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心宇 鄧詩雅 王施懿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市場的規模逐漸擴大,金融產品也隨之快速發展,城鎮居民可選擇的金融投資產品越來越多。以長沙市為例,通過調查居民理財行為,分析影響居民選擇家庭投資理財產品的因素,提出了提升居民家庭投資理財水平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鎮居民;投資理財;影響因素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1-0132-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48? ? ? ?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長沙市經濟快速發展。2017年,長沙市各地區生產總值為10 535.5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 948元,比上年增長了8.4%,金融業增加了686.06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5%。
隨著長沙市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金融投資產品。在此基礎上,對長沙市城鎮居民家庭投資理財選擇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影響因素,從而對居民家庭投資理財的選擇提出科學建議,以有效實現投資目的。同時也對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提出針對性建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1 ?城鎮居民家庭投資理財需求的影響因素
課題組對城鎮居民選擇投資理財產品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劃分,主要分為個人因素、經濟因素以及外部環境因素。
1.1 ?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是由居民自身基本情況決定的,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也是居民在選擇理財產品時的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風險偏好等[1]。研究個人影響因素能更加直接地為居民規劃合理的理財方案,同時也能為金融機構針對不同居民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提出相應建議。
1.2 ?經濟因素
經濟因素是由居民家庭收入多少決定的。家庭經濟收入是影響居民選擇投資理財產品的決定因素。家庭經濟收入能決定居民對于理財產品投入資金的占比多少和可承擔風險的高低,同時會影響居民的理財目的。
1.3 ?外部環境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相關措施以及金融市場的相關變動引起的,是影響居民選擇理財產品的客觀因素,主要包括房地產因素、社會保障因素和政府政策因素等,是影響居民投資理財選擇的宏觀因素。
2 ?城鎮居民家庭投資理財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8年7月,調研小組在長沙市5大城區的各大銀行網點和居民社區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69份。
2.1 ?年齡
根據調查數據,在接受問卷調查的169人中,年齡在20~30歲的有71人,占總人數的42.0%;30~40歲的有46人,占總人數的27.2%;40~50歲的有30人,占總人數的17.8%;50~60歲的有16人,占總人數的9.5%;60歲以上的有6人,占總人數的3.6%。
不同年齡對投資理財的影響,可以從生命周期理論方面進行分析,居民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段會有不同的金融投資選擇和目標。
20~30歲年齡階段的居民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時,會選擇小比重資金的,更愿意選擇操作簡單、風險小、流通便捷的理財產品,其主要的理財目的是利用較少的剩余資金賺取相應的利潤。30~50歲的居民所承擔的贍養責任和應酬交際會更多,因此更多人可能會傾向于選擇利潤更大的理財產品,以獲得更多的收益。50歲以上的人群,大多數已經退休,沒有過多的經濟往來,在選擇時更傾向于對剩余資金的管理,更多會選擇安全性較高、操作更加便捷的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青年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高而儲蓄率低;中年人群需要撫養子女或老人,其邊際消費傾向較低而儲蓄率較高;老年人群的子女大多成年,不需要為購房、教育等較大開支進行儲蓄,其邊際消費傾向會上升,但儲蓄率降低。
2.2 ?受教育程度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人中,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占總人數的44.4%。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與其選擇金融理財投資成正比,學歷低的人,由于從事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金融理財的了解較少,對于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和如何規劃正確的理財方案知之甚少,所以對于投資理財的興趣不高。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接觸的金融信息越多,對于投資理財行業越了解,越熟悉如何進行金融理財的相關操作,就能為自己規避更多風險,并作出合理的規劃,因此他們更愿意進行金融投資理財,從而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2.3 ?家庭收入水平
收入是家庭資產和金融投資的直接來源。調查顯示,長沙市居民年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3萬~8萬元和8萬~15萬元,分別占比為33.73%和39.64%,年收入在15萬以上的高收入群比例較少,64.5%的居民用低于收入10%的資金作為投資資金。
收入的高低影響著居民對家庭金融投資理財行為的選擇,收入之間的差距使得不同家庭之間的投資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不同。約40.74%的居民選擇傳統的銀行儲蓄,16.97%的居民選擇投資股票,15.74%的居民選擇投資保險產品,16.97%的居民選擇投資房產。
收入越高的家庭,可用于投資理財的剩余資金越多,投資需求越高,能夠承擔風險的能力越強,因此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時,更趨向于選擇收益更高、風險更大的產品。相反,收入越低的家庭,生活消費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較大,可用于投資的資金較少,能夠承擔風險的能力更低,因此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更側重于選擇風險小、收益穩定、流動性強、能及時使用的理財產品。
2.4 ?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因素主要是從社會宏觀角度對居民選擇理財方式產生客觀的影響。例如2017年,長沙市居民對于房地產的需求較大,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呈現逐年穩步上漲趨勢,而且金融資產的配置較為靈活。因此,房地產價格越高,對于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影響越大。
調查顯示,有16.97%的居民選擇了房產投資。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也會對居民的選擇產生影響,擁有社會保障的家庭由于家庭勞動人口負擔的養老費用及醫療費用壓力較小,會用更多的富余資金參與風險性金融市場;而沒有社會保障的人,則更多的是選擇解決生活消費問題,對于金融投資理財沒有過多的興趣。
3 ?提升城鎮居民家庭投資理財水平的對策建議
3.1 ?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
家庭經濟收入是決定居民參與金融投資的基礎。從微觀角度來看,提高城鎮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有利于累積資金成本,收入越高,資金成本累積越快,能夠讓居民在滿足生活必要消費的同時有更多的閑置資金進行理財投資,在選擇理財產品時,也有更多的可選擇性。
從宏觀角度來看,提高城鎮居民家庭收入不但可以縮小居民家庭之間的貧富差距,還可以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
3.2 ?提升居民受教育水平
居民對家庭金融投資理財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投資者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水平對居民投資理財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影響家庭經濟收入的高低。居民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經濟收入也會越高,資金成本累計越快,可用于金融投資的閑置資金越多。
另一方面,影響居民金融理財意識。受教育程度越高,對金融市場的了解也越深,對投資理財產品的了解和分析也更周全,能夠正確認識自身情況,制定符合自身的理財方案,最大程度地規避風險。
對金融市場而言,學歷越高的專業金融人才越多,越能增加金融市場的活力,從而促進金融市場更好的發展[2]。因此居民應該加強對受教育的重視,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相關金融機構也要加大對金融知識的普及力度,消除居民對金融市場的誤解,使其自愿去了解如何進行正確的金融投資和熟悉投資理財的相關程序。
3.3 ?完善和促進金融市場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提高,金融市場也在不斷完善。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金融市場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金融產品缺乏、理財資金處理不當等,從而導致居民對金融市場不信任、與金融市場契合度不高等情況出現[3]。
政府要盡快完善金融市場,建立信息庫,拓寬投資者的信息渠道,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同時要合理規范和引導金融市場,為居民選擇金融投資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金融機構應當創新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服務水平,針對不同的客戶類型,及時推出相應的新產品和理財方案,發掘更多的金融優秀人才,讓金融市場更加多樣化。
參考文獻:
[1]沈進.江蘇城鎮家庭金融資產選擇及其影響因素[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6.
[2]李奧.家庭金融投資影響因素的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7(33):69-70.
[3]林璐.城鎮家庭金融資產選擇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