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要】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從淺層次而言,音樂能愉悅人們的心情,從更深的層次而言,音樂能凈化我們的心靈。這并非我們的主觀臆想,而是有科學依據的。動聽的音樂能夠調節聽者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聽者的情操。人立于世,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而在人們的心里都存在著這樣一方凈土,我們不能肯定這片凈土在日后是否會被各種不良誘惑所侵占,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音樂是最好的心靈凈化劑。
【關鍵詞】音樂;凈化心靈;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J61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能啟發心靈,并且達到以微妙的方式凈化靈魂的效果。一個被音樂滋養的人一定是充滿想象力并富有創造力的。《樂記,樂象篇》中提到:“唯樂不可以為偽”。音樂因為它的真實而打動人心,也就是所謂的“誠則感人”。從中可以看出,“誠意”是樂進的基礎,也是音樂進階的必然之路。音樂還以其“影響人們心情”的作用,升華了聽眾和歌者的靈魂。在這方面,音樂既是內部動力,也是外部動力。人性本是好的,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片純凈的靈魂之地。音樂是一陣風,吹開了碎石,引導聽者探索這塊純凈的土地。
一、音樂能提高人們的生命質量
音樂,它可以影響人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這種看法,無論是在古代和現代,均已被大量的科學事實證明。先看我們的古圣先賢對“藥”的理解:古代的“藥”字體是上部分是“艸”,下部分是音樂的“樂”字,這絕不是漢字部首的簡單組合。在古代圣賢的想法中,一切都是有節奏的,而最直接的節奏表達是“樂”。事實證明:音樂能夠放松人們的身心,優美的音樂能夠減輕人們的心理負擔,預防人們患上由心情壓抑、心情緊張而引發的心理疾病。音樂可以打開封閉的心靈,緩解抑郁和抑郁的感覺,也可以達到某種程度的精神治療。對于失眠的人而言,音樂可以幫助他們緩解長期存在的睡眠問題,增強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音樂的無形力量遠遠超過人類的想象,所以聆聽音樂、欣賞音樂、播放音樂不僅是現代生活的調整,也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
二、音樂能提高人們的智商
音樂能夠刺激人類的大腦,激活人們的腦細胞,甚至很多人認為音樂能夠延緩衰老。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現這種現象,那就是喜歡音樂的人在生活中總是比同齡人更有活力;音樂能夠增強創造力,規劃和刺激右腦,特別是古典音樂。舒緩的輕音樂能夠讓寶寶停止哭泣,也可以培養寶寶的大腦思維能力,提高孩子的智商。音樂的學習過程是長期的聆聽、閱讀、歌唱和演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人類的聽覺、視覺、注意力、記憶力等都將得到高效的鍛煉。比如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以學習鋼琴為例,人們往往將鋼琴看作是一種高雅的樂器,在彈奏鋼琴時,人們的眼睛、雙手、耳朵和大腦必須分工合作并且各司其職,只有當這些器官協調在一起,才能演奏出美妙、動聽的音樂。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人的左右手的協調表現對左右腦的協調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是其他學科不能發揮的作用。科學研究表明,音樂能夠使人類的大腦皮層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在非常專心的演奏鋼琴的過程中,人類的大腦皮層會發生可以察覺得到的擴大現象。
音樂也能夠直接對人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產生影響,對想象力和創造力產生最大的影響是人類右腦的思維形象。在嬰兒時期,右腦最早且最可接受的是聲音。只有當右腦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時,人類左右腦才能和諧發展,才能有良好的創造性思維。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一直重視學校的音樂和藝術教育,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中國獲得巨大科學獎勵的科學家們,往往比較喜歡音樂,在青年時期就學習音樂,如錢學森和袁隆平。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在拉小提琴方面可謂是業余型專家。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十分喜歡彈鋼琴。他曾說過:“……當我在工作中掙扎而且我感到困惑時,音樂讓我突然清醒過來,并從中獲得靈感……”錢學森想強調的關鍵一點是文學與技術的互動。
這些偉大科學家的親身經歷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某種程度上,音樂能夠為科學提供想象力與創造力。專家們研究發現,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音樂家巴赫、維奧蒂、特爾曼、科德利、亨德利、肖邦、莫扎特等創作的古典音樂,每分鐘有60個節拍。通常就像人類脈搏一樣的頻率跳動,這絕非巧合;而又研究證明,這種“一致性”又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類大腦的發育。所以,一個人擁有聰明的大腦可是他不一定會具有強大的音樂能力,但是與之相反,若一個人具有強大的音樂能力肯定會有助于這個人形成充滿智慧的大腦。
三、音樂能提高人們的修養
客觀來講,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能夠提高人們的內在修養,使人們由內而外散發一種優雅脫俗的氣質。人的氣質不同于外貌,并非是顯露于外的,而是在不經意間從一個人的談吐和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一個人親切、優雅、自然又有禮貌的舉止總會給別人一種舒服的感覺,會讓別人覺得與之交往是一件幸事。簡而言之,氣質是一個人的言行之中顯露出來的一無二的魅力。當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長期受到藝術的熏陶,那么長此以往,自然而然地他的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高雅的藝術。黑格爾曾經講道:“音樂的基本任務不在反映出客觀事物,而在于反映出內在的自我,按照它的最深刻的主體性和觀念性的靈魂進行自運動的性質和方式。”音樂是富有感情的,是人類性情的產物,同時也深刻地體現著人類的本能,是聯系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紐帶。當演唱者在進行演唱時,他們會按照自己對音樂作品內在含義的解讀表達出活潑的、具體的情感,為自己演唱的音樂作品賦予新的意義,來引發聽者的心理共鳴。
音樂藝術創造的“烏托邦”環境使人們在非自愿的沉默中更接近這個純凈的環境。當演唱者對音樂作品進行演繹時,我們可以將這個演唱過程看作是音樂作品的再生,演唱者以自己充沛的情感表達和演唱技巧來賦予作品全新的內涵,使作品充滿影響力并引發聽者的情感共鳴。總所周知,我國有很多個民族,各種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文化、生活習俗和成長環境,這些差異也造成了不同名族的聲樂作品各有其特點。音樂理論研究人員將我國民族聲樂按照其各自的特點分成不同的色彩區域,有江南、江淮、閩粵、湘鄂、西南等色彩區,比如蒙古族民歌,由于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都在草原上以游牧為生,草原人民熱情奔放,有著像內蒙古大草原一樣磅礴大氣的胸懷,而蒙古族民歌也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蒙古族人民的性格特點。“長調”是蒙古族人民所創作的特點最鮮明的一種民歌,曲調悠揚,節奏輕快,情感飽滿熱烈,酣暢淋漓地表達著草原的氛圍。
因此,音樂具有一種人道主義精神,不幸被社會拋棄的人在音樂的世界里會受到平等對待。在我看來,音樂世界是充滿愛的,這種愛可以給永恒的冰凍之心帶來溫暖。音樂是一種具有強烈抒情功能的藝術體裁。清新的音樂,如貝多芬的《月光曲》和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都可以讓人們能夠在塵世間尋找自己真正的靈魂。音樂具有啟發心靈和凈化靈魂的效果,而這一切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一個被音樂滋養的人一定充滿想象力并富有創造力。
四、結束語
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從表面而言,音樂能愉悅人們的心情,從更深的層次而言,音樂能凈化我們的心靈。動聽的音樂能夠調節聽者的心情,在一定程度上陶冶聽眾的情操。通過本文的分析,希望人們能夠更加了解音樂在凈化人們心靈方面的作用,并且真正地愛上音樂,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一切。
參考文獻
[1]張瑩.充分發揮音樂凈化心靈的作用[J].音樂大觀, 2013(5).
[2]許靖.音樂凈化心靈的偉大作用——訪指揮家李德倫[J].中國音樂教育,199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