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
一、活動背景
近期,我們班正在開展“可愛的動物”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對動物很感興趣,并收集了很多關于動物的書籍。一天,子軒小朋友分享了《小螞蟻與蒲公英》的故事,孩子們對于小螞蟻怎么才能飛起來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
二、活動內容和過程實錄
1.自由討論:螞蟻會飛嗎?
姜睿:小螞蟻長大了變成蝴蝶就能飛起來了。
雨萱:小螞蟻是沒有翅膀的。
思琪:只有毛毛蟲才能變成蝴蝶飛起來呢!
宇楊:我夏天的時候吃的冰激凌掉在地上了,然后過了一會就有很多螞蟻都爬過來吃地上的冰激凌,螞蟻是黑黑的,很小,我還在電視上看過螞蟻,它頭上還有觸角,但是我沒看見螞蟻的翅膀啊。
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
駿峰站起來大聲地說:“老師,我就被螞蟻咬過。”
徐老師:螞蟻怎么會咬到你的呢?
駿峰:有一天媽媽騎車帶我去公園玩,然后我身上就很癢,媽媽在我身上看見了一只螞蟻,它是飛到我身上的,它有很小很小的翅膀。
姜睿:可是我見到的螞蟻是沒有翅膀的啊。
大家又開始討論起來……
分析與支持:討論過程中,孩子們對螞蟻有沒有翅膀,是否會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孩子們帶著心中的疑問,來到幼兒園的種植角,開始尋找螞蟻的蹤跡,我們對“螞蟻的翅膀”話題展開了進一步的生成探究活動。
2.戶外觀察:螞蟻在哪里?
劉博:快來看,這里有一個洞。
夕雨:在哪呢?我怎么看不到。
劉博:就在這(用手指著面前的草地),螞蟻躲在洞里呢!
夕雨:我知道了,螞蟻躲在洞里冬眠呢!
雨萱:那我們到哪里才能看到螞蟻呢?
徐老師:是啊,我們現在看不到螞蟻了,該怎么辦?
思琪:我們可以在電腦上找到。
分析與支持:孩子們走出教室來到戶外尋找螞蟻的蹤跡,但是孩子們只在泥土里發現螞蟻的洞,當有小朋友說螞蟻已經躲進洞里冬眠的時候,其他小朋友表示出想繼續探究螞蟻的欲望(因為活動是在11月中旬開展的,天氣比較冷,在草地上已經看不到螞蟻了),孩子們對螞蟻的討論興趣有增無減,并提出了不同的調查方式,如通過電腦查找有關螞蟻的圖片或視頻等。
3.談話活動:螞蟻的秘密
根據孩子的建議,通過班級群發布群信息,邀請家長幫助孩子調查:螞蟻有翅膀嗎?螞蟻真的會飛嗎?第二天,小朋友們帶來了自己的調查結果。
思宇:我在媽媽手機上看到的螞蟻有翅膀。
夢昕:我媽媽跟我說白蟻有翅膀,但是有的螞蟻會舉行空中婚禮,然后翅膀就會掉了。
婉婷:我看到過黑黑的螞蟻,有些嘴里還吃著樹葉,它身上沒有翅膀,好多螞蟻都在一個洞里。有翅膀的小動物都能飛嗎?
思琪:我奶奶在老家養了很多雞,我好像沒看到雞飛起來。
思宇:我看過雞飛起來,但是他只能飛到我肚子這里。
徐老師:還有哪些動物也是有翅膀的?那它們會飛嗎?
分析與支持:那么螞蟻到底有沒有翅膀?是不是所有的螞蟻都會飛呢?幼兒調查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孩子們有了前期的調查了解后,通過各自的分享討論,進一步了解了螞蟻的一些相關知識。同時孩子們在激烈的討論中也發散了思維,提出新的問題“有翅膀的小動物都會飛嗎?” 孩子們帶著這樣的問題,接著通過調查問卷,用自己的方式去調查了解相關資料。
4.新的問題:有翅膀的動物都會飛嗎?
子軒:蝴蝶和蜻蜓都有翅膀,它們都能飛。
佳怡:雞和鴨也有翅膀,但是他們飛不起來?
徐老師:為什么呢?
旭陽:因為它們都被關在籠子里時間太長了。
廣軒:鴕鳥也不會飛,鴕鳥太胖了,所以飛不起來。
徐老師:哦,原來雞鴨鵝都有翅膀,但是它們被關在籠子里時間太長了,它們已經失去了飛行的本領。鴕鳥太重,翅膀太小,所以飛不起來。
分析與支持: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在一起討論中知道,鴕鳥是有翅膀的,但是由于體型較大,鴕鳥是不能飛行的,而雞鴨鵝平日生活中見到的家禽也是有翅膀的,但是由于人類長期的圈養,他們翅膀的飛行能力已經逐步退化了。
三、活動的特點及價值所在
1.引起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幼兒對螞蟻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能夠根據自己的困惑去收集資料,并且能夠根據已有的認知經驗進行大膽提問,在與同伴分享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經驗。同時,通過操作不同的材料親身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并且能將已有經驗進行遷移聯想。
2.看見、看懂幼兒
活動中教師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對螞蟻的相關問題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一步步追隨幼兒,善于發現對幼兒來說有價值的問題或現象,幫助幼兒梳理提升經驗。合理使用家長資源,促進了活動有效合理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