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強
【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于高中生的標準,不但要能通過注釋、工具書進行獨立閱讀文本,還要能聯系學過的古代作品,強化和鞏固對語文文言文中出現的實詞、虛詞,還有特殊句式等的理解和記憶,全面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鑒于此,從注重方法層次上的教學銜接、注重補充學生語法基礎知識、切實進行學生心理層次上的銜接三方面來妥善處理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問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水平。
【關鍵詞】新課程 農村初高中 文言文學習 教學銜接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于語文義務教育標準要求是學生能通過學習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并借助注釋、工具書的幫助理解文本內容,最終讓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過程中,能背誦優秀的詩文八十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于高中生的標準,不但要能通過注釋、工具書進行獨立閱讀文本,還要能聯系學過的古代作品,強化和鞏固對語文言文中出現的實詞、虛詞,還有特殊句式等的理解和記憶,全面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僅從這兩個標準和要求來看,初高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是有斷層的,且跨度很大,一個要求背誦,簡單的理解,僅限于課文,一個要求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以便學生有自主閱讀、學習更多文言文的能力。基于初高中語文中文言文教學的斷層的問題,如何在初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銜接,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是每一個初高中語文老師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實踐中的不銜接。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很多高中語文老師對教學中的銜接意識不強,研究意識淡薄,他們把自己圈定在高中語文的教學范圍內。而且也有部分老師沒有仔細研究初高中新課標要求,更沒有對初中語文教材進行具體的了解和梳理。這顯然就會無形中給高中文言文的教學造成知識上的不連慣,讓初高中文言文的學習出現斷層和距離,從而給教學帶來度難。
2.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與能力方面存在問題。由于新課標對語文文言文學習標準的要求,再加上初中生理解能力與基礎知識的有限性,他們閱讀、學習文言文篇目少且篇幅較短,容易理解、記憶。再加上初中語文教學要求也較低,學生理解得淺。而高中文言文教學要求和內容相對于初中來說都有較大的調整,時間緊、難度大、篇幅長,讓很多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望而生畏,并且讓很多學生從心底就覺得文言文難學且枯燥,這不但大大影響了初中文言文學習的銜接性,而且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制約了文言文教學的發展。
二、初高中文言文教學銜接的主要方法
1.注重方法層次上的教學銜接。對于學生而言,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知識內容。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結合新課程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新標準和新要求,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意識,加強學法上的指導。如重點詞用“●”,古今異義用“□”,通假字用“○”,還有一些固定句式用“___”下劃線,特殊句式用“”來標識等,這些統一的符號,有利于學生分項積累,突出重點,更便于學生課后不斷的復習。只要學生掌握了有效的預習、復習、閱讀理解的方法,他們的文言文學習才會更加有效,也才能為初中高文言文有效的銜接奠定基礎。
2.注重補充學生語法基礎知識。相對于現代文而言,文言文的學習更注意語法、詞語解釋這些基礎的知識和作用。但是由于國家對于文言文整體教學設計和安排,更多的文言語法知識被安排在高中,大大淡化了初中課程標準中的語法教學要求,初中生在這方面的知識學習、掌握得不足,導致語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銜接出現嚴重斷層,且成為高中文言文教學最大的難點和障礙,影響高中文言文整體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在具體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文言中存在大量的古今異義、特殊句子、詞類活用等關鍵的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學習的難點,更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所在。成語被作為“活著的文言文”,它存在著大量的文言語法現象。比如,“正襟危坐”中的這個“危”字含義古為“端正”,與現代文中“危險”這個意義完全不同。再比如,“兵不血刃”“汗牛充棟”“駕輕就熟”等成語中,也存在大量詞類活用的現象;這有“授人以柄”“不為瓦全”“寧為玉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等,這些成語都明顯有文言文短語或短句的成份,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萬不可古字今異,今詞古用,造成理解上的全面錯誤,影響詞、句、段、篇的學習,更影響整體的學習質量。
3.切實進行學生心理層次上的銜接。關注學生,關注過程,發現學生細微的進步,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及時的鼓勵,是調動學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努力創設有美感的情境,調動學生情感,激起學生共鳴,進而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
總之,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文言文教學現狀,最終解決問題的鑰匙是落在老師自己手中,我們要努力發揮語文老師的影響和作用,幫助學生學好文言文,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起到豐富滋養當代國人精神的作用,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