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強 趙瓊英 王云艷
摘 要: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高效生產對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以及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稻魚綜合種養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將傳統養殖業與傳統種植業相結合,在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以及促進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方面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以保山市為例,分析了稻魚綜合種養發展策略。
關鍵詞:稻魚綜合種養;保山市;發展策略;分析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1-0104-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7;S964.2 ? ? ? ?文獻標志碼:A
保山市作為典型的農業城市,其稻田養魚模式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隨著新科技、新技術以及人們生態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被應用到保山市農業發展過程當中。對于保山市而言,稻田養魚這種生產模式已經傳承了2 000多年。在當前土地資源嚴重匱乏的背景下,如何推廣稻魚綜合種養這一模式,成為了保山市農業生產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工作之一。
1 ?稻魚綜合種養概述
稻魚綜合種養是現階段農業生產過程中較為新型的一種生產模式,主要是在水稻田中養殖魚類,使水稻、魚類共生于同一個生態圈[1]。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其不僅可以將傳統種植業與傳統養殖業有機結合,還具有多個優點。在稻魚綜合種養這一模式中,水稻為主體,但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水中會生長大量的雜草、浮萍以及浮游生物,這樣就可以為魚類的生長提供自然的養料,魚類食用這類養料的同時,還可以將田間害蟲吃掉,翻動稻田土壤。在這種農業生產模式下,生產活動的生態性可以得到保證,不僅有效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還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當地環境,對于促進現代農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2 ?稻魚綜合種養保障措施
保山市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城市,為了促進其現代農業的發展,政府積極推廣稻魚綜合種養這一新型農業生產模式,并且設定了相應的農業生產績效目標。不僅如此,為了實現這一績效目標,保山市從管理和技術兩個方面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性措施。
2.1 ?管理保障
第一,保山市相關的管理部門首先根據全市的實際情況,從多方面入手,為稻魚綜合種養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相應的綜合種養技術示范工作。
第二,大力宣傳現階段國家農業政策方針,以此擴大農業生產者的認知范圍。
第三,保山市圍繞打造魚米之鄉這一目標,建立起了相應的稻魚綜合種養示范點和示范村,同時創建相應的參觀、學習、交流、試驗平臺,實現稻魚綜合種養的縱深發展[2]。
第四,大力扶持稻田養魚產品加工企業,政府扶持相關企業,不斷提升產品的商品率和養殖效益,為稻魚綜合種養提供良好的保證。
2.2 ?技術保障
保山市結合自身農業發展實際,從技術方面為稻魚綜合種養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第一, 對田埂進行加高加固。簡單來說,就是將田埂加高,其高度應高出田面50 cm,夯實田埂,填補田埂中的漏洞,預留進排水口。此外,還應在放魚前安裝攔魚柵欄。
第二, 開挖漁溝魚溜。在這一過程中,魚溝以“一字型”“十字型”“工字型”為主,溝寬在100 cm左右,溝深在50 cm左右,溝溜面積大約應占稻田總面積的6%~8%。
第三,選種和施肥。在選種過程中,應選擇抗病力及抗倒伏強的水稻,并選擇合適的栽植技術。選擇肥料時,通常以腐熟農家肥為主,以化肥為輔。
第四,合理混養和套養稻魚。在種養過程中,隨機投放試水魚,選擇優質的鯉魚、鯽魚及羅非魚各15 kg以上。放魚后,每天上午和下午在稻田上風口溝溜處喂養。
第五,做好水稻和魚的病害防治及上市工作,以此保證稻魚綜合種養的經濟效益。
3 ?制約保山市稻魚綜合種養發展模式的因素
盡管稻魚綜合種養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升保山市農業生產的生態化水平,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例如對稻魚綜合種養的認知不到位、稻魚綜合種養投入不足、新型技術推廣力度有待提升以及發展規模相對較小等。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稻魚綜合種養這一模式并未在保山市得到全面推廣和實踐。
4 ?發展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的策略
4.1 ?做好農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工作
要想推動保山市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的發展,首要的任務就是做好農業生產組織領導工作。首先,保山市各級政府應重視稻魚綜合種養工作,成立稻魚綜合種養領導小組。其次,出臺一系列推動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發展的措施,將稻魚綜合種養作為農民創收的重點。再次,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保證稻魚綜合種養工作可以高效、有序進行。
4.2 ?創新生態農業生產模式
創新生態農業生產模式是發展保山市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的重要舉措之一。首先,將養殖區域向宜漁區域擴展,并與淺水藕養殖相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種養生態模式。其次,養殖模式由單一向多元轉變,增加稻田生物的種類,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各類工作。再次,進一步規范種養技術。農業主管部門應委派專業的技術人員將新型的種養技術傳到每一戶農民家中,同時開展相應的稻田養魚示范工作,不斷提升農民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最后,在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下,將種植、加工、休閑漁業相結合,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其同步發展。除此之外,在這一過程中,還應做好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重點對稻魚工程進行標準化建設,以此推動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
4.3 ?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基于當前保山市稻魚綜合種養發展現狀,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做好稻魚綜合種養復合型人才培養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在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政府應加大對本土優質人才的培養。各地區黨員干部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先進帶頭作用,學習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將現代農業生態經濟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最終形成一種適應當地發展的農業經濟模式。
5 ?結束語
保山市的稻田養魚模式已經傳承了2 000多年,但是在現代農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這一模式很難真正滿足當前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稻魚綜合種養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將其應用到保山市農業發展過程中,對于提升保山市農業生產生態化水平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保山市農業管理部門應分析制約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發展的具體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實現保山市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勇.稻魚共生綜合種養技術[J].云南農業,2019(3):85.
[2]李鑫.發展稻魚綜合種養 ?促進山區農業轉型升級[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8,3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