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其江
摘 要: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地理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若是利用口頭講解和板書的形式,對于學生來說難免過于抽象化,學起來也是比較復雜的。如何將枯燥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通過講地理故事的方式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提高課堂效率是地理教師應該落實的問題。
關鍵詞:地理故事;效率;問題
初中階段學校會開設地理課程,也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之一。地理學科具有獨特性,學生通過對地理學科的深入學習,可以使學生對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進行深入了解。但是地理學科的特點是過于抽象,比較復雜,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課堂中。會出現課堂氣氛壓抑,師生之間無法進行很好的互動,學生對本學科的積極性下降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學習地理的方法固然有很多種,但是要根據地理學科的實際特點以及實踐中不斷地摸索來看。巧妙地運用地理故事在中學地理課堂中的特殊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可以發揮其功效,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積極性有所提升。
一、地理故事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功效
1.巧妙運用地理故事,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
興趣的培養在學生學習階段占據著尤為重要的地位。學生在學習上一旦有了主動性,就會在學習過程中慢慢地發現捷徑。巧妙地運用地理故事,讓學生先集中注意力,對課堂產生好奇心理,從而來激發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僅憑借講解教材上的知識難以讓學生進入到學習氛圍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進入到地理知識中。教師通過對故事的講解,設立疑問、分析疑問和講解疑問的過程來進行本節課的教學。這樣會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有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在牢記地理知識的同時對知識更加理解。
2.巧妙運用地理故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大家都學習過地理,也都有了解,地理知識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說在進行地理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地理教學和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而不是單單教會學生啃書本,這樣對于學生學習地理沒有益處,地理教學也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了,就不能符合新課標中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巧妙地運用地理故事,是激發學生興趣,對地理深刻認識的載體,促進學生地理知識的學習。
3.巧妙運用地理故事,緩解課堂枯燥氛圍
人在有意識的專注做某件事情的時間是有限的。有相關調查表明,中學生專注力一般不會超過半個小時,一節課的時間一般為45分鐘,如果教師的教學時間過長,會引起學生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的現象。因此課堂氛圍的活躍程度是影響學生知識積累多少的決定因素。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下,學生可能連30分鐘都難以堅持。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中,多注意觀察學生對自己的回應,及時對課堂氣氛進行調節。在氣氛較為緊張的時候,教師可根據講解的課程穿插一個與教學內容結合的小知識或者是小故事,讓學生緊張的神經進行放松,從而重新活躍課堂氣氛。
4.巧妙運用地理故事,拉近學生與老師間的心理距離
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就是很容易憑借心里想法去做事,例如我們常見的就是我喜歡這個教師的上課風格,或者因為這位老師知識淵博,而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程,相反對于不喜歡的教師可能就失去了對此學科的興趣。若是地理教師平時愛講小故事,幽默風趣,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學生的尊敬,教學效果也會得到良好的回應。
5.巧妙運用地理故事,對學生進行品德方面的滲透
地理課程的改革提出了三個維度的立體化課程目標。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思想教育的內涵進行了擴大。其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導著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對自然與人文多樣性的尊重。課堂是進行知識傳播最好的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課堂這個平臺傳播一些公益思想,讓學生對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進行集思廣益,構建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德育貴在于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影響,沒有說服力的說教相當于空談,是達不到德育的真正效果的。地理課程中有著豐富的德育素材供學生去學習和理解。例如在講解某種生物瀕臨滅絕的時候可以適當滲透要保護瀕危動物,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培育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可以通過這個故事對學生滲透要服務國家的德育理念,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進行加強。
地理教師想要在課堂中巧妙地運用地理故事,在平時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1)對小故事的日常積累,巧妙地結合小故事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2)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將地理故事合理地引入到課堂中。要有設置懸念意識,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提升學習效果。(3)對學生定期進行檢測,檢測是對學生學習掌握程度的檢驗。教師應該在學習完一個單元或者一個章節之后對學生復習和檢測,達到溫故而知新的學習結果。(4)優化課程設計,運用故事起到點綴作用。故事具有趣味性,雖然在課堂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但是教師要把小故事作為課堂的點綴,把握好一個“度”。故事過多對于學生來說會容易忽略課堂知識的學習,學習的重心就容易偏移。
二、選擇地理故事的原則和要求
1.運用地理故事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做到不能與教材的中心內容脫離。講地理故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講故事的過程也就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聽地理故事的同時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在了解故事的同時對教材內容記憶深刻。
2.地理故事必須要滿足符合科學性和地理學科的特點,具有教育意義。故事內容不能過于牽強附會或者過于庸俗,更要杜絕封建迷信的信息摻雜在地理故事里。
3.講地理故事要避免長篇大論,這樣不僅影響了教學進度,也影響了學生的理解,要盡可能短小而精悍。
三、地理故事如何實際運用到教學中
1.引入現代化多媒體手段,構建故事情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去摸索,有濃厚的興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可將地理教材知識與故事巧妙地結合起來,換一種表達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加的學習效果。比如,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教師通過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多方面得到啟發,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對于激發學習興趣大有益處。
我們以《地球的運動》這一節課為例子,地球的運動給我們的直觀感覺內容是較為簡單的,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和時差問題。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本節課的知識,可以通過課件的形式先播放一段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將當時的情景再現并拋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故事的情境中,這樣既具有直觀性也具有趣味性。想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師也可以搭配教具地球儀進行演示。由此可見,多媒體在實際教學應用中輔助教學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2.激活思維巧用故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地理課程較為復雜,有相關調查表示,不喜歡地理課程的學生還是不占少數的。但是聽故事是每位學生都最愛,因此,將地理知識融入故事中,結合初中生的特點,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欲望。
下面我們以《地形圖的判讀》這一課為例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雞、山谷等內容。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用一部電影《紅河谷》中的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片段,影片中的藏族人抓到了兩位前來勘探地形的英國人,并從他們山上搜出一張地圖,但是藏族人對這個地圖一臉懵懂,只是從表面上看是一只蝴蝶的圖案。然而,也就是這幾張蝴蝶圖案就能夠讓英國的軍隊對根本不熟悉的地形順利地進入。這個故事很生動地將學生引入教師設定的故事情境中,在聽完故事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教材的閱讀,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將地理故事和地理知識結合在一起,這種方式改變了傳統模式下枯燥的課堂氣氛,讓知識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滲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扎實程度。
3.突破難點巧用故事,促進認識能力
學習源于思考,思考源于有疑問,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疑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善于設置疑問。在不脫離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將地理故事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的拓展和延伸,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升。
下面以《海陸的變遷》為例子,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較多,難度也相對來說比較大。本節課需要學生對海陸變遷以及大陸分離的若干種可能性進行分析,達到培養學生觀察、感知、分析等能力的目的。在進行本章節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滄海桑田”這個成語故事,提問“滄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然后進行成語的講解,“滄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陸的變遷,然后也可以結合喜馬拉雅山上厭食癥的海洋生物化石等對故事進行擴大化,讓學生對海陸變遷更加深入地理解。
4.鞏固練習借用地理故事,調動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采用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讓學生了解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將地理知識融入小故事中,從而達到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了解地理的變化和發展規律。即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能調到學生的積極性。
在《多變的天氣》這一課的講解中,本節課的知識點是需要學生區分“天氣”和“氣候”;對天氣符號的認識以及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教師根據課程需要可以編個形象的故事,對新知識進行強化。可以將不同的天氣轉變為“人”進行自我介紹。引導學生對不同天氣的認識,并進一步講解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有哪些。所以說,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學生也可以在考試中更容易想起來教師當時是用這個小故事引導的本節課內容,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一舉兩得。
在大力推廣新課改的今天,不難看出,合理巧妙地運用地理故事是學習地理學科的一種教學手段,值得廣大地理教師去實踐和應用,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和更新。更大限度地利用好著一教學手段,并發揮其優勢,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進農.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
[2]張恒會.巧用教學案例 激活地理課堂[J].地理教育,2011(4).
[3]王永耕.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實效性的提高策略[J].華夏教師,2016(8).
[4]劉曉冬.打造雙贏的地理課堂[J].教學研究,2010(5).
[5]張娜娜,李文.中學地理課堂深度教學目標擬定與教學模式設計[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