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軍 李蕭 馬德花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ICU,青海 西寧 810000)
臨床中引發應激性潰瘍出血多因患者全身感染造成氣管損傷造成的,此疾病在臨床中屬胃黏膜病變。近年來臨床并發應激性潰瘍率呈顯著性增加,引發此疾病的相關原因有患者服用抗感染藥物及監護不得當等提高了病發率,應激性潰瘍嚴重者已危及生命,此疾病臨床預后較差,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存在嚴重影響〔1,2〕。有學者表示,重癥腦卒中并發應激性潰瘍的致死率高達50%;重癥腦卒中患者因中樞系統遭到破壞引發應激反應,從而導致應激性潰瘍的發生,此疾病的治療方法及早期預防已被諸多學者所關注〔3〕。本文納入120例重癥腦卒中并應激性潰瘍的患者,采用不同治療方案進行干預治療,觀察納入者經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改善等。
1.1臨床資料 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經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確診且進行治療的重癥腦卒中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51~79歲,平均(62.71±5.22)歲,腦出血31例,腦梗死29例;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54~78歲,平均(62.32±5.17)歲,腦出血29例,腦梗死31例。納入標準:經CT檢查顯示出血量<30 ml或患者意識存在障礙、腦干梗死、小腦出血等;兩組性別、年齡及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甘露醇、速尿脫水降低患者顱內壓,并穩定血壓和清除氧自由基,控制電解質絮亂,經上述治療后加以臨床防感染和胃腸道營養;早期胃腸道營養采用營養液通過鼻飼養進行輸送,營養輸送溫度控制在36.8℃,營養輸送結束后將鼻飼養管進行清洗,防止發生堵塞。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采用雷尼替丁靜脈滴注0.15 g/次,2次/d,治療14 d后觀察并記錄療效。
1.3評價指標 重癥腦卒中并發應激性潰瘍出血的診斷標準為:臨床治療1~21 d內發生嘔血、黑便或經胃管排出咖啡色液體等可確診為應激性潰瘍出血;排出因胃管插管導致的潰瘍出血。記錄納入患者在治療后的住院天數、出血率、死亡率及不良反應等并發癥。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行t、χ2檢驗。
2.1兩組生長抑制素(SS)、胃泌素(GAS)及前列腺素(PGE)-2檢查的結果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第1次胃鏡檢查顯示SS、GAS及PGE-2等指標明顯低于第2次檢查(P<0.05);第2次胃鏡檢查顯示觀察組SS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但GAS與PGE-2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鏡檢查后的SS、GAS及PGE-2指標比較
與第1次胃鏡檢查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2兩組臨床治療后的胃酸強度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的24 h胃內pH值及夜間pH值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pH值<4.0與夜間pH值<4.0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經臨床治療后出血率、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出血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但住院天數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后胃內pH值的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對比〔n(%),n=60〕
2.4兩組不同方案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有肝腎功能異常4例,頭疼2例,對照組為頭疼4例,失眠6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腦卒中患者發病早期的臨床癥狀有意識模糊和吞咽困難等障礙,作為腦卒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吞咽困難極容易給患者造成肌肉運動障礙問題,由于其所導致的吞咽困難問題常常使患者由于飲食困難而營養不良、脫水嚴重,所以對患者病情的康復造成了極大的困擾〔4,5〕。同時,對具有重度病情的吞咽困難患者,需采用鼻飼,進行營養維持,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7〕。重癥腦卒中患者發病原因及預后與年齡及胃腸道營養具有明顯相關性〔8,9〕。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及生活水平的不斷增加和提高,造成腦卒發病率也呈顯著性升高,老年患者在發病期時,體內蛋白分解較正常患者明顯升高,嚴重者易引發低蛋白血癥的出現〔8,10〕。部分腦卒中發病期間均伴隨相關并發癥,其中應激性潰瘍出血是較為常見的,此并發癥易導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治療期間的感染率等〔11,12〕。老年腦卒中患者在治療中因營養不良易導致呼吸能力降低,從而引發呼吸衰竭,臨床采用早期營養干預可有效增強老年患者的機體免疫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7〕。
研究表明,重癥腦卒中患者并發應激性潰瘍的主要因素為十二指腸和胃發生糜爛導致患者發生潰瘍出血,部分腦卒中患者發生應激性潰瘍出血的部位為上消化道。因腦梗死或腦出血的發生引起顱內壓明顯升高,直接對患者下丘腦和腦干邊緣系統造成了破壞,導致了消化系統及神經內分泌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從而引發應激性潰瘍。胃黏膜功能的破壞與神經肽物質存在正相關性,因神經肽物質會對胃黏膜功能造成影響,加快了應激性潰瘍的發生〔13〕。腦卒中患者發病時胃腸道會產出大量氧自由基,對胃黏膜的完整性造成了嚴重影響,從而導致潰瘍的發生。臨床中為避免腦卒中患者并發應激性潰瘍多采用雷尼替丁進行治療,其主要作用機制為阻滯胃壁細胞分泌胃酸,提高十二指腸上皮細胞的增殖,雷尼替丁屬H2阻滯類藥物,此藥物還可降低患者體內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潰瘍的發生。雷尼替丁在臨床中還可有效降低GAS及膽堿等指標的升高。綜上,重癥腦卒中患者早期治療中預防應激性潰瘍出血的發生采用早期營養干預聯合雷尼替丁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應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