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莉
摘 要 隨著2018年《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的印發,明確了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以下簡稱“五險”)今后將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雖然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社保降費相關政策,但“社保入稅”政策仍然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利潤創造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本文重點針對該政策,從勞動密集型國有企業發展角度,分析相關用工策略的制定,不斷降低該政策對企業的負面影響,增強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以供參考。
關鍵詞 稅務征收社保 企業用工成本 優化 策略 分析
2018年7月,《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正式印發,明確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
一、政策影響分析
該政策的實施將使稅務機關對稅費進行統征統管,最大限度地做實社保費基數,從而有效地應對老齡化社會對目前社保體系的壓力、贍養率上升以及社保繳費效率低下等問題。但是,從企業角度來看,特別是從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角度出發,該政策的實施將大幅提高企業的用工成本,并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一)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用工成本,加重企業負擔
該政策施行后,稅費征管力度必然進一步加大,企業社保費少繳欠繳的情況將大幅減少,企業根據真實的薪資水平確定繳費基數并如實繳納后,用工成本將迅速抬升,短期內不利于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所受到的影響將尤其明顯,這也將變相地引導企業減少雇用人員。
(二)打擊企業持續經營的信心
據統計,由于傳統的社保管理模式,全國有70%的企業可以通過壓低基數水平降低實際繳納社保資金。隨著政策的推出,企業不僅面臨著用工成本壓力,也面臨著相關行政部門稽查并要求一次性補繳往年社保資金的風險。以海底撈為例,其IPO披露文件顯示,海底撈為職工補繳3年社保成本為8800萬元,這是大多數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難以承受的負擔。在現行社會經濟下行狀態下,這導致很大一部分企業流動資金受到極大擠壓,甚至出現破產情況。為規避該問題,一些企業甚至會通過注銷等方式,在風險爆發前,提前退出市場。
(三)影響員工的積極性
從企業職工角度來看,該政策雖然可以有效保障職工利益,但是由于部分企業難以承擔相應的壓力,可能出現通過注銷或者裁員等手段來應對風險的情況。同時,在工資水平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實際繳費金額的增加將帶來實發工資的減少,進而打擊職工就業的積極性。因此,該政策對相當一部分職工來說,短期內承受的風險將超過收益。
(四)影響競爭力的提升
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國有企業來說,一方面,存在著成本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的壓力,但是清欠追繳歷年所欠社保經費的風險遠低于私企。同時,更為嚴格的制度可以提高公平性,長遠來看有利于減少國有企業在成本方面的劣勢。另一方面,因為國企管理相對規范,逃避繳納的情況會少于私企,在“社保入稅”政策發布后,受影響的程度會低于私營企業。就整個行業競爭角度來看,這樣的政策實際上有效地提升了國企的競爭力。但是,要確保國有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對“社保入稅”政策,應考慮制定更為有效的企業用工政策來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增加競爭優勢。
二、企業應對策略
(一)強化人力資源戰略管理
在實施新政策的情況下,企業無論是人員短缺需要快速招聘補短板,還是人員冗余需要裁減,都會產生相應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頻繁的招聘與解聘人員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甚至對企業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確保一定的人力資源儲備用于應對風險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根據戰略規劃,執行更為詳細的人力資源戰略,提前做好人力資源布局。這一點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作用尤其明顯。國有企業由于自身需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因此更加注重企業外在形象,普遍不愿意采取減員措施。這就對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精準地把握人力資源需求,避免行業上升期大量招聘,行業下行期又難以減員,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二)轉變用人思維,提升勞動者素質
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很多管理者將員工視為成本,在新政策出臺后,如果沿用原有理念,將促使該部分企業進一步削減人員,控制成本,但也會導致企業越做越小,越做越弱,最終被市場淘汰。在用工成本提高的情況下,企業管理人員更應該轉變思維,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降低人工依賴,雖然在短期內會帶來企業成本的上升,但從長遠看可以減少人員招聘,從源頭上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員工特別是核心崗位的員工視作企業財富,重點加強對因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帶來的非關鍵崗位富余人員的技能培訓,使其具備復合型人才、關鍵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質,同時設置更加合理的考核制度等手段,引導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提高企業效益。
(三)采用更為靈活的用工策略
在更加嚴格的政策出臺后,企業應當積極轉變原有的用工政策。在人員招聘方面不可大包大攬,應該更加注重采用勞務派遣、勞務外包等手段,將企業價值鏈條中的非核心環節外包出去,把有限的資金、資源和人力投入核心環節中。通過采用更為靈活的用工方式來降低用工成本,降低政策影響。同時,企業還可以靈活地采用返聘退休員工、雇傭非全日制員工等手段,降低社保新政帶來的壓力。
(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社保入稅”政策出臺后,企業應該將經營的重點放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上。該政策影響的是所有企業,因此企業在市場上競爭的商業邏輯并沒有改變。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國有企業來說,競爭的核心要素依然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產出勞動成本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對比。因此,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依然是關鍵。對于該類企業,應當特別重視通過精益化管理降低損耗,通過技術引入提升人均產出率,通過自動化設備甚至是機器人的引入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對人工的依賴度。
(五)改變用工模式
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還可以由職工合伙成立勞務公司承接企業勞務外包的方式來降低政策壓力。通過這種轉變,企業與職工的關系從雇傭關系變成了服務采購的關系,職工取得的不再是勞動報酬,而是勞務公司分紅。這樣,職工可以自行決定社保繳納金額,也變相地降低了企業的社保繳費成本。
三、結語
在“社保入稅”背景下,首先應當正確地解析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既要看到企業短期資金壓力增加的不利方面,也要看到社保繳納規范后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有利影響。從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的角度來說,該政策有利于國有企業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特別是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國有企業,應當采用強化人力資源規劃、轉變用人理念、靈活用工以及提升核心競爭力等手段,實現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借此推動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原.淺析“社保入稅”下趨利避害的應對[J].西部財會,2019(5):69-71.
[2] 張增有.我國社保基金征繳模式改革研究——兼以包頭市地稅部門征收社保費的實踐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 張敏.淺議企業應對社保費用征收管理模式轉變的策略[J].當代會計,2019(2):120-121.
[4] 謝文慶.個人所得稅改革與社保費劃轉稅務征收對中小企業及其員工的影響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