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百麗 王輝
(1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 白城 137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4醫院)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愈加嚴重,盡管國家對計生政策進行了調整,但目前人口老齡化的狀況尚未得到有效改善,老年人口在我國人口當中所占的比重仍很高〔1,2〕。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功能逐漸退化,抗應激能力、免疫能力下降,在較小的外界刺激下就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事件,老年人患病風險顯著上升〔3,4〕。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具有密切的關系,良好的口腔保健工作能夠為身體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口腔保健知信行理論(KAP)狀況是衡量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標,能夠對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數據和信息基礎。本研究擬分析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現狀,并研究其影響因素。
1.1一般資料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環在的社區選取600名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男292名,女308名,年齡65~85歲,平均(71.463 1±3.46)歲。納入標準:(1)簽署倫理委員會批準的知情同意書;(2)無語言表達能力障礙。排除標準:(1)患嚴重疾病需要長期臥床者;(2)精神疾病和認知功能障礙者;(3)老年癡呆者;(4)患有系統性疾病者。
1.2方法 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法,首先選取所在地的居委會,在此基礎上隨機抽取社區,再隨機抽取600名老年人作為調查樣本。收集入組老年人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水平、個人收入水平、有無配偶、每日刷牙次數、口腔常規檢查等信息,調查入組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口腔保健態度和行為,分別對應10個、8個和8個條目;KAP總分計算時,每項正確為1分,錯誤為0分,最高分為26分,分數越高,表示老年人的口腔保健KAP情況越好。
1.3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8.0軟件行單因素分析。
2.1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分析 從10個方面調查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發現,平均知識知曉率為39.85%,其中知曉率最低的是全國愛牙日,僅有5.33%(32人)。其余分別為刷牙時間和正確刷牙方法335人(55.83%),甜食對口腔健康的影響389人(64.83%),口腔衛生的重要性498人(83.00%),口腔疾病對身體功能的影響271人(45.17%),假牙取出與清潔292人(48.67%),牙菌斑相關知識87人(14.50%),洗牙對牙齒的損傷164人(27.33%),牙線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12人(18.67%),刷牙出血相關病癥211人(35.17%)。2.2口腔保健態度分析 從8個方面調查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態度發現,平均態度正確率為38.08%,其中正確率最低的是關于老年人掉牙的態度,僅有22.00%(132人);其余態度正確率分別為口腔不適應及時就醫198人(33.00%),認為每年應進行1次口腔檢查292人(48.67%),牙齒疾病應及時就醫418人(69.67%),認為每年進行1次洗牙195人(32.50%),認為蛀牙可以預防和控制425人(70.83%),牙齒的好壞是可以后天調控的405人(67.50%),牙痛應及時就醫220人(36.67%)。
2.3口腔保健行為分析 從8個方面調查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行為發現,平均保健行為正確率為35.17%,其中正確率最低的是牙線使用行為,僅有10.83%(65人),其余保健行為正確率分別為:每日刷牙至少2次368人(61.33%),使用含氟牙膏248人(41.33%),飯后漱口441人(73.50%),早晚刷牙397人(66.17%),洗過牙156人(26.00%),3個月換一次牙刷265人(44.17%),1年內進行過牙齒檢查170人(28.33%)。
2.4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KAP影響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發現,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經濟水平、個人月收入、有無配偶、每日刷牙次數、口腔常規檢查情況均屬于影響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的風險因素(P<0.05)。見表1。

表1 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KAP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分)
本研究發現,目前轄區內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相關知識、態度和行為均處于較低水平,在口腔健康知識方面,只有極小部分老年人知曉全國愛牙日;在口腔健康的影響因素方面,老年人對于甜食的危害知曉率較高,但對于牙菌斑等影響因素的了解較差。另外,老年人對于口腔衛生的重要性認知較好,但僅僅是思想層面的籠統認知,并未真正了解口腔疾病對全身健康的影響。同時,對于刷牙及牙線使用等知識了解較差,特別是在洗牙和牙線的使用方面,老年人的認知和接受程度較低〔5~7〕。在口腔保健態度方面,由于傳統觀念、文化知識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老年人尚未具備正確的口腔保健態度,在對待掉牙的態度及口腔問題就醫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問題〔8~10〕。在口腔保健行為方面,老年人的刷牙和漱口行為執行情況相對較好,而在牙線、洗牙、更換牙刷及口腔檢查等方面,正確行為率均未達到半數。老年人由于受傳統思想、經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除了刷牙之外不愿意花費額外的金錢和精力進行口腔管理,對于牙線和洗牙等行為接受能力較差,口腔保健行為單一,不能夠實現口腔疾病預防的目的〔11~13〕。
年齡越大,老年人對新觀念及知識的接受和學習能力越差,口腔保健觀念和行為轉變的難度較大,其對口腔健康的認知和重視更加不足。同樣,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接受和理解知識的能力就越強,對口腔保健相關知識的掌握和使用程度就會越高〔14~16〕。老年人家庭和個人經濟水平與口腔保健KAP呈正相關,經濟收入越高,其掌握和應用社會資源的能力相對越強,能夠通過多樣、科學的途徑了解口腔保健相關知識,并且也有經濟實力支撐其口腔保健行為。另外,有配偶的老年人口腔保健KAP評分較高,這可能是由于配偶會對老年人的思維和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從而使其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應對口腔保健問題。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老年人由于思想觀念及知識等因素的影響,對于口腔疾病病因的了解程度較低,并未認識到牙菌斑等因素對口腔健康的影響,這進一步導致其口腔保健行為多為自我保健措施,口腔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的全面性和時效性嚴重不足〔17,18〕。
針對當下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現狀和影響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口腔保健措施,是提升社區老年人口腔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首先,要提升醫護人員口腔健康知識水平,為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保證其能夠掌握相關的口腔健康相關知識,并能夠在護理工作中傳播正確的知識、態度及行為〔19,20〕。其次,應拓展口腔健康教育宣傳途徑。大部分老年人了解口腔保健相關知識的途徑是廣播媒體及熟人,但其在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性上存在嚴重不足,這就需要專業的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與指導,相關醫療機構應協同社區衛生機構,定期開展口腔健康保健知識講座、健康檢查等活動,向老年人傳播正確的口腔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并及時解決老年人在口腔保健當中的困惑與問題。口腔健康教育的開展需要從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出發,以宣傳冊、視頻及模擬訓練等方式,更加直觀地向老年人傳播相關知識與技能。另外,針對老年人口腔健康檢查情況較差的特點,發揮基層社區醫療機構的作用,提升社區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老年人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從而及早發現口腔相關疾病,避免延誤診治時機。
綜上所述,目前社區老年人口腔保健KAP狀況較差,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予以完善,根據其年齡、受教育程度、經濟水平、配偶等個性化特征及日常生活習慣等,制定和實施個性化口腔健康教育策略,進而糾正老年人的錯誤認知及不良習慣,提升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