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向群
摘 要:課堂教學文化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因素。結合課例從教學目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文化創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文化創新;教學目標;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文化是課堂教學過程中衍生的一種文化,它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思想、積淀人生、升華人格,它也是推動和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1]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進一步明確了高中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即: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滿足個性發展需求、提高學生學用能力、完善課程評價體系、豐富課程學習資源。課堂教學文化作為新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必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教學目標豐富化
1.從重語知到重語用
近幾年的教學中,一線教師已經開始不僅僅關注傳授語言知識,而且開始關注學生的語用能力,但仍較多地局限于關注學生完成練習的正確率。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語用能力的培養應當更加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能夠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產生表達欲望,并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恰當表達。如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采用在設置的情境中完成語篇等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2.從運用語言技能到關注生命
由于英語語言教學的本質,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階段的英語課堂教學都更加注重對語言技能的關注和訓練,被動接受知識導致很多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本可以從語言學習中獲得的樂趣。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存在、情感和愿望,尊重和關愛學生的心靈成長,并且引領學生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例如,在First aid的教學目標中,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急救知識救人,以喚醒學生對社會義務的承擔和關注他人生命的意識。
二、教學實施多樣化
1.精心設問,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
英語教材話題廣泛,教師在處理涉及文化差異、新聞話題的文本時,組織學生進行判斷和探討,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文本結構的特征和要素進行探討。在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多用persuasive,reasonable替代right,wrong,給學生足夠表達自我的空間,充分地訓練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不唯師,不唯書。
2.合理設計,將合作分享落到實處
要讓小組合作不流于形式,首先要設置恰當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有合作學習的真正需求;其次,要搭配不同學習能力和性格特征的學生。分享不是對信息的重復加工,因此教師在課前要準備好相同話題的不同內容或態度的文本,設置信息差異,讓學生對別人的分享產生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監督每個小組將分享的重要信息落實到書面,而在小組活動難以繼續推進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
3.擴展視野,關注語言背后的文化
英語課堂教學中處處蘊含著文化積累的契機諺語就是很好的學習材料。例如:首字母為“C”的詞匯復習中,作者選用了幾個例句:(1)Govern your thoughts when alone,and your tongue when in company.(2)Coming events cast their shadows before them.(3)Greatest genius often lies concealed.
4.搭建平臺,展示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留出時間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創造力,這將非常有利于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持續關注和興趣。以下是學習A red,red rose后一位學生的習作。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How many words must I write down,before I can write as if by God I were led. I still see myself busy with math when closing my eyes,after the final exam I just want to escape my parents sighs.這位學生用這首小詩展示了真實生活和心理活動,韻腳工整,全班同學對他的朗誦報以熱烈的掌聲。
三、教學評價多元化
隨著對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的日漸關注,在形成性評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習性評價開始得到廣泛關注,被定義為“assessment for learning”。英國權威專家布萊克和威廉認為:“學習性評價是指其設計與實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學習的任何評價。”[2]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學習者的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有機結合起來,貫穿到整個學習者學習的過程和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并且鼓勵學習者通過試誤,不斷地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逐步完善自我。
創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文化,不是完全否定原有的教學文化,而是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標改革提出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要求的課堂教學文化。使我們的高中英語課堂成為開放的、充滿生氣的課堂,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具有批判性思維和人文情懷的人。
參考文獻:
[1]范海鳳,孫宗濤.課堂教學文化,讓課堂更精彩:關于課堂教學的思考之一[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87-89.
[2]丁邦平.從“形成性評價”到“學習性評價”:課堂評價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J].課程·教材·教法,2008(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