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建煌
摘 ?要: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的策略分析,該文就3點進行分析:完善創業教育理念,提高就業指導教學質量;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體驗式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希望對就業指導教育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就業指導;教學質量;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097-02
高校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也是支柱。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是學校的問題,同時也是國家發展面臨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就業率,推動高校教學發展,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困境。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結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學生就業意識,對學生職業發展具有很大幫助。接下來,該文就分析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探討兩者相融的策略。
1 ?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的重要作用
1.1 緩解日益嚴重的就業壓力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8年,我國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平均以30萬人的速度遞增,2016年時765萬,2017年695萬,2018年820萬,但我國的就業崗位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就業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的壓力也是逐年升高。雖然我國中央政府和各個地方政府都采取了各種措施來增加就業崗位,幫助大學畢業生就業,但由于現在還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的經濟形勢并沒有回暖,很多的企業經營情況比較困難,導致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無法滿足畢業人數的需求。而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并將其與就業指導相融合,能培養并提升廣大高校畢業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高他們就業的競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緩解日益嚴重的就業壓力。
1.2 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到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經濟新常態下,社會和企業都亟需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作為人才培養搖籃的高校,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能力且具有豐厚基礎、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為己任。而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有效手段,能滿足社會和企業的發展需求,從而有效推進企業的創新發展,進而有效地支持并推動我國創新體系的建立,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2 ?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的策略
2.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引導者。學校應該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以此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與就業指導的融合。教師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也是學生創業就業的保障,完整的教師團隊,可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學校應該采用多種手段,豐富教師隊伍,為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首先,增加招聘渠道,提高教師待遇,以優厚的待遇吸引具有豐富社會閱歷、人生經驗以及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經驗的專業教師來校任教,同時還可以選取本校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或者是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輔導員教師參與到創業就業指導教學活動當中,以此增強學校的就業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其次,高校還可以邀請政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社區管理人員以及本校優秀畢業生來校分享就業創業經驗,把自身的體驗和認識講述給學生,以此強化學生對這些知識和技巧的認識,從而提高廣大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的能力。最后,高校還應對本校的創業就業指導教師隊伍進行相應的培訓,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能與知識水平,以提高本校創業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為此,高校應加強崗前培訓及在崗培訓的力度,組織本校的創業就業指導教師參加學校自己組織開展的或是上級管理部門組織開展的培訓活動,引導他們對相關行業的企業進行調研,了解相關企業的管理模式與運營機制,以此開闊教師的視野,提升他們的理論水平,從而在教學中運用企業的思維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學校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發展。
2.2 完善創業教育理念,提高就業指導教學質量
在高校教學中,就業指導教師應該具備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將此融入到就業指導教學中,以此解決學生就業難度的問題,提高高校學生就業率。就業指導作為高校教學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職業觀念,使學生樹立職業目標,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課程。因此,高校必須完善自身的創業就業教育理念,完善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制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及相關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優化教學的內容,真正做到將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融入教學中,使學生對創業產生正確的認識,為學生職業發展提供保障[1]。當學生具備創業理念之后,在畢業后,會主動參與創業的熱潮中,發揮自身優勢,大展拳腳,開拓屬于自己的事業。
2.3 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高校就業指導教學中,教師應該完善優化教學內容,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教學中,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就業的嚴峻性,認識到創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擇業準備、創業準備、職場適應和就業政策這幾方面內容[2]。職業生涯規劃中,主要是學生就業創業的案例,希望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計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增加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使學生對自身有明確的認識和了解,確定自身價值觀念,根據時代發展,選擇創業內容,實現自身價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及前景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們了解不同行業發展規律,為學生創業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增加招聘模擬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使學生了解求職的整個過程。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企業運行模擬環節,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企業運行、銷售等環節,培養學生的執行能力與決策能力,為學生創業發展做好鋪墊工作。
2.4 體驗式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比較單一,無法體會到創業就業真實感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對學生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就業的問題與創業的不容易[3]。大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喜歡親身體驗。就業指導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景教學法或者角色扮演法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業的樂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創業模擬軟件應用教學中,將教學內容作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使學生自己操作,感受創業過程,體會企業運行時的成就感,鼓勵學生參與市場調查、員工招聘、企業發展計劃、原材料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中,使學生在根據相關市場需求,合理設計企業發展計劃,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專業進行創業,在生活中實踐,感受創業的整個流程,以此加深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在一起,以此增加學生就業選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教育中,應該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合,采取多種方式,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創業意識與就業意識,為學生職業發展奠定基礎。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強化學生創業意識,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創業熱潮中,以此提高就業率,推動高校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 石國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一體化教材——簡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J].學周刊,2018(29):187-188.
[2] 瞿惠琴,李娟.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策略研究——以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例[J].機械職業教育,2017(11):34-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