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春光 李軍 陶曉明 劉敏 徐磊 王俊杰
(1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市隆化縣中醫院;3承德市隆化縣醫院)
鮑曼不動桿菌最早于1971年被提出,是一種需氧革蘭陰性球桿菌〔1〕。其感染特點為多感染病情危重且抵抗力弱的患者,感染后細菌存活力強且可出現廣泛耐藥,對多種抗生素不敏感,因此院內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2,3〕。鮑曼不動桿菌的廣泛耐藥主要依賴于其表面存在多種耐藥表型,能夠迅速適應各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成為院內感染菌里不易防治和控制的主要細菌之一〔4,5〕。老年患者大多合并基礎疾病,身體一般狀態較差,免疫力大幅度降低,且入院后一系列相關的檢查及操作都可導致老年患者院內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率大幅度上升〔6,7〕。目前臨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療藥物為多黏菌素及替加環素,但治愈率及控制率依然不高〔8〕。因此,了解老年患者廣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血行感染后的致死率、分析其感染及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對于防治院內感染、控制其播散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價值〔9,10〕。
1.1一般資料 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院內血行感染鮑曼不動桿菌的老年患者100例。依據血培養及藥敏實驗結果分為廣泛耐藥組30例,非廣泛耐藥組70例。依據預后情況分為存活組46例,死亡組54例。納入標準:年齡≥60歲;所有患者入院前無感染,入院后48 h血培養提示鮑曼不動桿菌陽性且出現感染癥狀(體溫≥38℃);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非感染引起的發熱患者;臨床資料缺失的患者;拒絕參加本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基礎疾病、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APACHE)Ⅱ評分、入院后有創檢查、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結果、住院時間、預后狀況等。
1.3統計學分析 應用 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廣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血行感染及預后的危險因素。
2.1一般資料 100例患者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77.5±7.3)歲,男57例,女43例。入住科室:內科77例(77.00%),外科23例(23.00%);合并基礎疾?。盒哪X血管疾病73例(73.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3例(33.00%),糖尿病33例(33.00%),惡性腫瘤27例(27.00%);血行感染來源:呼吸系統感染52例(52.00%),導管留置67例(67.00%),機械通氣68例(68.00%),其他系統感染48例(48.00%);廣譜抗生素使用史94例(94.00%),合并真菌感染44例(44.00%),鮑曼不動桿菌廣泛耐藥30例(30.00)%,入住ICU治療61例(61.00%),APACHEⅡ評分(21.3±5.4)分,總住院天數(36.2±15.3)d,1個月內病死54例(54.00%)。
2.2廣泛耐藥組與非廣泛耐藥組一般資料對比 廣泛耐藥組合并COPD、行機械通氣、留置導管、入住ICU治療的患者占比及1個月病死率均顯著高于非廣泛耐藥組(P<0.05)。見表1。
2.3廣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老年患者血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老年患者廣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血行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合并COPD及留置導管,見表2。

表1 廣泛耐藥組及非廣泛耐藥組一般資料對比〔n(%)〕
與廣泛耐藥組比較:1)P<0.05

表2 廣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老年患者血行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2.4存活組與死亡組一般資料對比 死亡組呼吸系統感染的比例顯著低于存活組,而留置導管、合并真菌感染、入住ICU治療、APACHEⅡ評分≥20分及鮑曼不動桿菌廣泛耐藥的患者占比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見表3。
2.5廣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老年患者死亡危險因素 廣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老年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年齡、入住ICU治療、鮑曼不動桿菌廣泛耐藥及合并真菌感染。見表4。

表3 存活組與死亡組一般資料對比〔n(%)〕
與存活組比較:1)P<0.05

表4 廣泛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老年患者死亡危險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提示,老年患者廣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血行感染后1個月內病死率顯著升高,其感染與合并COPD及留置導管有關,其死亡與患者的年齡、鮑曼不動桿菌廣泛耐藥、入住ICU治療及合并真菌感染有關。因此對老年患者特別是基礎疾病多且較嚴重的患者,應減少有創操作,加強臨床管理及無菌操作觀念,從而有效控制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及播散。老年患者應注重預防COPD疾病的發生〔11〕,提高身體整體素質,減少入院后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從而降低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風險〔12〕,減少廣譜抗生素的使用〔13〕,盡可能減少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為臨床防治其感染和控制其播散做好充分準備〔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