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舉
摘 要:入學第一周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期。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深度解讀繪本式教材內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懂繪本,激活繪本,鏈接繪本與學生對話,使繪本成為鏈接兒童生活與內心感悟的橋梁,幫助兒童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繪本;入學適應
一年級新生從幼兒園踏入小學,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同伴、新的老師,既陌生又新鮮,既興奮又有些不安。第一個月是新生入學適應期,適應新生活是兒童剛踏入小學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如何讓孩子盡快完成角色定位,認識同學、老師,適應新環境,熟悉上學之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教材,在第一單元以“我是小學生啦”為主題,從“兒童的身份認同、建立新的同儕社交群體、熟悉和了解新生活中與自己有密切關系的成人群體、認識和熟悉自己的求學之路”等四個方面,運用繪本式教材幫助兒童適應這一生活方式的轉變。作為教師只有深刻理解繪本式教材的設計意圖,借助繪本式教材鏈接兒童生活豐富體驗,力求幫助兒童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
一、深刻理解教材設計意圖
通過研讀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可知,教材為降低剛入學兒童的閱讀難度,采取了圖文兼備、以圖為敘事主體的繪本式教材設計思路。從繪本式教材敘事的形式看,主要分為說明式敘事和講述式敘事。說明式敘事多數在教材正文,通過繪畫的方式說明一個活動情境或過程,呈現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講述式敘事通過繪畫的方式講述一個簡短的故事或者道理。講述式敘事依據敘事內容,分為故事敘事、道理敘事;依據敘事的完整性,分為完整的敘事和開放的敘事;依據敘事在教材出現的位置,分為正版繪本和副版繪本。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是小學生啦”,通過對教材編排的梳理可知,只有《上學啦,真高興》《交朋友》兩個是講述式敘事,其中《交朋友》是副版繪本,它在教材版面底部三分之一的地方以8幅獨立連載的畫面出現。綜觀整個單元的教材編排,無論是說明式敘事還是講述式敘事,無論是正版繪本還是副版繪本,遵循兒童身心發展需要,圍繞著一年級新生適應新環境,指導他們適應這個環境,幫助他們以積極愉悅心態盡快完成新入學的角色適應,順利開始小學生活,培養做事、做人的能力,促進其社會化發展。
二、鏈接生活體驗促進成長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使用繪本式教材設計,彰顯鮮明的兒童立場,需要教師在準確把握教材的基礎上,使繪本成為鏈接兒童生活與內心感悟的橋梁。簡單地說,是讀懂繪本,看圖對話,自我體驗,感受反思,提升認識,引領未來生活,促進道德成長。
1.讀懂繪本,喚醒經驗
繪本式教材以圖作為敘事的要素,既直觀地展示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又簡明地烘托故事氛圍,表現人物的活動、感受及故事的發展邏輯,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理解學習。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識字量不多,讀圖能力也并不強,特別是個別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剛開始時需要老師指導學生讀懂繪本。如《上學啦,真高興》欄目,教材用了五幅圖呈現王曉第一天上學的場景。從家到學校之路的設計,幫助學生實現從家到學校、從幼兒園生活到學校生活平穩過渡的心路歷程。圖1是王曉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開開心心上學去”的心理準備場景。這一場景中,包含了長輩的希望與囑托,也包含了孩子的期盼與疑惑。“學校里什么樣兒呢?”基本上是每個學生上學第一天產生的共同疑問。通過對這個場景的回憶,學生會加深對上學意義的認識,對學生身份的認可。
五幅圖通過學生自身的類似經歷敘事,會使他們與教材之間產生共鳴。因此,教學時需要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第一天的上學歷程,拉近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距離,加深兒童對自己是小學生的身份認同感,讓新生產生對學校的親近感,為自己安全、愉快地開始小學新生活做好認知和情感上的鋪墊。
2.激活繪本,引領成長
繪本式教材利于學生觀察圖片、理解圖意、激活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于看圖說話,而應該引導學生與圖對話,聯結學生與圖中人物對話、圖中場景與生活經歷對話。采用演一演、玩一玩等方式,讓繪本故事動起來。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把繪本編成動畫,有聲有色,使繪本故事活起來。利于學生在對話中探索、交流、感悟,促進道德建構。
(1)游戲演繹,讓課堂活起來
課堂游戲對于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他們參加游戲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學習效果會好很多。如《我的好伙伴》欄目的教學,學生在入學一周的生活里,已有一些交往,加上幼兒園也認識了一些同學。把繪本故事轉化為“姓名疊羅漢”“萬花筒”等游戲互相介紹,在游戲過程中鼓勵學生說說自己與好伙伴交往的小故事、對好伙伴的印象等內容。通過游戲介紹,既促進學生交往面的擴大,體驗適應新人際關系的快樂,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加快學生對小學生活的適應,又在交流中總結交友經驗,為后續學習作鋪墊。
(2)媒體運用,化無聲為有聲
運用多媒體技術,整合課內外資源,打破時空限制。如配音繪本的使用,讓故事說話,更有趣;微課“整理書包”讓細心的陽陽成為小朋友自己整理小書包的榜樣,順利突破了本課的難點;視頻“交朋友”,化無聲為有聲,使得教學更有趣,同時喚醒學生與同伴交往情況的回憶,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為什么大家不愿意理睬小猴。
從上幼兒園到上小學,對于兒童來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開學第一個月,是兒童入學的適應期,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安排的“開開心心上學去”“拉拉手,交朋友”“我認識您了”“上學路上”等4個教學內容共15個繪本故事,剛好對應解決他們的心理適應問題,重點做好培養學生對學校生活的情感。用好繪本式教材,能幫助兒童順利度過入學適應期,是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教育銜接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張淑環.賦予兒童彩色的道德生活:《道德與法治》繪本式教材使用策略探微[J].中小學德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