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東 王帥
摘要:近年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強度不斷加大,礦業活動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然而,迄今為止,對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的工作,沒有形成統一的監測系統。為此,本文對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進行了系統分析,提出了建立統一、高效的監測系統,并由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建立地質環境監測信息系統,負責數據接收和研判、利用,定期提交監測報告。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制度
一、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現狀
(1)汛期巡查監測:每年汛期開展的全省地質災害巡查工作,包含了部分礦山地質災害,巡查監測記錄了這部分礦山地質災害的動態變化趨勢及危害特征。
(2)遙感監測:對部分礦區采用不同時段的遙感影像對比監測,從宏觀上判別礦區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如湘中南、湘西重點成礦帶遙感調查與監測項目,已連續3a監測了部分重點礦區占用破壞土地情況、固體廢棄物排放情況、礦區水土污染情況以及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情況。
(3)專項監測:部分礦山企業在不同時間、根據不同目的開展過不同方式的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如資江煤礦地面與斜坡變形監測、牛馬司煤礦地面沉降監測、冷水江錫礦山采空區地面變形監測、黃沙坪鉛鋅礦采空區巖移觀測、資興礦務局唐洞煤礦“三下”采煤地表變形監測。
(4)監測示范研究:近年來,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調局水環中心、中南工業大學聯合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開展了冷水江錫礦山銻礦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監測工作。微電子技術、傳感技術、通訊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等被廣泛應用于礦山地質環境監測中。
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2.1總體目標與主要任務
(1)總體目標。按照“簡單、實用、高效”的原則,建立以礦山企業自主監測為主,定期監測與應急監測相結合的省、市、縣和礦山企業四級監測體系。監控、預防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為實施全省礦山地質環境有效監管及政策調整提供依據。
(2)主要任務。①建立和健全省、市、縣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絡;②定期開展監測工作,監控礦山地質環境動態變化趨勢;③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示范區,選擇重點礦區,開展多種監測技術方法對比試驗,優化監測手段;④利用遙感衛星開展重點礦區遙感監測工作;⑤建立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制度和省、市、縣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數據采集和匯交制度;⑥建立和維護礦山地質環境監測信息系統;⑦編制“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年報”。
2.2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
(一)監測組織結構體系
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質勘查隊伍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明確了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是協助政府履行地質環境監督管理職責,承擔日常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從事技術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據此建立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應按國家有關規定匯交各類礦山地質環境監測資料。
(二)監測技術路線
全省監測技術路線以地質環境監測指揮平臺為核心,通過常規巡查監測、專業監測(含示范監測)、遙感技術監測、應急監測四種方式開展,最終形成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通過現代網絡手段,以信息平臺的形式發布數據,以供公眾查詢及管理決策使用。
(三)監測職責與分工
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市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對礦山企業提交的監測數據進行檢查、復核,對于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較為復雜的礦山,各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應到現場開展監測工作。省、市、縣三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在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組織和領導下開展礦山地質環境動態巡查監測工作。各級機構及礦山企業的監測職責和分工如下:
(1)省級礦山地質環境動態巡查監測。任務如下:①開展大型生產礦山(計劃經濟時期的國營老礦山)和責任人滅失、問題嚴重的礦山地質環境動態巡查、檢查監測工作;②制訂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要求;③承擔省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和報告的匯總、分析、處理、預警預報和綜合研究工作;④負責省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信息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⑤負責匯總編制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年報,上報省廳和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遇突發事件在24h以內上報;⑥對市、縣兩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進行指導,檢查監測數據質量;⑦編制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年報,提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對策建議,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2)市級礦山地質環境動態巡查監測。任務如下:①負責檢查、復核轄區內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數據,確保監測數據真實可靠;配合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開展重點礦山的巡查監測;承擔轄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礦山環境問題對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的生產礦山進行動態巡查監測;②承擔市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匯總和報告匯編等工作;③負責市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信息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④負責匯總轄區內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年報,上報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遇突發事件在12h以內上報;⑤對縣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進行指導,檢查監測數據質量;⑥為當地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服務。
(3)縣級礦山地質環境動態巡查監測。任務如下:①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健全監測網絡,對轄區內的所有礦山進行動態巡查監測;②承擔縣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匯總和報告匯編等工作;③負責縣級礦山地質環境監測信息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④負責匯總轄區內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年報,上報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市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遇突發事件在6h以內上報;⑤負責落實礦山企業監測責任人制度,組織、指導、監督采礦權人開展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督促礦山企業按時提交監測報表,對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情況進行現場檢查,檢查監測數據質量;⑥為當地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服務。
(4)礦山企業監測工作。根據《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按“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指導方針,礦山企業是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的責任主體,礦山企業負責本礦地質環境保護與監測工作。采礦權人應當定期向礦山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礦山地質環境情況,如實提交監測資料。
三、結束語
鑒于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系統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現階段建議首先建立礦山地下水監測系統,由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以礦區為單元編制監測“方案”,由各礦山企業負責本企業礦業權范圍內監測站點的建設,監測數據接入全省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其中地下水監測可實現與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的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