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登科 李冠儀
摘 要:初中歷史課堂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提高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研究,包括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憂患意識、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等,以期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愛國主義教育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許多內容都與愛國主義教育有關,在研究朝代更替、民族興旺的過程中,一位又一位忠君愛國的民族英雄人物為學生樹立了榜樣。當下的愛國主義思想,不是忠于個人、忠于統治者,而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有必要對初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滲透路徑進行研究,確保愛國主義教育成效。
一、通過民族歷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愛國主義精神是每一位中國公民都應具備的基本美德,國家是所有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園,國家興衰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初中歷史教學改革要求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加以引導。在此過程中,首先應通過開展民族歷史文化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悠遠和厚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民族自信心。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按照時間線索較為完整地介紹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演進,從“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等各個時期的歷史文化解讀都較為詳盡。應以教材為基礎,引領學生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漫游,尋根溯源,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這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基礎,只有建立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才能建立民族歸屬感,自發了解更多關于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知識,逐漸形成民族自豪感[1]。
二、通過研究朝代更替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
在建立民族自豪感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從而真正將愛國主義精神轉化為行動。對于當代初中學生而言,由于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普遍缺乏憂患意識。《孟子》中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果下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沒有足夠的憂患意識,會給國家建設和發展帶來隱患。在此方面,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研究朝代更替,讓學生深刻認識從繁榮到衰敗、從動亂到統治的歷史社會變遷,始終保持憂患意識,積極為國家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一個鼎盛王朝的衰落,往往都起始于統治者的安于享樂。如商紂王、周幽王等,對于當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而言,人民是國家的建設者,也是國家的主人,每個人都應肩負起國家建設的責任。對于學生而言,學習就是第一要務,通過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也可以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更好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2]。
三、通過回顧中國近現代革命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近現代史是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現在的近180年歷史,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遷,也經歷了許多危及民族存亡的磨難,最終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英勇奮斗下,建立起社會主義新中國。回顧這段壯烈、蛻變的革命史,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樹立報效國家、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的遠大志向。在新中國成立以前,這片中華民族世代生息的土地飽受列強欺辱,從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到日軍侵華戰爭,雖然中國共產黨率領的解放軍最終取得了勝利,建立起新中國,但是這片土地已經飽受創傷。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共產黨又帶領各族人民投入到艱苦的經濟攻堅戰中。整整70年之后,如今的我們已經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國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通過開展各種專題學習活動,回顧這段曲折、傳奇的革命史,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通過學習歷史中民族英雄人物培養學生的民族氣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應積極組織學生向歷史民族英雄人物學習。古往今來,在中國歷史社會上,涌現出無數民族英雄人物,或拯救國家于危難之時,或帶領人民走向繁榮富強。當然,也有許多事業不是依靠個人力量能夠完成的,有更多的民族英雄,奉獻畢生精力,不惜犧牲生命,促成這項事業的完成,對國家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精忠報國的岳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憂國憂民的詩人屈原等等。學習這些民族英雄的事跡,往往能夠給學生心靈帶來更強烈的沖擊,讓學生主動學習民族英雄身上具備的民族氣節,以建設國家為己任,時刻謹記自身所承擔的民族歷史責任。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通過初中歷史課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氣節,讓學生成長為未來的民族英雄,才能盡到一名師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注重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視,通過各種途徑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通過采取有效的愛國主義培養策略,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樹立報國志向,并為之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范明月.淺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研究[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三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7:2.
[2]周淑明.初中歷史課堂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學周刊,2014(32):62.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立項號:[2018]PLG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