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進入20世紀以后,音樂開始進行不斷的轉型與變革。傳統音樂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音樂逐漸朝著調性崩潰、結構解體的無調性音樂發展。此外,由于部分所創作的音樂中并沒有注重主、客體的一致性,導致音樂的正常發展受到影響。同時,新出現的音樂技法并不符合人們正常的欣賞水平,使新浪漫主義順勢出現。菲利普格拉斯是一名特立獨行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取得了成功,他是整個20世紀的音樂領域最偉大的簡約派作曲家,其作品音樂風格和特征是非常鮮明的,極大地促進了20世紀的音樂發展。
【關鍵詞】菲利普格拉斯;簡約派;音樂風格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20世紀的音樂研究中,作曲家們首次嘗試簡約派音樂,這是一種全新的音樂創作形式。簡約派音樂與傳統音樂具有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在詞曲的創作過程中更加追求材料的簡約。Philip Glass(菲利普格拉斯)是二十世紀音樂創作中最大膽、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其所創作的作品涉及到各個層面且數量非常多,極大地促進了西方音樂的發展,并且大大提升了音樂人的創作興趣。
一、簡約派概述
簡約音樂一詞是由簡約主義或者極簡主義發展而來的,最開始的時候,簡約主義被用來對視覺設計的風格進行描述。此外,這一名詞出現前,該類型的音樂用程序音樂或者系統音樂來形容,特別是對于具有嚴格要求的音樂類型。
20世紀60年代,美國紐約出現了部分對傳統的通過學院化技巧所創作的音樂不滿的年輕作曲家,他們更期望通過更少的材料以及更高層次的技巧創作音樂,從而追求最本質、最原始的音樂元素,這就是簡約派音樂,也可稱作“重復音樂”或者“沉思音樂”。這可以視為紐約藝術界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創新,這是結合對事物的直觀看法從而對已經趨于成熟的藝術技巧的突破,在簡約派音樂中,最突出的特征是重復性。一般情況下,在這種音樂類型中會重復的出現相同的節奏片段,音高的變化范圍限定在簡單的音符中,且具有極高的重復性。音樂的變化追求節奏、和聲以及配器的改變,這種慢板作品普遍存在凝神沉思的特點,以不變應萬變。這與印度、巴厘、西非等非西方國家的宗教式音樂中所具有的單調、原始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影響關系。
二、菲利普格拉斯生平及創作
1937年1月31日,菲利普格拉斯在美國的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出生,其父輩是猶太人,祖父原居住于立陶宛,之后移居美國。格拉斯在回憶中曾提到,由于整個猶太民族在二戰時期被德國的納粹組織所追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移居到美國。格拉斯的母親在圖書館工作,父親經營唱片店,大量地將世界著名的音樂作曲家,例如巴托克、肖斯塔科維奇等的作品收藏其中,還有諸如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以及舒伯特的降B大調鋼琴三重奏等古典音樂。格拉斯在其回憶錄中提到,其父對于音樂有極強的創作能力,同時精通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格拉斯從小就受到極其濃厚的音樂熏陶,培養了對于音樂的興趣與品味。
15歲時,菲利普格拉斯開始在皮博迪音樂學院學習長笛,同時在芝加哥大學對數學和哲學進行深造,這一時期,他熟練地掌握了安東·韋伯恩所創作的十二音序列的作曲技術,并首次嘗試弦樂三重奏的編寫。之后,格拉斯在茱莉亞音樂學院進修了鍵盤音樂以及音樂作曲;1959年,格拉斯榮獲BMI基金會作曲家獎,是唯一的國際青年作曲家;1960年,格拉斯師從世界作曲大師米約,首次編寫小提琴協奏曲;1962年,格拉斯就職于匹茲堡的公共工作學校,同時開始創作諸如合唱樂、室內樂類型的音樂作品。
格拉斯在1964年得到了富布賴特學校的獎學金,并重新回到巴黎向法國作曲家納第亞·布朗熱進修作曲技術。在格拉斯的音樂創作生涯中,布朗熱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1979年,格拉斯曾提到:“布朗熱對于我的音樂作曲幫助是非常大的,此外,巴赫以及莫扎特在音樂作曲上的成就是我一直以來所思考的”。
1965-1966年間,格拉斯已經是一名音樂導演以及作曲家,并且和拉維·香卡和阿拉·拉克哈等兩名印度作曲家從事電影的配樂。在《為兩個女演員和室內樂而作》和《弦樂四重奏1號》兩部音樂作品的創作中,格拉斯更加重視印度音樂的風格,對現代風格進行了很大的改變。1966年,格拉斯移居到印度北部,生活在西藏難民中,并表現了對佛教的濃厚興趣。
菲利普格拉斯在1967年剛進入紐約后,在史蒂夫·里奇的音樂作品展示會上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之后,格拉斯改變了原先的音樂創作風格,簡約主義的音樂風格展露出來。1968年,格拉斯在簡約主義的音樂風格創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作品多達9部,為之后的簡約音樂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1968年9月,在喬納斯·麥卡斯的試驗電影院,格拉斯首次舉辦了以簡約音樂為主體的音樂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隨后,格拉斯的音樂創作趨于成熟,出現了附加過程技術,復雜化、戲劇化的音樂類型逐漸取代了嚴肅的傳統音樂。盡管,格拉斯的音樂作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懷疑與指責,然而在年輕一代的藝術家中,依然有極大的反響。
《有活力的紅馬》是格拉斯在1970年創作的首部具有簡約主義特點的聲樂作品;1971年,“菲利普格拉斯樂團”正式成立,在這一過程中,格拉斯創作了《十二樂章》。格拉斯對此做出的評價是在突破現代主義規則之后,對自我規則的再次創新。格拉斯提出并不應該將自己的作品籠統地定義為簡約音樂,然而他依然認同將自己的音樂作品定義為簡約音樂。格拉斯是具有音樂重復結構的作曲家,在他所創作的音樂作品中,對器樂作品做了多次的創新,《再看和聲》是格拉斯在1975年至1977年創作的作品,這標志著新的起點。
歌劇對于菲利普格拉斯的音樂創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效果顯著。格拉斯在1975至1983年間創作了《海灘上的愛因斯坦》《海灘上的愛因斯坦》《埃赫形頓》歌劇三部曲。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菲利普格拉斯以探險家的一生為題材,創作了《航海》與《白渡鴉》兩部音樂作品,其中,探險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是第一部的主人公,而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是第二部的主人公。格拉斯在創作《航海》時重點通過拱形的抒情旋律來表現質樸和沉思的特點,從而反映出獨特的和聲。20世紀90年代,菲利普格拉斯相繼創作了《奧菲歐》(1991)、《美女與野獸》(1994)以及《可怕的孩子們》(1980)三部曲,通過音樂的形式給予米約老師以及18世紀著名的巴赫、格魯克等作曲家最崇高的尊敬。此外,菲利普格拉斯還以戰爭為主題創作了《等待野蠻人》和《阿波麥托克斯》兩部歌劇。2005年9月,《等待野蠻人》首次演出,反映了伊拉克戰爭,格拉斯將其視為“社會歌或政治歌前”。2007年10月5日,《阿波麥托克斯》首次上演,反映了美國的南北戰爭。
格拉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創作出了許多風格迥異的作品,其管弦樂、室內樂的風格相比以往顯得更為抒情、傳統。隨后,出于偶然,他又創作出了例如1989~1990年之間問世的《屏風》等室內樂。二十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菲利普格拉斯的戲劇、歌劇以及電影配樂都彰顯出浪漫抒情的風格。除了沿襲古老的、傳統的音樂形式來創作三樂章的《小提琴協奏曲》(1987)外,這部協奏曲還蘊含了他對自己父親的思念和追憶之情。在協奏曲的創作方面,自本世紀初,他便為管弦樂隊和鋼琴樂隊創造了一系列著名的協奏曲,主要包括:(1)《為兩個定音鼓手和管弦樂隊的幻想協奏曲》(2000);(2)《鋼琴與管弦樂隊的協奏曲》(2000,該曲也被稱作《第一號鋼琴協奏曲》);(3)《大提琴與管弦樂隊的協奏曲》(2001);(4)《羽管鍵琴與管弦樂隊的協奏曲》(2002);(5)《第二號鋼琴協奏由》(2004)。此外,格拉斯還于2009~2010年間創作了兩部協奏曲:(1)《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它的副題為《美國四季》(2009),并且是對《四季》(維瓦爾第創作的協奏曲)的致敬;(2)《小提琴和大提琴和管弦樂隊的雙協奏曲》(2010)。2012年,格拉斯還創作了《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電影《戰爭生活》的配樂)、《第六號弦樂四重奏》《第七號弦樂四重奏》等著名作品。
此外,菲利普格拉斯還創作了許多知名的交響樂,例如1987~1990年之間,他創作了著名的交響樂三部曲,并被稱作“大自然的肖像”。這三部交響曲分別為:《光》(1987)、《大峽谷》(1988)、《伊豪普水電站》(1989)。隨后,還創作了例如《第十號交響曲》(2012)、《第九號交響曲》(2010~2011)、《第十一號交響曲》(該部交響曲于2017年1月31日首映)等經典作品。除了交響樂團,他還為鋼琴創作了不少作品,例如《變形》便是他于1988年為《細細的藍線》(埃羅爾·莫里斯作品)創作的電影音樂,將朗誦與鋼琴相結合的《威奇塔波渦佛經》(1998)。此外,他還于2013年6月28日在一個藝術宮博物館舉辦了他的鋼琴音樂會,該場音樂會的所有作品都是由丹尼斯·拉塞爾·戴維斯和行川茉樹、瑪麗·拉貝克和凱蒂姬演奏的。
不僅如此,菲利普格拉斯的電影配樂也非常出色。他為1997年的電影《Kundon》的配樂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配樂提名;1999年,他為電影《楚門的世界》配樂后獲得了獎項;2002年,他為電影《時時刻刻》的配樂還獲得了英國學院獎以及安東尼·阿斯奎斯電影音樂獎; 2010年,格拉斯獲得了國家歌劇院的榮譽獎;2012年,獲得了高松宮殿下的紀念世界文化獎等多種獎項。如今年逾80的他,經歷了無數精彩的時光,他在2015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沒有音樂的歌詞》的回憶錄,記載了他對自己一生的回憶與榮耀。
三、菲利普格拉斯的作品分析
(一)和弦
菲利普格拉斯通常會運用協和性強、結構簡潔清晰的和聲(例如大小七和弦、大小三和弦等),具體分析見例1,這種和弦結構在他的作品中十分常見。
例1
例1所展示的是他運用最多的一種和聲材料,有時他會選擇更加節省、簡便的用法,具體見例2。
例2
Philip Glass Ensemble(菲利普格拉斯室內樂團)便是以這種早期的平行用法為作品特征,運用大量的平行五度和簡約的音樂相結合的方式來體現出現代、古代音樂元素相結合的特征。然而,在他的作品中還有普遍存在的多音和弦,具體見例3。
例3
人們在較早的時候便形成了附加音的概念,然而人們對其直接、大量運用開始于19世紀末期,相關元素可以在拉威爾、德彪西等著名音樂家的作品中看到。例4展現的附加音和弦結構是以前人的創作方式為基礎的,a指的是附加了6度音的A大三和弦;b指的是附加4度音的C小三和弦;C指的是附加了2度音的b E三和弦。
例4
菲利普格拉斯作品的另一特色是五聲調式,這一特點不僅在和弦的構成上有所展示,還在旋律組織上有所體現。例4所展示的三個和弦便是比較經典的例子,它們分別以A、b A以及F音作為創作基礎,每一個和弦的構成都是五聲音階,因此形成了宮調式的特點。
(二)調式與調性
此外,菲利普格拉斯還具有獨到的調性處理方式,具體見例5。
例5
上面展現的是作品中的轉調片段之一,在轉調的過程中,由于要考慮到傳統和聲的觀念,因此目的調的主和弦應當盡量避免出現在目的調之前,這樣才能保證目的調的新鮮感。然而,例5所展示出來的片段卻與之不同,它的布局是從a小調轉變到了d小調,前三個和弦已經做到了這一目的,然而接下來的和弦又出現了向三級的和弦離調——七和弦連鎖進行——同中音的大調屬于為七和弦做預備的一系列復雜的音樂曲調才讓樂調在d小調上逐漸穩定下來。由此可見,創作者刻意使用了相反的創作手段,即不運用向中介的和弦離調,而是在目的調進行離調來鞏固整個曲調。
在轉調時,格拉斯還喜歡運用中介作為轉調的媒介,盡管這種手段在傳統的和聲中非常普遍,但是通常作為中介的曲調通常會是前后兩個調的關系調,這么做的目的在于縮小兩調之間調性的距離。然而,菲利普格拉斯在這一方面做得非常巧妙,具體可見例6。
例6
例6作展現的是《海灘上的愛因斯坦》中的一部分,其中的第一小節是F和弦,第二小節的中聲部提升了C,成為了增三F和弦,因此聲音所展示的色彩有了一些變化。第三小節是A和弦,是在前一小節的#C上衍生出來的,第四小節只對中聲部的#C以及低音A,并添加了#D作為不協和和弦,第五小節將三音的E和弦省略了。該片段的調性從F轉變成了E,這兩個遠關系調通過直接、快速的轉調,運用現代的手法進行樂曲創作。盡管如今的樂曲創作不再重視傳統和聲的理念,但是其嚴謹的邏輯性依舊是如今音樂創作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通過觀察格拉斯的調性處理可以發現,他在這一方面具有很強的逆向思維,他不僅會將原本簡單的創作過程復雜化,同時也可以將復雜的過程簡單化。
(三)音樂織體
音樂織體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旋律,因此,在進行織體安排時也會將旋律放在比較突出的位置。然而,格拉斯卻選擇與其背道而馳,試圖將旋律的比重降低到最低水平,甚至剝奪旋律的存在權。具體見例7:
例7
例7中只展現了和聲音型和低音,并沒有展示出通常意義上的旋律,其中低音與和聲音型所占的比重為100%。音樂形象的描繪以及意境的刻畫都離不開織體。因此,通常而言織體的各個要素形態都是豐富多樣的。然而,格拉斯卻繼續反其道而行之,運用最原始、凝練的材料,并對它們做極小的處理與變化,或者直接大量重復原始材料的片段。具體見例8:
例8
通過上述樂章,我們可以發現兩支圓號聲部是主要的旋律演奏部分,其余部分都是通過樂器的和聲音型來襯托的。因此,我們無法看到非常具有個性的旋律動機,也看不到非常驚奇的創意展開,我們能看到的只是直率而有單純的創作手法。
(四)附加音高過程
例9所展現的動機是由六組八分音符組成的,一共有13個音符。兩個聲部間存在的對位是五度音程的關系。隨后運用七個音作為發展變化,一次形成具有連貫性的附加處理,并持續到第12小節。
例9
他的作品《兩頁》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前三個部分都運用了遞減和遞增的手法來形成附加音高。
第一部分:由五音組成的基礎單元,顯示運用遞增的手法,再運用遞減的手法來分6次完成一個附加的過程。
例10
第二部分:其基本組成是基礎單元,可以將其細分為兩個階段:第8~第15小節是由基礎單元組成的。作為第二部分的附加過程,它先從第8小節開始,然后逐漸增加基礎單元的后三個音(即D、bE以及F),最后在第15小節定型,隨后再以最后三個音為次級單元,每一次重復就遞增一個次級單元,直到添加20次。隨后再運用逐一遞減的方法進行恢復,直到第15小節為止。
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它運用了最初級的基礎單元,并不斷進行“生長”,其生長過程類似于自然界中的基因復制、細胞分裂等現象,它是通過內部生成而產生的。這一手段為西方的音樂創作提供了新的道路。
例11
四、結語
西方的音樂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收到了簡約音樂主義的影響,這一影響甚至在編制舞蹈動作時都會有所體現,它為隨后的音樂愛好者和作曲家開創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盡管簡約音樂在其發展初期有著許多爭議,對其抱有批判的音樂家往往認為其形式過于死板單一,因此缺乏動力性。然而,簡約主義音樂在先鋒的音樂家群體和有關的學術領域內有著非常高的認同度。菲利普格拉斯為簡約主義音樂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這一貢獻不僅為西方音樂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因素,也為全世界的音樂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他帶來的新型風格正好能彌補長期以來前衛搖滾樂與現代樂之間存在的空缺。菲利普格拉斯創作的音樂融入到了全球各類音樂的精髓中,并和其他的藝術門類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為世界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姚恒璐.二十世紀作曲技法分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桑桐.和聲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庫斯塔卡著,宋謹譯.20世紀音樂的素材與技法[M].北京: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4]瑪麗·克萊爾·繆薩.二十世紀音樂[M].北京: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5]王明華.簡約主義音樂核心技術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6.
[6]馬克·邦茲.西方文化中的音樂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羅薇.印度音樂對于簡約主義音樂風格的影響[J].樂府新聲,2007.
作者簡介:張妮(1995—),女,漢族,遼寧省大連市,二級職稱,研究生,遼寧師范大學,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