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煒
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 一級教師
個人榮譽
◆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中職組網絡課程比賽一等獎
◆2017年第五屆“中華杯”教師競賽二等獎
◆上海市星光計劃“個人維修”項目二等獎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
◆上海市長寧區教育系統“教育教學”能手榮譽稱號
◆上海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指導教師
◆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交通職業能力研究中心專家
◆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職業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
◆上海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委員會成員
◆SGAVE中德合作項目考評員
◆汽車維修工高級技師
◆汽車維修檢測工程師

2005年高職畢業后,余煒留校成為了一名實訓指導教師。既沒有高學歷,也沒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歷,再加上自身性格比較內向,曾讓他一度擔心做不好這份工作,但教師光榮的使命感使他克服了一切困難,努力前行。在學校老教師的關愛和提點下,他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穩步提升,同時也從老教師身上學習到了許多優秀的品質。
專業技能的突飛猛進,并未令他駐足不前,他深知一名優秀的專業教師,不僅要技術好,還要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運氣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憑借著認真的工作態度,他有幸成為老教師的教學助手,可以隨堂聽課、學習,在擔任教學助手的兩年時間里,他認真記錄,時刻總結,密密麻麻地記滿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從對著鏡子模仿上課到站上講臺,經過數年的學習和磨礪,他蛻變成一名出色的年輕教師。余煒老師參加了全國首屆信息化教學比賽,并在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在首屆上海市基礎教師崗位能力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榮譽的獲得固然讓人欣喜,但通過比賽的碰撞和交流,余煒老師也深深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對自身發展有點迷茫。技能?專業?教學理論功底?個人的文化修養……一個個問號出現在余煒老師的腦海中,令他苦惱不已。教師的成長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旦失去目標和方向,就會停滯不前,產生倦怠。經過深刻思考后,他變得更加努力,向著夢想再出發!
2015年,余煒有幸參加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名師培育工作室的選拔,余煒曾感慨地說道:“我依舊清楚地記得面試那天,全上海優秀的年輕汽車專業教師齊集的場面,雖然我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但其他老師也各有所長。經過激烈地角逐,我最終有幸加入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名師培育工作室,成為一名學員。”這一次的入選為他的教師生涯翻開了新的篇章。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名師培育工作室的學員來自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教學背景和個人差異,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名師培育工作室的第一課就是導師運用自己的切身經歷來教導學員要堅持學習、不斷前行。在之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學員的口號就是“我們工作室追求的目標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想來,這也是導師對學員潛移默化的影響。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名師培育工作室的導師為每個學員都制訂了詳細的培養計劃和目標,余煒的專業技能非常出色,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成績,但經過仔細剖析,他的教學理論還是有較大缺失,會阻礙他的進一步提升,同時科研能力和撰寫論文方面也相對薄弱。根據余煒的實際情況,朱建柳導師為他制訂了為期兩年的工作室成長計劃:繼續學習,爭取3年內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學習職業教育理論,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理論功底;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上好每一堂課,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學校認可的老師;多參與培訓和交流,通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通過參加課題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通過帶教星光計劃比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
朱建柳導師為學員設計的具有針對性的活動,涵蓋了教育學理論知識、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汽車專業建設等多方面,讓余煒對職業教育領域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堅定了余煒繼續深造學習的決心。
2016年10月,朱建柳導師組織學員參觀寧波職校和慈溪錦堂職高,讓他看到了其他職高學校的不同教學模式和專業建設方法,這些不同的方法和模式都給余煒帶來了新啟迪,也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建柳導師一直教導學員要扎根課堂,一名好的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上好課。無論學校工作多忙,余煒總是積極參與導師組織的聽評課活動。每一次的聽課評課活動,都是一次盛會,課前大家相互出點子,提建議,課后大家相互探討教學效果,提出改進建議,余煒把每一次活動都認真記錄在學員手冊上,并總結反思,轉化為自己的學習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并通過反思,再進行改進,就這樣,他不斷地突破自我,不斷地進步。
不同于過去,余煒現在對自身的發展目標更為明確,也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確定了今后教育學碩士的學習方向,更關注學校專業發展、自身教學的改革,從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尋找課題,積累素材。以期今后能成為一名技術過硬,能上好課且科研能力過關的全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