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瑞 余小權
摘要:隨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崛起和發展,跨境電商企業需要懂電商、懂外貿的日語人才,但是目前高等院校日語專業并未能及時應對此需求,培養出勝任跨境電商業務的人才。本課題以南陽市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為背景,對適應跨境電商業務的日語專業人才建設改革進行探討,以期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促進日語專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商;日語人才;培養模式
一、南陽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對日語人才的需求與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傳統外貿出口增速下滑。而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國際貿易模式,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現已成為中國對外出口新的增長點和電商行業的新的增長點。伴隨著國家“互聯網+”、“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南陽市政府順勢而動,積極制定政策推動南陽地區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2013年以來,南陽地區從事跨境B2B、B2C業務的企業不斷增加,產品出口的地區與數額也持續擴大。2014年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隨著南陽市臥龍保稅區跨境電商產業園的建成運行,南陽市跨境電商產業的業務量必將進一步提升。其中,相對于傳統的英語圈的跨境電商對象國,對日本的跨境電商參與賣家少,競爭極小,因此被稱為“跨境電商出口領域的藍海”。
日本市場一直是南陽市外貿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之一。據筆者的調研了解,南陽市的許多企業每年都有相當大的出口份額來自于日本市場。例如南陽中光學集團是日本CANON、EPSON、SONY等公司的供應商,年出口額達5000萬美元以上;西峽縣作為我國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價格形成中心,日本市場中國香菇中七成來自西峽。在目前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相對平穩的日本市場必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借助跨境電商這一平臺,除以上南陽市的傳統出口領域之外,由于日本與我國同處東亞文化圈,文化習俗相近,南陽市的中醫藥健康產品、玉器制品等具有南陽市特色的產品亦有足夠的潛力出口日本市場。
南陽市的出口貿易企業要借助新興的跨境電商平臺開拓日本市場,首先需要招聘、儲備日語相關的人才。但是根據本課題組的調查,南陽市不少開通跨境電商日本站點的企業都急缺日語人才。跨境電商日本站的從業者對日本的社會文化、商務習慣不甚了解,造成了許多業務溝通方面的麻煩。南陽作為內陸腹地,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就業機會和薪資水平均無優勢,難以留住外語人才。即使招到日語人才,但是他們不懂跨境電商業務,短時期內不具備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能力。國際貿易等專業畢業的人才,日語溝通能力缺乏,也無法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需求。以上日語人才缺少的問題嚴重制約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經營發展。不少南陽地區的跨境電商賣家雖然已經開通了對日站點,但是由于缺少熟悉跨境電商的日語人才,造成溝通不暢、服務質量低下而被跨境電商平臺責令關閉,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作為地方高校里的日語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應對本地經濟發展需要,把服務南陽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與日語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創新結合起來。
二、日語人才培養模式和跨境電商日語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概述
根據教育部公布數據,目前我國各類高等院校有1131所(含民辦、獨立學院),其中41.2%的高校開設了日語專業。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在不斷地更新變化。在改革開放之后,日語專業和其他外語專業一樣,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能力。現階段的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以上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大都采用的是“日語+專業知識”的模式來培養復合型日語人才。也就是在日語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外貿、管理、商務、旅游、會計經濟等方面的課程,希望學生能夠從事對日貿易、旅游、管理等商務工作。這種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為各類用人單位輸送了大量的日語人才。但是如上文所述,現今我國的經濟形勢已大不相同,日語專業在經歷了這些年的發展之后,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被廣泛復制,因此出現了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培養出的日語人才嚴重同質化,市場需求飽和的問題。
(二)目前跨境電商中日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國際貿易知識和日語教學 “兩張皮”。目前的社會經濟形勢下,外語人才需要不僅具備扎實的語言技能,還通曉國際貿易、物流、營銷、報關等專業知識,并熟悉國際商法等相關知識。以筆者所在學校的日語專業為例。由于大部分學生是日語零基礎,一、二年級以日語基礎課為主要教學內容,但是情景對話與閱讀中的內容滯后,常用詞匯和情節陳舊;三年級后以綜合訓練日語能力為主再稍加若干外貿課程;四年級基本以畢業論文寫作和就業實習為主。往往重日語而輕實操,或簡單地把外貿課程等同于跨境電商課程,沒有專門配套的專業教材;教學手段未能及時更新。
(2)重理論,輕實踐。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依托于互聯網,但是受條件的制約,學生主要以課堂學習為主,即使有課堂內的實訓課程,也流于形式,很少有機會真正地深入企業與社會接觸。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不少經濟和外貿相關術語和知識,但是缺乏活學活用將所學知識用到實踐中去的能力。
三、如何基于南陽市跨境電商發展下改革日語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以上情況,筆者認為必須與地方經濟實際情況相結合,改革創新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建議如下:
(1)結合我市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需要,改革課程體系。經過深入跨境電商企業廣泛調研可得知,現階段南陽市各光電企業、香菇等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均有日本市場相關業務,需要相當量的既精通日語又熟悉產品和行業技術的人才;南陽市的特色產品如玉雕、烙畫、艾草養生等相關的許多中小企業目前正利用 “亞馬遜”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向日本市場進行小宗出口貿易,急需熟知跨境電商知識的日語人才。應以這些實際需求為導向,聯合跨境電商企業共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導入相關課程,編寫所需教材,將學科專業建設與地方的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符合南陽市跨境電商產業需要的日語人才,首先需要建設一支具備相應水平的師資隊伍。目前日語專業教師只精于日語語言技能的教學,而對新興起的跨境電商知識所知甚少。因此擔任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要加強跨境電商知識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可采用“外引內培”的模式,一方面引進具備貿易、技術、商務、宣傳等領域有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才來校,補充師資力量;另一方面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廣泛參加與企業間的交流合作,頂崗鍛煉或接受相關培訓,掌握跨境電商技能,進而將其反饋到課堂教學中。
(3)建立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如上所述,現在南陽市的諸多跨境電商企業均有對日業務,對日語人才有實際需求。可采取“政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安排學生到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各種實踐實習。或者與企業聯合開辦訂單培養,甚至共同出資設立公司。通過各種模式,不僅讓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而且為其提供實踐機會,提高實戰能力,同時也解決了跨境電商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
(4)政府與高校應做好政策引導與激勵措施。對于職稱評審壓力大、時間緊迫的專業任課教師來說,要求其與跨境電商企業互動,在時間和精力上顯得十分困難。因此政府與高校應出臺包括職稱評定傾斜、經濟鼓勵等多元的導向政策,引導外語專業或其他專業教師投身于跨境電商產業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中,培養能夠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地方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搭建政府部門、高校、企業三方平臺,促進高校與社會企業間的互動。
小結
從日語專業自身的發展來看,地方高校要想建設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優勢的日語專業必須轉變思路,緊貼地方經濟發展形勢,依托地方特色產業,把自身的改革與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培養社會迫切需要的、能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人才是日語專業的生存之道。在南陽市跨境電商發展的背景下,更新觀念,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制定出符合現實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以謀求日語專業良性與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旭華.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價格月刊,2014(03).
[2]華國振.義烏多層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本土化培養策略[J].電子世界,2014(04):164-166.
[3]余小權.應用型本科院校商務日語課程師資隊伍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0).
[4]余小權.服務地方經濟導向下日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以南陽市為例[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