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冉冉

摘要:當代社會復興傳統節日的關鍵是對節日精神核心的把握。本文以七夕節為例,探究魏晉南北朝以來七夕節精神核心及其形成機制,為當代七夕節等傳統節日的復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精神核心;形成機制;節日復興;七夕節
一、文獻回顧
學者借助歷史資料,結合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對七夕節的起源與變遷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學術成果。而從起源和習俗內容上來講,七夕節與牽牛織女故事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探究牽牛織女故事的起源和變遷,以及七夕節與牽牛織女故事之間的關系又成為學術界的另一重要研究內容。鑒于現存歷史資料有限等原因,學者對七夕節與牽牛織女故事的起源以及七夕節與牽牛織女故事相互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形成統一論斷。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自漢代起,民間就有七月七日乞巧之說,但至早在東漢,七月七日乞巧與后來的牛郎織女相會偶合。后來楊琳提出,東漢以來七夕節逐漸流行,牛郎織女故事產生于先秦,牛郎織女傳說是晉代以后滲入七夕節的。總的來看,學者在研究過程中都對七夕節的形成有所提及,但從七夕節精神核心形成的角度來探究其復興的研究較少。
二、七夕節精神核心發展
總體而言,傳統節日的發展史可劃分為三個大的階段:神話時代、儒教時代、現代。本文主要分析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儒教時期和現代社會七夕節精神核心的發展。
(1)魏晉南北朝七夕節精神核心。關于七夕節習俗活動的記載是歷史文獻資料的重要內容,魏晉南北朝時期七夕節主要習俗活動分為日間的曝衣曬書和夜間的祭拜雙星、月下穿針、蜘蛛網絲等,許多歷史資料對當時人民歡度七夕的情況進行了描述。
大約自東漢始,曝衣曬書已經成為一項風俗活動,魏晉南北朝時期,“曝衣曬書”的習俗在上層文士之間已經相當普及,曬衣的習俗一直傳至近代。晉周處《風土記》、東晉葛洪在《西京雜記》、南朝宋孝武帝劉駿《七夕詩二首》、梁宗懔在《荊楚歲時記》等都對當時七夕節進行了記載。七夕節曝衣曬書、祭拜牛女雙星、月下穿針和蛛網乞巧等活動,體現了男性期望讀書出仕和女性祈求精于女紅的節日精神核心。
(2)魏晉南北朝以后七夕節精神核心。唐代之時乞巧風俗更盛,大量唐代詩歌對當時人們歡度七夕節的盛況進行了描述。權德輿的《七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白居易《長恨歌》、羅燁在《醉翁談錄》、秦觀的《鵲橋仙》、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丟針》描述了七夕當時的場景。七夕節俗活動除了沿襲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曝衣曬書、祭拜雙星、月下穿針、蜘蛛網絲等活動外,又增添了丟巧針、丟巧芽、貯巧水等節俗內容,節俗活動不斷豐富。七夕節精神核心除了男子期望入仕,女子祈求精于女工外,又增添了男女愛情的精神內涵。
(3)現代社會七夕節精神核心。隨著社會轉型,人的個性得到空前解放,在西方節日文化的影響和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將七夕節中原本零散的、潛在的愛情因子發掘出來、加以篩選、整合、闡釋并集中呈現,成功把七夕節打造為當代中國社會的“情人節”。現代社會,七夕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情人節,其節日精神核心主要突出男女對美好浪漫愛情的追求,將雙方的感情在七夕節這天浪漫化、儀式化、神圣化。
三、七夕節精神核心形成機制
通過對歷史記載資料和學者的研究進行分析,從歷史的角度反觀七夕節精神核心的流變,提出七夕節精神核心形成機制,如圖1所示。
某一歷史時期節日精神核心的形成,是在人的精神需要、節日所傳承的節日精神核心、外部力量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節日所傳承的節日精神核心與人的精神需要兩個“集合”所形成的“交集”,既保證了對傳統節日精神核心的傳承,又兼顧了當代社會人的精神需要,涵蓋了某一歷史時期節日精神核心可能的發展方向。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從這個“交集”中篩選出某些精神核心合時宜地加以構造,形成該歷史時期的節日精神核心。
(1)節日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中國傳統節日是個有機系統,包括節日精神核心、節日物質體系和節日儀式活動三部分。其中節日精神核心居于主導地位,規范著節日物質體系和節日儀式活動,而節日物質體系和儀式活動展現節日精神核心,人們通過對傳統節日物質體系和儀式活動的參與,引起精神上的共鳴,實現了對節日文化的認同。
(2)節日的傳承性。傳統節日是在早期社會形成的固定風俗,這決定了它很難取締的特點,隨著歷史的發展,節日本身也在不斷的繼承發展,不斷的加以改造和補充,這就使節日風俗具有傳承性的特征。
(3)人的精神需要。人的需要的具有歷史性,不同時代的人由于他所存在的社會環境,會有不同的需要。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背景為例,說明當時七夕節男性想要入仕,女子祈求紡織技藝高超的這種需要是由人生存的社會環境和人內化的思想觀念造成的。
四、傳統節日復興的展望
(1)現代社會無論人們是否了解七夕節的真實面貌,而七夕節在當代社會已然成為情人節。那么當代及未來新一代對七夕節的認知會停留在其“情人節”的層面。一旦節日精神核心形成,節日系統成型,再試圖改變節日發展態勢是很困難的。
(2)盡管當下七夕節成為新一代的情人節,但深入思考,不難發現當代社會七夕節還可以再次還原其“女兒節”的面目。縱觀歷史上七夕節精神核心的流變,大都體現了女性祈求心靈手巧、祈求婚姻家庭美滿的節日精神。當代社會女性地位提高,重男輕女的思潮弱化,女孩成為家里的掌上明珠,整個社會重女思潮興起。當代社會,挖掘七夕節重女性的節日精神核心,結合當代社會重女思潮,將七夕節發展成為“女兒節”。節日精神核心,重在突出女子對事業追求,對愛情追求,對幸福家庭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