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麗琴
摘 要:現如今教育部對高中化學教育提出了全新標準,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展開素質教育,以此促使學生個人素養和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將闡述新課改對于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探討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并對具體改革的方法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改;教學改革
從現階段教育教學的發展而言,高中化學教師理應對早期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將早期的應試教育逐步升級為素質教育,促使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提高。長此以往,學生便能夠懂得知識和技能結合的方法,并在實踐活動中予以應用,促使自身綜合水平得到提升。
一、新課改對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要求
在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理應改變早期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理念,從而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理論和實踐的全面結合,促使學生的綜合水平得到提升。而化學課程本身便屬于一種綜合性科目,既包括大量十分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同時也有許多有趣的實驗。教師理應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進而提升學習效果[1]。
二、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理念的改革
記憶新課改政策提出的基本要求,將素質教育作為未來的基本方向,以此對早期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通常會將重心全部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方面,而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缺乏重視。如此一來,自然會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教師理應擺脫死板模式的束縛,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早期的化學課程教學中,其內容通常和高考聯系在一起,根據相關考綱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十分枯燥,教學形式十分固化,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的知識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分成必學和選學兩個部分,從而更為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如此一來,學生便會逐漸提高對于化學課程的興趣,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早期的課堂教學通常以教師的口述為主,教師在其中占據著主導性地位,要求學生時刻緊跟自己的思路,學生也只能被動完成知識學習。而在新課改背景下,這種情況得到了改進,學生成為教學的主人公,教師則僅僅需要發揮引導性作用即可。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都將得到提高,同時也能開拓自身化學思維,進而能夠更好地進行問題解答[2]。
三、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學改革的具體應用
(一)提高對學生個人素質的培養
在進行化學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提前做好前期安排,引導學生提前展開知識預習,促使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內容能有大致了解。而在進入次日的課堂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考查,如此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而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還需要對學生自身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展開培養,通過使用多種不同的多媒體輔助設備,將原本看似十分抽象的化學知識內容變得更為具象化,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而在進行課后作業布置的時候,還需要盡可能做到質和量的全面結合,將提升學生自身學習水平作為主要目標。同時,教師還需要告知學生在課后時間認真反思,對本日學習的知識予以回顧,從而真正實現舉一反三的效果[3]。
(二)加強理論和實驗的結合
在化學課程教學中,實驗一直占據著非常高的比重。因此教師除了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外,還需要對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展開培養。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理應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活動之中。由于實驗材料有限,因此可以采取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安排小組學生互相學習,針對實驗操作步驟和實驗現象展開探討。通過將理論和實驗充分結合在一起的方式,促使學生逐漸轉變對于化學學習的態度,由原本的排斥逐漸變成喜歡,同時還能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理應將重心放在實驗步驟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的講解方面,并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些經典的實驗案例,并將其和學生的實驗情況展開對比。如此一來,學生便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在之后的實驗中進行改進,進而拓展自身的化學思維。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理應對當前教學的情況進行反思,從而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促使學生的綜合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昌平.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反思[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2):93-94.
[2]唐錫芳.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反思[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6(12):47-48.
[3]成澤均.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反思[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5(5):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