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
摘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是我國提升農業競爭力、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必然要求,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基礎。從總體上看,我國地域廣大,不同區域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農業發展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征。這決定了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國家農業發展模式,而應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發展。
關鍵詞:數字農業;農業現代化;道路發展
要推動新時代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應通過多元化政策組合,靶向定位、精準施策,持續促進農業競爭力提升。在補貼政策上,堅持綠色發展導向,由支持產業發展向生態補償拓展,由直接生產補貼逐步轉向生態環境補貼。在金融政策上,鼓勵產品創新,滿足多元化主體的金融需求。在保險政策上,推進擴面、增品、提標,創設更多險種,覆蓋更多農業產業、主體和品種,從保成本向保收益、保不完全成本到保完全成本轉變,更好發揮保險保障功能。鼓勵各地創新農業政策工具,提升政策組合效應,強化對產業發展方向的政策引導。下文是發展數字農業加快農業現代化道路發展的一些建議。
一、因地制宜,選擇數字農業發展模式
農業生產受包括自然因素、農業生產力水平、產業政策、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空間上呈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性。目前,我國的數字農業發展還不平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黑龍江省等北方地區數字農業起步早、基礎好,應用水平相對較高,而華東、華南地區的數字農業起步相對晚、應用水平較低。現實決定了數字農業的發展模式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當前,農業發展基礎比較好的地區,可以通過應用現代農業技術等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比如,采用發展現代農業智慧園模式,以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大力推進物聯網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農業發展基礎一般的地區,可以根據本地特色引入、開發一些靈活的數字化技術。比如,發展精準農業,按照田間操作單元的環境條件和作物產量的差異性,精細準確地調整各種農藝措施,以期獲得最大經濟效益。耕地資源稀缺的地區可以依托“技術輸出+金融服務”來發展數字農業。比如,發展數字農貸等模式,通過應用大數據計算、專業的養殖知識,把資金精準地投放到產業鏈中,從而實現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時,還可以加強區域之間互補與聯合,通過技術互補,聯合共建數字農業團隊,從而提高整體競爭力。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農民
數字農業的發展程度與農業從業人員素質密切相關,因此,要培養出適應數字農業發展的多層次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總體而言,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大致涵蓋以下三個層次:一是以種植養殖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干等為主體的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二是以獲得各種農業技能的農民、返鄉務工人員、大學生為主體的專業技能型職業農民;三是以農業信息員、動植物防疫員或檢疫員、農產品經紀人等為主體的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以此為基礎,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職業農民,豐富其培養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同時逐步建立完善職業農民注冊、職稱評定、信息檔案登記等制度,做好管理、培訓和支持工作。
三、加快小農戶與數字農業的有效對接
小農戶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基本生產經營單位,這就決定了我們發展數字農業要走“龍頭企業+第三方生產性服務體系”的發展路徑。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龍頭企業還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都有待加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小農戶已經發展出“企業+農戶”“企業+中介組織+農戶”“企業+中介組織聯合+農戶”“協會+企業+中介組織聯合體+農戶”等多種模式,但在實際帶動過程中還存在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龍頭企業作用區域差異明顯、行業協會作用不突出等問題。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則存在著體系不健全、服務內容比較單一、服務管理不夠規范等問題。因此,發展數字農業一方面要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數字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第三方生產服務體系。
四、加快農業數據的整合與應用
數字農業的關鍵在于農業數據的獲取、處理、分析和應用。目前,我國農業大數據的采集與應用存在著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幅員遼闊,農業大數據收集困難,另一方面是由于農業大數據分散在國土、農業、水利、氣象等多個部門。因此,要增加農業數據的整合力度。從覆蓋領域來看,要以農業領域為核心,逐步拓展到相關上下游產業;從地域來看,要整合涵蓋全國各地的數據;從廣度來看,要整合統計數據等基本信息。
五、總結
數字農業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模式,是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對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自2017年建立試點以來,我國的數字農業已經覆蓋農業生產、流通、服務、消費等各個環節,在產前有垂直的農資電商,在產中有大數據服務、植保無人機等,流通環節有農產品電商,消費環節有農產品溯源等。總體而言,我國數字農業發展的總體進程還相對滯后,還需要精準發力加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孝安,楊再勝.發展精準農業加快墾區農業現代化進程[J].中國農墾經濟,1999(6):29-30.
[2]胡兆璋.精準農業-農業現代化的新路[J].新疆農墾科技,1999(06):6-7.
[3]姜麗秋,曾祥成.應用精準農業技術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J].新農村(黑龍江),2017(30):39.
[4]佚名.種草養畜摸準脈搏再發展/發展精準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J].脫貧與致富,2003(9):31-32.
[5]羅新梅.現代精準農業技術推廣問題研究——以新疆精河縣大河沿子鎮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09(33):29-31.
[6]朱乃芬.加強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J].農業與技術,2003,23(5):25-26.
[7]玉海國,李志偉.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實現農業現代化[J].甘肅農業,2005(1):20.
[8]鄭義.加強農機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J].農場經濟管理,2004(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