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愛新
摘要:地域性文化風情與寫生創作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本文以咸寧市為研究視角,簡要介紹了鄂南地區民俗風情特征,分析了鄂南地域風俗風情對寫生創作的價值和意義,并對如何將鄂南地域民俗風情應用于中國畫寫生創作提供了建議。
關鍵詞:鄂南;地域民俗風情;寫生創作
一方水土,滋養著帶有濃厚地域風情的一方文化。自中國畫產生以來,地域文化就與其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地域性文化特征是影響寫生創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古往今來用中國畫寫生創作來表現當地民俗風情特色的作品也不勝枚舉。本文以咸寧市地方風景名勝為視角,系統分析地域性民俗風情寫生創作的積極價值,對如何將鄂南地域民俗風情的特點應用于中國畫的寫生創作提出了建議。
一、咸寧地域民俗風情概述
咸寧地處鄂東南、長江中游南岸,是隸屬于湖北省的一個地級市。因其緊靠湖南、江西兩省,故被人們稱為湖北省的南大門。
咸寧地勢南高北低,境內自北向南分為平原區、丘陵區和中山區三個地貌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了咸寧獨特的自然風光,擁有赤壁三國古遺址、赤壁綠水湖,羊樓洞明清古街,嘉魚三湖連江、通山九宮山云中湖,咸安劉家橋、汀泗橋遺址、向陽湖寶塔、星星竹海、桂花園、森林溫泉、崇陽青山水庫、通城黃龍山等多種形態的自然風光,造就了咸寧獨特的自然之美,也成為了咸寧地區地域風情的一個重要表現。
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讓咸寧積淀了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在鄂南地區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另外,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彰顯商周青銅文化特色的銅鼓,傳古至今的赤壁三國文化,以北伐戰爭汀泗橋戰役舊址為代表的革命文化,剪紙、布貼等民間傳統文化,以及九宮山、黃龍山、藥姑山等生態文化。
無論是獨特的自然風貌還是別致的文化藝術資源,都是影響咸寧地域風情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這些淳樸、原始的自然的美感已經成為咸寧地域風情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們為寫生創作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和資源,它們能夠釋放出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讓咸寧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地域風情,并不斷影響咸寧人文環境和精神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在研究鄂南的地域文化藝術起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鄂南地域民俗風情寫生創作的價值和意義
(1)有益于拓寬形式語言創新的思路。中國畫寫生作品創作的過程,也是畫家借助抒發個人情感的過程。地域民俗風情對畫家創作風格的形成和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咸寧景色優美、風格獨特。通過一年來的認真調查和研究咸寧的地域民俗風情特色,近距離接觸咸寧地域的自然風光和文化藝術風貌,并且去實地有選擇的考察,用自己的真實感受結合形象的用筆墨語言來表現咸寧地域民俗風情的獨特韻味。這些景物能夠啟發畫家的創作靈感與藝術思想,同時提升了審美趣味性,使他們在創作中更深層次的感受咸寧地域性所體現出來的不一樣的自然人文特征,把握咸寧地域風情的本質,讓寫生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進而不斷拓寬他們的作品風格和形式語言,更具有創新的思路。
(2)推動教學視覺的新發現。不同的地理文化環境造就了特色各異的地域民俗風情,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地域文化特征。從地理環境上來看,咸寧位于華中的腹地、幕阜山北麓和長江中下游南岸,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咸寧特有的自然景觀和藝術文化資源。這些資源給高校中國畫寫生創作教學提供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第一手資源與環境,讓寫生與創作的素材選擇帶來了豐富性和可選擇性,進一步拓寬和豐富了高校中國畫寫生創作的視覺基地。通過深度挖掘當地民俗風情資源,學生不僅能夠對地域民俗風情資源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可以促使學生在體驗和感受當地民俗風情的同時,創作思維更加活躍,產生別具一格的繪畫語言,創作出凸顯地域特色的中國畫作品,進而不斷拓展藝術視野和人文主義情懷。
(3)帶動地域文化旅游景點的推廣。在咸寧地區,既有星星竹海、青山水庫等純粹的自然風光,也有赤壁三國文化遺址、汀泗橋革命舊址等飽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資源,還有剪紙、布貼等傳統藝術瑰寶,形成了集自然風光、歷史人文景觀以及民間傳統藝術于一體的多元地域民俗風情。中國畫與地域特征緊密聯系,能夠較好的表現當地地理地貌景觀。通過以水墨的形式描繪咸寧地區民俗風情,把當地的特色景象向社會展示和推廣,可以吸引國內外畫家來此寫生、創作,擴大當地旅游景點和文化景觀的社會知名度,同時也可以帶動當地文化旅游、社會經濟與民俗風情協同發展。
三、鄂南地域民俗風情寫生創作的感受
筆者根據課題內容制定寫生創作計劃,并到自然中去尋找具有鄂南特色的民俗風情素材。通過對咸寧不同縣市地域山水物象特征的觀察和創作前工具材料、畫具的準備,開始寫生與創作。在進行構思、布局與構圖的過程中,性情的投入與寫生創作狀態的調整就顯得十分重要。為此,筆者查閱了大量的民俗風情文獻資料,以更快的融入創作中,激活創作情感。在寫生實踐過程中,由于季節與天氣的變化,寫生時的情趣與感受也不盡相同,表現出來的畫面也有所不同。冬天的山風蕭瑟,筆墨表現的情緒是冷峻空曠的,秋天的樹干裂與勁挺,夏季的枝葉茂盛山水綠幽飽滿,春雨的華滋與韻律,這些都是美的感受和體驗。
鄂南風情的特殊地域風貌中,每一處景都有其獨特的美,每一幅作品里都有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就赤壁為例,三國赤壁矗立在浩瀚的江水邊,下面是滔滔江水,一望無際的江水之中有幾只小船,這樣的場景感受立即有造勢的性情。回想宋人赤壁賦的意境,心中涌現大江東去的豪情詩意。畫面的構圖造境是求古人的氣韻而畫在當下。筆墨語言需要臨仿古人而又離開距離,使之畫面富有當代審美的需求,使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咸寧市區郊外的劉家橋是一個古老村莊,每次走進村落和古橋,就會感受到老樹枯丫,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美,有小江南的水墨韻味,體現出鄂南古老的地域民俗風情特征。在《劉家橋》這幅中國畫的創作中,取景和構思是以古橋為表現主體,通過老樹枝干結構的取舍與疏密結合,使冬天的蕭瑟與俊秀之美,得以用筆墨語言的虛實對比,留白,墨色的濃淡干濕處理形式,使線條的圓厚輕重等得到恰到好處的表現。
四、鄂南地域民俗風情應用于中國畫寫生創作的建議
(1)重視中國畫表現手法是關鍵。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寫意也是中國山水畫創作最常用的表現手法。對鄂南地域民俗風情進行寫生創作,首先必須以造化為師,深入到當地的民俗風情之中,認真觀察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切身感受它們的客觀存在,并從客觀感受中提煉和選取創作題材,對山水草木等自然景觀進行意想加工,把作者自身的創作思想感受和情趣融入其中,用中國畫的筆墨結構的繪畫語言來表現這些風光,彰顯鄂南本土風光從存在到再現之間的意向關系,展現鄂南人文與自然文化風光特殊地貌的形態美,色彩美,韻律美,使造化之美得以轉化為藝術之美。
(2)畫面的筆墨和構圖是重中之重。筆墨和構圖是表達中國畫意境的重要因素。鄂南地區獨特的民俗風情,是寫生創作在表現當地地域特征必須注意的要素。在對鄂南地域民俗風情進行寫生創作時,創作者要根據當地獨特的地域特征,對立意、取景、構圖、表現手法等多個方面及其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性的考慮,并選擇用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要根據鄂南地區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視覺特征,結合自身的心理感受,提煉出這些景觀的形式美感。在筆墨和造勢方面,要和當地具體景觀的物理、物態相一致,選擇適當的藝術表現方式。
(3)注重融入當地文化旅游環境是落腳點。要緊密結合鄂南地方文化特色,主動融入當地大力實施鄉村振興、開發全域旅游的大環境,深度挖掘和整合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創作出提升地方文化旅游品味的作品,用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形式表現鄂南地區的新風貌、新視覺,從審美藝術的角度吸引更多的潛在游客體驗當地民俗風情的外在美和內涵美,從而吸引更多的潛在游客到鄂南地區旅游光觀、民俗度假、寫生創作。同時,創作出的作品也可以作為旅游產品對外宣傳推廣、銷售,不僅可以進一步帶動旅游消費,而且也可以成為鄂南地區藝術創作基地宣傳的招牌,提升對外形象和口碑。
參考文獻:
[1]張強.中國畫論體系[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
[2]張洪.地域文化與中國畫藝術個性的生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5(5).
[3]伏建民.地域性對山水畫藝術風格的影響——新疆形成地域性山水畫的可行性[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09.
[4]矯海亮.當代山水畫地域性特征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