這一主題,從欣賞話劇到欣賞“小人書”,逐步引導學生感受連環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形象地描繪出每個畫面。
2.微視頻教學
雖然美術課本中有大量的圖片資源,但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視覺需求,而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播放微視頻就具有傳遞信息和明晰技能步驟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人美版六年級上冊“圖形的魔術組合”一課時,教師可先模仿七巧板游戲制作微視頻,據此展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視頻中呈現的是通過各種基本圖形的不同組合創造出的不同形象,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在示范環節,教師還可錄制一段范畫視頻,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找到組合的方法,以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在的美術課堂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大膽創新能力。教學不再只是發生在學校,而是早已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而學習媒介也不再局限于面對面的教學,音頻教學、網絡課堂等學習平臺不斷涌現。多樣化的學習平臺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取各種信息資源。為此,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轉變為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把一部分學習內容安排在課外,讓學生通過網絡等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如教學“家鄉的小吃”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作業,即讓學生搜集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并制作PPT。在課堂上,學生們展示了他們搜集的圖片、視頻等資料,還從外形、色彩、口感和歷史由來等方面對家鄉的美食進行了介紹。在最后的展示環節,教師設計了一個二維碼來接受學生和聽課教師們的投票,讓他們為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學生們更是積極地演說,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可見,美術課堂不僅可以有靜態的藝術創作,也可以有動態的作品展示。
1.使用多種媒材
美術課之所以被稱為“視覺藝術”,是因為多種技法和多種媒材的應用使之早已突破了純繪畫的范疇,更加多樣化和綜合化。而且美術教材在編排和設置上也增加了很多動手實踐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積極主動地帶領學生去發現身邊的多種材料,了解不同媒材的特點,通過不同形狀的拼貼、多種顏色的混合、不同肌理的堆疊等方式來進行藝術創作。因此,綜合材料的運用和多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已成為現代美術課的主要探索形式。
如“好吃的水果”一課,雖然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但它沒有局限于繪畫形式,而且在藝術實踐環節還增加了不同媒材的體驗,其中包括砂紙、刮畫紙、卡紙、手工紙、瓦楞紙、皺紋紙等不同材料,讓學生在創作的同時能夠體驗到不同媒材的質感,為學生的實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選擇性。
2.應用PBL教學模式
PBL,全稱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直譯為“基于問題的學習”。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上能夠將多種學習方式組合在一起,開展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式學習活動。
如“多彩的民間美術”一課,教師以游學的形式為主,利用思維導圖,給每個小組設置了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針對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學習,并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完成學習任務。這樣,讓學生在游學中進行自主學習,給了他們極大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在探究活動中提高了思維能力。
藝術的價值在于創新,而小學美術教學更是如此。因此,美術教師應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建立新的與生活相聯系的學習模式,讓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意實踐能力上有所突破,幫助學生開啟創新思維之門。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