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云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意義,然后詳細分析了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建設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而提出了行政事業單位可采取哪些措施來加強自身內部控制建設。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具體措施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的要求也相應越來越高,為此,行政事業單位必須提高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要使得這一能力能夠得到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就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而內部控制建設就恰恰是這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它能夠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在運行管理過程中的規范性。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水平得到提升,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及管理水平,滿足群眾對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但是,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較多問題,諸如單位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內部控制制度還不夠完善、相關管理人員專業素質還不高等等。因此,如何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也成了行政事業單位十分關切的問題。
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意義
內部控制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科學合理地進行設計各項相關制度,并且最為關鍵的是要讓內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行政事業單位信息的有效性,更好地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提高單位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依法行政、廉潔行政。
與此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始終在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下實施,能夠有效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活動在合法的前提下高效進行,也能更好地保證國家方針政策和法規得到有效執行。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管理活動時會遇到較多挑戰和風險,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能夠有效地規避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風險,不斷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是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有效進行管理,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干部職工的工作效率,充分提升單位整體效能;另一方面,加強內部控制建設也能夠有效規避各種風險,維護行政事業單位各項資源和財產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行政管理成本,也是行政事業單位廉潔行政的重要手段。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意識淡薄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內部控制制度時,存在一些內部控制意識淡薄、管理者對內部控制建設和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各部門對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意識不到位等問題,使得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較弱且缺乏時效性,直接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效率低下,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目標的完成,使得財務資源分配不科學合理,不能夠滿足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的需要。
2.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不健全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高效運行的有力保障。但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研,也沒有針對各個環節制定相關規則,直接導致單位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不健全,從而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不夠嚴謹,也不能有效應對風險,進而影響單位整體的工作效率,讓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大打折扣。
3.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執行力不強
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管理的過程中,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是非常關鍵的。如果相關責任沒有進行細分,一旦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找不到相關的負責人,就會導致內部控制執行比較隨意,不能夠對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執行力很弱的一個原因就是相關制度與實際情況不一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操作性不強。比如,對相關人員和業務進行考核的時候,所選取的指標與實際不適應,選取的評價指標不能夠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在構建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的每一個過程中,因地制宜是必須要遵循的原則,不能夠脫離實際、天馬行空地制定規章制度。
制度的執行效率直接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的質量,一旦相關制度沒有很好地執行,這不僅浪費了公共資源,而且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目標完成也是非常不利的,會導致整個服務質量低下,管理混亂。
四、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的具體措施
1.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單位內控人員的專業性
行政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尤其是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是保障組織權力規范有序、科學高效運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組織目標實現的長效機制。每年定期進行干部職工業務培訓,特別是對內部控制關鍵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內部控制制度知識的系統學習、培訓、教育和研討,不斷提升其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同時,也要對相關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積極學習并推廣,切實提升干部職工風險防控和抵制權力濫用的意識,認真履行自身職責和義務,使得行政事業單位能夠在內部控制的管理下穩定運行和發展。
2.明確各個部門職責,提高工作效率
明確行政事業單位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對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非常關鍵的。為了能高效完成共同的運行目標,行政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在加強部門間的聯系,實現信息共享的同時,要劃分各部門或崗位的工作任務及職責,在不同的部門或崗位之間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機制。在運行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能及時找到相關負責人,并將出現的問題向上級進行反饋,這樣不僅能夠節約時間成本,提高干部職工的工作效率,更能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運行效率。
3.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目前正處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階段,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也要做到與時俱進,隨著環境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從現階段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應結合機構改革與職能調整等變化,積極開展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與修訂等工作,切實提高內控制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時,必須要遵循適應性、重要性和全面性等原則。行政事業單位在制定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時, 依據全面性的原則要求考慮問題要全面,對行政事業單位運行過程中涉及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必須都有與之相配套的具體制度;依據重要性原則要求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時候,能夠不斷總結自身經驗和教訓,發現運行中所存在的不足,對重點業務和領域予以高度重視的同時需要工作人員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熟悉所處行業的環境和特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把握住重點,才能夠更好地根據重要性原則來制定相關的制度;依據適應性原則要求緊扣國家方針和政策,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及自身特點,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只有進一步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切實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才能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更好地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水準。
4.加強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
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和自我評價制度是內部控制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通過監督檢查可以在單位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管理漏洞和薄弱環節,能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通過定期對單位的內控制度運行效果進行評價分析,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糾正和解決。
同時,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將單位內部監督檢查、評價分析與干部職工的考核結合起來,建立嚴格的追責問責機制,定期將內部監督檢查、自我評價分析的結果加以運用,促進單位各部門之間有效開展各項工作。
除此之外,行政事業單位還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做到內控制度建設的監督透明化和常態化,充分發揮社會層面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監督作用,從而有效促進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
五、結語
內部控制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雖然行政事業單位在執行內部控制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在新形勢下需要積極探索出適合行政事業單位需求的內部控制制度,促進單位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守悅.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7(22).
2.熊海云.論行政事業單位如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財會學習,2017(11).
3.余裕.淺談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財會學習, 2017(20).
4.尹于環.淺談如何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7(9).
5.鄔維國.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在建設項目管理中的應用.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