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人民陪審員制度有利于體現司法民主、維護司法公正、進行司法監督以及拓寬法治教育的途徑,也有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建設進程。自人民陪審員制度在我們國家實施以來,在審判實踐中發揮了很大的效用。但是,目前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選任的陪審員不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缺乏參審積極性、履職保障不到位、退出不及時等等,本文從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參審、管理以及退出四個方面展開討論,通過分析各自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和完善的途徑,希望能夠為人民陪審員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建議,進而促進我國的政治民主化建設。
關鍵詞 人民陪審員 選任機制 參審機制 管理機制 退出機制
作者簡介:邵晏生,四川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研究方向:刑事法律制度(刑法、刑事訴訟法)。
中圖分類號:D92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15
人民陪審員制度指的是人民法院在審判案件時,選任普通公民作為陪審員,陪同法官一起審判案件的一種司法制度。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先,人民陪審員參審有利于落實司法公開,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其次,在案件的訴訟程序中,人民陪審員可以協助庭前幫助調,有利于案件的審理,提高案件的審結率,也有利于促進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再次,人民陪審員來自群眾,在調解解決案件中,有著獨特的群眾優勢,有利于提升案件的調解質量,取得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雙贏。面對目前人民陪審員制度存在的各種問題,如何才能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促進我國的政治民主化建設呢?
一、規范人民陪審員的選任機制,充分體現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民主價值
(一)人民陪審員選任機制存在的問題
1.人民陪審員選任的對象存在很大的問題。首先,從學歷和年齡方面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的規定是為年滿二十八周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是實際選任的人民陪審員大都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年齡以30-50歲居多,不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其次,從職業方面來看,公務員、教師、村干部以及企業的退休人員居多,基層的工人、城鎮居民和農民較少。
2.人民陪審員選任的程序存在問題。申請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推薦,另一種是本人親自提出申請。實踐中推薦擔任的情況居多,很少有人主動提出申請。
3.人民陪審員選任的配套機制不夠完善。人民陪審員的選任一般是由政工部門負責、由法院進行審查,缺乏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審查機構;選任的經費方面也得不到保障,導致宣傳力度不夠,更不能進行實地考察和征求群眾意見。
(二)規范人民陪審員選任機制
1.擴大選任對象。盡量打破學歷、職業、民族、文化、收入、專業等方面的限制,尤其是對于農村和偏遠地區,可以適當降低人民陪審員的文化學歷要求,選擇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的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盡可能地吸收不同年齡段的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積極落實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讓更多基層群眾參與進來;考慮到審判的專業性,可以對陪審員的專業進行分類,對于法律專業性較強的案件,讓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陪審,對于法律專業性不強的案件,就讓不具備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陪審 。
2.完善選任程序。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民主選任人民陪審員,保障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民主價值。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認識;按照規定提前公開選任事項,讓公眾了解參與選任的方式;完善及時選任和增補制度,任期屆滿退出前要做好選任工作,任期內退出要及時增補候選人民陪審員。
3.加強選任保障。機構人員的保障方面,可以在法院內部設立人民陪審員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選任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配備專人負責選任以及日常管理工作;要健全法院與司法行政機關之間的協調機制,盡可能把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工作交給司法行政機關,提高法院審判的工作效率。經費的保障方面,可以由最高法院和財政部共同發文明確經費保障,由財政部門撥款,各地財政嚴格落實。
二、完善人民陪審員的參審機制,提升人民陪審員參與庭審的質效
(一)人民陪審員參審機制存在的問題
1.候選人資格審查工作難度較大。人民陪審員的信息庫還不夠全面。雖然《實施辦法》第九條有規定建立專業人民陪審員信息庫,但是各個地方法院建立信息庫的方式不同,大都存在信息滯后或者是信息不全面的問題,直接影響陪審員候選人的選擇。另外,戶籍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也加大了候選人信息登記的難度。
2.人民陪審員參審對象缺乏廣泛性和代表性。首先,人民陪審員參審人員的年齡、學歷和職業過于集中,年齡主要集中為30 至 50 歲之間;學歷以大專學歷以上為主,職業主要是公務員、教師、醫生等職業,不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
3.公眾參與的熱情不高。首先,政府的相關部門沒有做好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宣傳工作,公眾缺乏對人民陪審員的正確認知,直接影響參與陪審工作的積極性。其次,保障機制的不健全也直接影響公眾的參與熱情。參與陪審會產生相應的食宿交通費用,同時請假得不到單位支持,就會影響工資、全勤獎和年終考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