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浩 鄒本燦
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潛能,也都有成功的渴望。尤其是農村學生,由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學習環境不盡如人意,所以他們更需要優質的教育,以助推他們實現成人成才的夢想。作為農村中學的校長,應具有勇于擔當的情懷、前瞻的視野和創新的精神,為廣大師生的發展搭建廣闊的舞臺,為打造農村素質教育特色學校砥礪前行。下面,以山東省寧陽第二十中學為例,談談學校在促進學生與學校發展方面應具有的責任擔當。
一、擔當,積蓄了學校發展的動力
擔當,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責任。它需要長久地經營、積淀和培養,從而內化成一種自覺行為。為了涵養領導干部、師生們的擔當情懷,學校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一是提煉以擔當為特色的辦學理念。結合學校地處偏遠、教育技術落后、師生安于現狀的實際,學校提出了“為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高質量、學生發展高素質、師資建設高水平、校園文化高品位、辦學條件高層次”的辦學追求,對各項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每一個管理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責”,在完成既定工作的同時也要有所創新;要求每一位教師要善于思辨,在履職盡責的同時也要有所建樹;要求每一個學生要志向遠大,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提高綜合素養。這夯實了學校跨越式發展的思想基礎。
二是提升以擔當為核心的學校價值觀。學校組織師生觀看了《甲午風云》《開國大典》《最美教師頒獎晚會》等影片,舉辦了“學校,我的家園”“祖國,我愛你”等主題演講活動,加強了對師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使師生迸發出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學校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量。
三是推進以擔當為核心的人本化管理。學校在堅持“工作方法求改進,工作措施求創新,工作效益求提高,工作推進抓細節”的基礎上形成了“包容、民主、合作、競爭”的管理文化。包容,是尊重個體差異,是人本化管理的前提;民主與合作攜手共進,能取長補短,是人本化管理的雙擎;競爭,是擔當與創新,是人本化管理的樞紐,更是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保證。
四是推進管理評價的創新。學校在借鑒傳統評價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學校評價、干部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的四級評價體系。學校評價內容包括“發展規劃的落實、年度工作的考核、社會滿意度”等,由校委會和家長委員會組成人員來評定,責任人是校長;干部評價內容包括“工作業績、民主評議、創新工作”等,由校委會和工會組成人員來評定,責任人是部門主要負責人;教師評價內容包括“師德修養、專業成長、民主評議”等,由教導處、政教處和級部組成人員考來核,責任人是教師;學生評價內容包括“品德修養、行為習慣、素質測評”等,由教導處、政教處、教師、學生代表組成評委予以考核評定,責任人是學生。這樣,評價的內容、標準和責任都很明確,增強了每一個人的責任擔當意識,形成了“百舸爭流”的可喜局面。
二、擔當,讓干部淬火成鋼
為鍛造一支思想過硬、素質優良的干部隊伍,學校實施了“一講三亮兩結合”建設工程。
一講,即講慎微。“不矜細行,終累大德。”領導干部應規范自身言行,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慎微篤行,說有利于團結和發展的話,做有益于教師和學生的事,以服務為宗旨,砥礪前行。
三亮,即一亮身份、二亮責任、三亮擔當。一亮身份,黨員要佩戴黨徽,每一個干部的桌上要有工作座右銘。只有敢于喊出“向我看齊”,才能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二亮責任,每一個中層干部都要經過答辯、民主評議等環節產生,都必須“亮”出承諾,時時處于教職工的監督之下,這樣才能永葆工作激情。三亮擔當,在學校應急處置、輿情應對等方面,領導干部要敢于承擔,進行合理處理與解釋,為學校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兩結合,即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平時的工作相結合,重在服務能力的提高;決策能力、創造能力和執行力相結合,為學校的跨越式發展奠基。
三、擔當,讓教師走向成功
為了凸顯教師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學校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教師發展規劃。“一體”即以教師為主體,強力推進師德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以教師的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兩翼”,一是組織觀看先模人物影像,舉辦“感動校園人物”和“十佳師德標兵”評選活動,使教師凈化內心,把責任放在首位。二是實施“三五二”教師專業發展工程。“三”是指“三個關注”,即關注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學科建設的有機統一,實現教學藝術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高;關注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與教學風格的有機統一,實現教學途徑的多元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關注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需求的有機統一,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幸福成長。“五”是指“五個善于”,即善于傾聽學生的訴說,能夠解讀學生健康成長的心靈密碼;善于利用網絡平臺收集有關學科建設的信息,打破農村學校資源匱乏瓶頸;善于撰寫讀書筆記,積蓄教學張力;善于交流,不斷消除教學中的“頑疾”;善于總結,反芻教學,在實踐中尋求新突破。“二”是指促進教師“教學有風格”轉變的兩個平臺,即“草根課題研究平臺”和“教學共同體”平臺,重在交流經驗,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四、擔當,讓學生幸福成長
健康成長就是學生最大的幸福。為此,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通過創設良好環境、開展德育活動和特色課堂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使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并付諸實踐,進而充分感受到素質教育帶來的幸福。
二是嚴格執行國家課程的設置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以發展性評價作為學生評價的指標,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和思維訓練,讓學生既有“索難問疑”的歷程,又有“柳暗花明”的頓悟,充分感受到智力成長的幸福。
三是通過開展“陽光體育”“我是種田小能手”等實踐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讓他們在設計、組織和實踐中體驗“當家”的感覺,繼而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讓他們體驗到特長發展的幸福。
四是通過愛心說吧、QQ愛心群和陽光飛信等,為學生解疑答惑,化解學生心靈的“枷鎖”,掃除成長的“陰霾”,使學生快樂地成長,充分感受到人格完善、心理健全的幸福。
今后,“寧陽二十中人”將以超前發展的意識、敢為人先的精神,凝心聚氣,鼎力前行,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農村素質教育的特色學校,更好地推動區域教育跨越式發展。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