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作為一名初中信息科技學科的兼職教研員,筆者充分認識到開展科技學科網絡教研活動的重要性。網絡教研可有效改變以往教研活動的人數、時間與地點等受限的情況,實現相關人員一個都不少、活動時間不設限、活動空間跟著自己走,更好地滿足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信息科技學科開展網絡教研活動還有其自身的優勢和獨特性,應成為學科網絡教研的領頭羊,形成更完善的平臺、更精準的模式、更高效的流程,以供其他學科借鑒。應讓信息科技教師參與高質量的網絡教研并進行創造性的活動,這既是其專業素養的體現,也是其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信息科技學科的網絡教研還可以向學生開放,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學與教研,形成大規模的師生互動。
一、構建聯動網絡教研模式
近年來,在區教育局各級部門的關懷指導下,在信息科技教研員和全體信息科技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青浦區青西片抓住信息科技的學科特點,積極開展網絡教研的研究和實踐,在區域聯動網絡教研組的建設、發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
1.信息科技學科網絡教研組織結構
信息科技青西片教研組(以下簡稱教研組)是一個教師隊伍年輕、團結協作、行動高效的連片學科組,現由一所城區學校(青浦一中)、四所農村學校(珠溪中學、顏安中學、金澤中學、沈巷中學)組成, 包括城區教師2名、農村教師12名。教研組成立了以兼職教研員、青西片片長、學科中心組成員為核心的聯動網絡研修小組,定時召開網絡會議;形成了“教研員領導—聯動網絡研修小組管理—青西片片長組織—五所學校教師落實”的網絡教研模式。由聯動網絡研修小組制定相關制度,規范信息科技青西片教研工作,以城帶鄉進行區域統籌安排,保證教育協調發展,為青浦區信息科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學科聯動網絡教研職責
在學科聯動網絡研修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兼職教研員職責包括:傳達區信息科技學科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學科網絡教研特色,加強指導與培養;開展深度調研,積極參與教研與教改;強化區域網絡聯動,參與組織協調與管理;增強服務意識,發揮引領示范與指導作用。青西片片長職責包括:創設各類網絡活動平臺,加強校際溝通與交流,協調互動網絡教研;組織網絡聯誼,積極引領示范。學科中心組職責包括:協助制定網絡聯動方案,發揮智囊團作用;協助學科指導,發揮網絡教研示范作用。聯動教師職責包括:積極參與聯動教研,加強網絡交流;在網絡活動平臺上提出教學實際問題,參與討論和交流;承擔公開課的開設,提供網絡研討案例。
二、創新區域網絡聯動方式
教研組積極實踐信息科技學科新課程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習學科育人價值觀,將育人價值與學科教研相結合,充分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時間,開展聯動網絡教研活動,進行區域網絡聯動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組織開展了“從過程性評價看學科育人”“初中課程標準的實施研究”“新課堂實驗研究”等一系列網絡教研創意活動,使學科教研從單一性走向了多樣性、區域性、聯動性、開放性,提高了信息科技網絡教研的整體水平。
1.茶館式網絡聯動
茶館式網絡聯動教研是指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借助微信、RTX等平臺,運用讀讀、說說、評評、議議等多種形式,實現教師聯誼的動態網絡研修方式,主要特點是自由、寬松、愉悅、和諧。這種聯動教研有明確的研修目標,主持人通過微信、RTX系統建立學科群,對教研活動進行適切的調控,教師則緊密圍繞研修主題開展RTX網絡研修活動。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促進教師們發散思考、開拓創新。
如2018年下半年,教研組以區信息科技學科教研計劃為活動指導綱領,采用了茶館式網絡聯動方式,結合區新課堂實驗討論學習單的設計,聯動教師積極討論,熱烈發言,互動良好。有的教師認為設計學習單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先學先練;有的認為有效利用學習單能使學生帶著問題和情感快速融入課堂。
2.論壇式網絡互動
論壇式開放互動教研是指圍繞一個明確的、有意義的主題,通過相互討論、交流、解疑,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實現集思廣益,促進教師開放和互動的網絡研修方式,主要特點是可操作性、開放性、引領性。近年來,教研組經常結合區學科論壇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教學研討,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如2018年度第一學期,教研組舉行了“新課程標準解讀和配套案例實踐”等系列論壇。信息科技教師圍繞網絡活動主題,對新課程標準和相關配套案例實踐等內容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研討,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入手,大膽闡述見解,在論壇中以跟帖進行精彩回復,交流和傳播了許多創新的思想和觀點。
3.競賽式網絡互助
競賽式網絡互助教研通過豐富多彩的競賽形式進行教學比武,對教師各具特色的教學方式、方法等進行深入細致的網絡對比研討和總結,實現競賽與探究相結合,實現教師網絡聯動互助與共同發展,主要特點是競賽與合作。
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研能力的提高,青西片教研組積極組織開展了各類網絡學科競賽,鼓勵教師踴躍參與教師說課比賽和同課異構等活動,并將過程性資料上傳網絡平臺。全體信息科技教師都能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對比研討,區學科領導和五所學校的領導對各項賽事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根據賽事需要,落實場地、裁判及工作人員,將任務具體到人,很好地展現了創新與合作的精神,為競賽式網絡聯動互助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挖掘網絡聯動教研的內涵
1.立足學科,建立三維立體網絡研課模式
青西片教研組以城帶鄉,立足信息科技學科,以典型課例為素材,教師同課異構,同年級教師全員參與,進行網絡觀摩和研討,幫助教師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完善“實踐反思—互助—專業引領”的三維立體課堂網絡研究模式,形成了區域聯動網絡研修的特色發展。
一是實踐反思。組織教師在互動教研活動中開課,在網絡平臺上記錄教學過程。開課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進行“三實踐兩反思”,從中獲得靈感,開拓教學新思路。
二是互助。參與教研的教師結合教學實踐,對開課教師的教學設計等提出改進意見,特別針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目標的達成等給出中肯的建議,并在網絡平臺上發布相關信息,供開課教師參考。
三是專業引領。組織教師結合整個研課活動的過程進行網絡評析,使教師能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并內化為有個人特色的認識與操作元素,科學地貫徹并落實于課改實踐,從而不斷提升科研素養,實現專業成長,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2.資源共享,發展三級管理模式
推動網絡資源共享,促進網絡教研,發展“三級網絡,三級管理,三級評價”的管理模式,優化區域網絡資源,實現教師專業成長。“三級網絡”指以網絡的覆蓋范圍劃分為片區、學校、教師三級。“三級管理”指網絡的管理層級,第一級管理者為聯動網絡教研小組,第二級管理者為五所基層學校信息科技學科分管領導,第三級管理者為五所基層學校的信息科技教師。“三級評價”指通過網絡評價方式實現的區片、學校對教師個體,以及教師對自己的三級評價。五所基層學校結合片級網絡教研評價,以及綜合參考教師自評,對本校信息科技教師進行網絡教研綜合測評,并將測評結果歸入教師個人成長檔案,促進區域內教師專業成長(見表1)。
3.加強互動,發揮網絡評價的導向功能
推進網絡評價研究互動,發揮網絡教研評價的導向作用,讓信息科技教師通過三維立體研課網絡模式深入了解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真正促進每一位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獲得專業成長。此外,使學生能利用所學信息科技知識參與評價教學與教研,形成了大規模的師生互動,既是對教師教學教研的評測,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測。
總之,不同的網絡教研模式和評價方式最終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為學生服務。即都是為了在學科網絡教研活動中使新課程的教學改革順利開展,使信息科技的教研水平不斷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四、成績和展望
近年來,信息科技教研組的成員不斷學習,堅持新課堂實驗教學,重視教科研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績。如組織學生參與市、區級電腦作品制作比賽并多次獲獎;教師撰寫的論文、案例曾多次獲得國家、市、區級各類獎項;教師執教的公開課多次獲得區、校級獎項,得到了區內專家和領導的肯定。
信息科技學科區域聯動網絡教研不僅增長了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了教師的科研視野,還培養了教師的創新意識,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和學科育人素養。未來,信息科技學科的網絡聯動教研工作還要進一步構建優質的組織文化,更好地引領教師專業發展,達成學科課程愿景,讓信息科技教師在信息時代的召喚下,在學科網絡教研的實戰演練中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