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溪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體驗式閱讀是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閱讀困難,降低閱讀難度,在組織閱讀教學中使用的一種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這種閱讀方法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有效突破,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圍繞如何在小學中段的語文教學中開展體驗式閱讀教學進行討論分析。
關鍵詞:小學中段;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
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深入推行與發展,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學生主體意識的發揮,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成為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該關注的重點。通過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很容易發現,“體驗”是一個高頻詞。學生體驗的生成往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在組織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情境的創設對教學成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體驗式閱讀能夠將學生的體驗與閱讀兩個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可以獲得思維的發展,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收獲豐厚的學習效果。接下來主要對小學語文中段教學中的體驗式教學具體組織方式進行討論分析。
一、讓學生在創設的學習情境中,激發閱讀的學習熱情
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特征對他們學習活動所帶來的影響,過于枯燥乏味的學習會讓小學生難以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對課堂學習活動失去學習的興趣。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是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所表現出的典型的特點,因此教師在組織體驗式閱讀的過程中,借助學習情境的創設,引導小學生進入奇妙的語文世界,感受閱讀的快樂。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課文《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為例,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借助PPT向學生呈現胡蘿卜先生胡子的故事,通過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呈現閱讀內容,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這篇故事究竟是講述了什么內容。最后教師為每個小組的學生分發道具,讓學生按照故事中講述的情節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加上自己的即興發揮和創造想象[2]。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具體的閱讀情境之中,讓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對故事的好奇心,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之中,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發展脈絡和人物關系,在情境中進行表演的同時,他們能夠產生相應的移情體驗,在即興表演的時候促進思維的發展,這都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
二、在感情朗讀中獲得體驗
朗讀是進行閱讀的方式之一,在體驗式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來體驗其中蘊含的情感,可以通過創設具體情境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教師在這種朗讀的過程中要發揮好引導作用,讓學生為了真正理解文章情感而讀,不是為了讀去讀,在讀完之后有所收獲,針對某一個問題能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場,這是感情朗讀應當要達到的目的。
例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我變成了一棵樹》時,這一篇課文生動而有趣,其中也飽含了豐富的情感,文章中的角色較多,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分角色來進行朗讀,并且在學生朗讀結束之后,緊接著向學生發問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文中的我在剛開始發現媽媽不知道我變成了一棵樹感到開心的同時,還感到了一些失落呢?如果你是文中的小主人公,你希望自己的媽媽發現這個秘密嗎?你認為為什么媽媽認出了我呢?”教師在學生感情朗讀過程中,抓住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能夠讓學生表達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將自己的想法與閱讀的內容有機融為一體,也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能夠展示和發展自我個性的舞臺,讓學生的語文閱讀不再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地深入文章情感內涵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在這個閱讀過程中進行朗讀、體驗、評價,最終生成自己的閱讀情感收獲。
三、在資料的拓展中收獲體驗
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活動時,往往教師都會有這樣一個困擾:學生所閱讀的內容與學生現在的生活實際所間隔的時間教久,距離太遠,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很難真正與文章所講述的內容產生情感的共鳴,也就難以真正走進作者的思想情感世界,理解文章想要表達的意義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閱讀教學中的瓶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技術,為學生呈現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同時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資料搜集的任務[3]。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課文《黃繼光》時,這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偉大的愛國英雄黃繼光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惜用自己的身軀去堵住敵人的槍口,為部隊開辟前進的道路的故事。故事所發生的年代較為久遠,國家的發展和強大,讓如今的兒童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他們很難體會到那個年代英雄人物的精神和偉大。教師就可以在學習之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可以是文字介紹、圖片或者視頻、音頻資料等等多種形式,在閱讀活動中有序地為學生進行資料的展示,為學生營造一種特定的閱讀氛圍,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通過資料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四、在實際生活經歷中進行體驗
學習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語文當中的文學作品的創作靈感往往都是在生活中獲得的,正所謂藝術來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就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語文閱讀學習也需要根植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在組織閱讀學習時,置身于文中的情境之中,并將文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聯系。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在這種作品與實際相聯系的過程中,就可以更加容易地喚醒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夠感同身受,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
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積極性的調動以及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都有著獨特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成長為一個具備較高語文綜合素養的人。教師在組織小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趙銘.點染的教學藝術:在《夾竹桃》教學中運用體驗式閱讀的磨課筆記[J].語文教學通訊,2016(3).
[2]吳曉春.“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嘗試與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C],2013.
[3]胡積濱,姜國道,孫春恩,等.變“三少一差”為“三多一好”:小學閱讀教學的新探索[J].山東教育科研,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