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對于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由于沒有太多的現成經驗,對教學各環節的把控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對于一些目前成功的經驗和案例以具體的環境分析還只是特例。通過對基于翻轉課堂模式下從幾個大的方面對各教學環節進行挖掘和探討,希望能給大家一定的參考,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翻轉課堂;設計;課堂主線;評價;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媒體,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翻轉課堂”為出發點,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效深化和理解知識點。
現代化教育是以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的關鍵力量,網絡技術的廣泛使用給現代人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可能性,我們目前對于這種比較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探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汗學院對個性教育方式的成功、慕課這種線上教育方式的流行都給我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參考,微課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以其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等特點被廣泛接受,這些都是我們翻轉課堂的實施基礎。
翻轉課堂實施的如何,取得的效果怎樣,實際和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取決于我們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每個環節的設計,訓練如何、評價如何將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效果。只是這種方法能更廣泛、更深入、更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整合資源,新型是因為它符合我們當下對先進方法的認知。
一、課前設計
在實施翻轉課堂的過程中,課前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下各環節的實施。教師在設計學生要提前學習的內容時,首先要對學生學情有深入的了解,如學生已有知識對將要學習知識的幫助有多大的作用,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是難以理解呢,還是很容易就理解了,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如果學生遇到難度大的問題有沒有可以取得幫助的途徑,會不會遇難退縮,注意力分散。安排怎樣的視頻、短視頻、微視頻或是微課,提出怎樣的問題都要提前做好預設,哪個層次的學生采取整課跟蹤、哪個層次的學生采用知識點跟蹤、哪些學生設置相關的知識點復習,是否做得細致入微、心中有數。
實際情況總是要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得多,有很多困難的出現是不可預測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加復雜,我們是否可以通過一定的平臺和學生有一個交流,需要課前掌握的給予幫助,具有普遍性的做出微調——說明設計有一定的缺陷。
在實際操作中,有時會把課前的學習當成課前預習,只是看課本、觀視頻和做習題,沒有做到提前學習的目的,很多問題還是留在了課堂,能夠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深入學習是要做一番工作的,比如,微課的錄制、精品視頻的制作等。
基于現有的環境和平臺的限制,有的內容學生是無法在課外完成的,如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是無法接觸到終端的,更談不上利用網絡學習、觀看預設視頻了,這時就有必要利用課堂上的一些時間,利用5~10分鐘的時間,也可以用一定的課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學生自己學習。
沒有學生的深入學習,課堂的翻轉是沒有意義的,如何促進學生的課外深入學習,才是課前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然后就是學生如何記錄在課前深入學習時的問題。
二、課堂設計
課堂上主要是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學生間展開協作學習,師生間相互交流。學生間不能解決的,在老師的引導和點撥下,使問題得以解決。以問題為中心,在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的同時,有效控制課堂秩序。
課堂主要是學生用來解決問題和拓展知識的,我們對課堂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對整體要達到的程度有沒有預設,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如果教師引導的不合理,就會干涉學生討論的展開和深入,但也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如果任由學生可能使課堂變得混亂不堪,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沒有解決。
只有根據具體的內容對課堂主線做出選擇,對采用檢測、作業、協作、展示或反思這些方法有了明確的認識,才能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很好地達成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是使用單個活動方法,還是多個活動方法結合使用是要心中有數的,課堂設計時有沒有預設,實施時能不能進行調整,靈活性如何,是會直接反映在課堂效果中的。
學生課前的準備不充分,就會使我們的思想、思維停滯在表面上,而不會產生碰撞,更無從談起深入討論,這也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參與感。學生沒有一個相對成熟的自學體系的支持,對于有效學習也是無法實現的,這個時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水平的總結提煉能力、設計引導能力、啟發互動能力。還要注意到,雖然渴望最大化實現面對面交流的最大效益,但現在的班級大、學生人數多,我們沒有很好的辦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交流的機會,分組解決是一種途徑,前提是課前的深入學習。
三、課后設計
通過怎樣的活動,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點的掌握、對問題的解決、對內容的把握等方面的理解程度。課后老師和學生都把自己的體會、總結、視頻等放到平臺上,并對相關內容進行歸納,這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了解,如,學生在課后會回看哪些視頻、會提些什么問題、課后練習題做得如何,經過平臺分析,能很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具體情況,也能顯示出教學目標要求完成的程度。課后的進一步學習是對課前和課中的延展,是對知識體系的完善,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對我們的設計是否合理的驗證。
四、評價設計
評價是貫穿于整個過程的,對于評價的設計,只有對教學內容有充分的理解,對知識點不斷細化才能做出合理的、有效的、符合實際的評價來。翻轉課堂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評價也是基于這個出發點,重在引導學生不斷反思、不斷補缺、不斷深化,提升自我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區別,傳統教學模式的很多方面不太適合翻轉課堂的評價,根據翻轉課堂模式的特點做出可操作的評價,對于翻轉課堂的實施是有長遠意義的,任何評價必須具有可操作性這一特點,翻轉課堂的評價也不例外。評價必須是可觀察、可度量、可操作的,評價結果能夠準確、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反映設計的真實效果。
很多情況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相互交流、征求意見、共同討論,進而完善設計的。對于采用文本、圖表之類的交流方式可能會更符合我們對問題的明確——在線輔助交流系統。
翻轉課堂效果的評價周期。對于傳統的教學評價,我們會以周測試、月測試和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方式來看教學效果,那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會采用多長的周期呢?而且這種方式是探索性的,和主流的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區別,這給評價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甚至是不可操作的。當然我們如果帶的班是兩個及以上,可以一個月為周期,一個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一個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然后利用傳統的月考和期中考試作為檢測后做出評價。
無論是翻轉課堂還是傳統課堂,都是以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為基礎的,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最終的學習成績。
五、反饋
反饋是以評價為基礎的,及時對學生的學、老師的教做出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調整和控制學生的學習節奏,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可汗學院、MOCs等線上平臺給了我們一定的提示和啟發,可以借鑒它們成熟的經驗完成我們對新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評價,教育系統是比較保守的,教育政策的制定是需要很慎重的,誰也不敢、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孩子來試錯吧。
六、困難和優勢
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法是需要大數據支撐的,就目前來看,大數據公司和教育系統相互獨立,大數據公司只能通過其平臺者的使用情況做出有限的分析,無法有效地指導教育系統的教學;教育系統的數據得不到深入的挖掘,無法給這種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方式的實施提供有力幫助。收集個人學習進度,制定有特色的個人學習,這是網上平臺的優勢,具體到我們每個老師,我們掌握的往往是所帶學生的第一手情況資料,這是我們對學生更精準地實施教學的優勢所在。
像可汗學院這種網上輔導平臺雖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教學方式,能用分析成功來改良我們現有的教育,可是作為這種網絡的教育教學平臺,它所能夠用于分析的數據比起我們教育系統的數據來說還是少得可憐。目前我們還不能使用它的方式來更多地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只能用它的方法來借鑒,更多的還要放在實踐過程中的探索和積累。
現在的電腦、手機、pad等各種電子產品使用比較普遍,按道理可以給我們實施翻轉課堂帶來有利的設備支撐,然而由于學生的自我約束太差,家長的監管無力,學校和家長都很反對學生接觸各種電子產品。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放在課外(課前或課后),變成一種自適應學習,這給那些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學習失敗的學生提供了另一種可選擇的方法,也給翻轉課堂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我們的另一個困難可能在于我們對平臺的理解還很粗淺,有時候只是對一些軟件、某個或某些名字知道的略多一些,而對于其真正的意義,會由于機會或接觸到的讀物的情況會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對于這種教學模式的探索的路還很長;我們所有的優勢在于我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教學的環節、教學的細節、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細節很熟悉,我們對于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術、新的理念結合時在短期內就能看出它的優勢和缺點所在,也許這樣有些主觀和片面,但在教育的路上對新的教學方式的探索和實踐是有意義的。
總之,只有對教學各環節的深入分析和合理設計,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情,才能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情境;只有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的要求,才能設計出更好的教學方案,從而進一步創新教學環境,在創新手段的基礎上,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之所以被重視,尤其是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是因為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學習,無須占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共同探究、答疑解惑,有效地彌補了集中教學的弊端。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能夠有效彌補目前我們教育模式的不足,但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對于教育者的局限性(對于網絡上的視頻的熟悉程度,對于一些技術的掌握情況,對于平臺使用難度出現時的策略調整能力)、學習者的多樣性(對于具體的主題視頻好還是文字好我們的判斷準確度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以及課前學習資料的制作采取的方式或許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邰春玲,隋樹杰.翻轉課堂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中華護理教育,2016(4).
[2]尹保中.翻轉課堂模式實施的可行性和策略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5).
[3]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4]薩爾曼可漢.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05.
[5]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與大數據同行 學習和教育的未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