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茜
摘要:視錯覺是人們在觀察物體時產生的一種特殊視覺感受。通常來說引起視錯覺的原因包括觀察對象的色調、形狀等設計因素或光線、氣溫等環境因素以及人體視覺系統本身的生理構造等。將視錯覺運用到首飾的藝術設計當中時往往會使首飾產生獨特的美學價值,深受大眾喜愛,因此視錯覺在首飾設計當中的運用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研究熱點。基于此,本文通過對視錯覺現象產生原理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部分實現首飾設計視錯覺效應的設計方法,通過論述證明其具有一定實用價值。
關鍵詞:視錯覺;首飾設計;運用研究
視錯覺是指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應,通常來說可以把視錯覺分為兩個種類。第一類由人體眼部的構造所限制,是很難被克服的視錯覺效應,這種視錯覺完全是基于生理的,例如視覺停留效應。第二類指的是經驗性的視錯覺,簡單來說就是以心理原因為主導因子,通常還會受到個體年齡、地域文化、生活環境、認知經驗等因素影響。例如,對兩條相交等長線段的視錯覺,這是因為線段不同于直線,其兩端附加了端點,在經驗認知里面,直線為無限的,而線段是有限的,這便造成了一種直線更長的錯覺。此外,在這種錯覺力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線與豎直線的長度相同而粗細不同,另一種是兩條線的粗細相同而長度不一。這主要也是有個體認知經驗的差異所造成的,屬于心理性視錯覺現象。人們除了會產生對一維線段的視錯覺現象,還會對二維平面圖形產生視錯覺,例如大小、方向、靜動轉化效應等。這是由于圖形之間不同的色彩布置、形狀設計、延伸方向所決定的。例如,黑色相間隔的環狀圖,觀察者對其進行長時間注視時會產生,靜止圖形發生向內或向外延伸的錯覺,這是因為人眼對相同大小的深色與淺色物體進行觀察時,深色會顯得較小,而淺色會顯得較大,因此同寬顏色相錯的圓環不停的讓視覺系統進行判斷轉化,從而產生圖像動態變化的假象。三維物體的視錯覺效應也是非常常見的,例如,3D電影,這便是利用人眼結構的生理特性,讓人產生仿佛身臨其境的錯覺。再比如某些雕刻大師的作品,當觀察者在正面時看到的知識一幅平面山景圖,而當雕刻作品進行方向旋轉時,便會慢慢的呈現出被角度所隱藏的立體結構,觀察方位的轉換讓作品展現出了截然相反兩種情形,深刻的沖擊了欣賞者的視覺體驗。由此可見,視錯覺應用到藝術設計領域可以獲得極高的美學價值,在首飾設計方面的應用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
一、視錯覺產生的理論分析
(一)人眼成像原理
人類眼球在結構上近似于一個球體,而眼球內部的角膜、晶狀體、液體則形成了功能與屈光系統相同的結構,起到了雙凸透鏡的作用。誠然,人體視覺系統的構成要遠遠比照相機復雜,除了擁有一套可以實現自動控制的調節系統以外,還把看到的信息轉換成電信號在神經元之間快速傳播,經過一系列加工最終送至大腦,有大腦產生“物體”概念。人眼通過接受物體反射的光線通過眼球在視網膜形成一個凝聚的實像,這也是我們能看到物體的基本生理原理。此外,與凹凸鏡蠟燭成像原理類似,人眼不僅僅可以看到實像,還可以看到由于光線折射衍射等因素造成的物體虛像,并且在視網膜形成實像。受到人眼球體焦距較小的影響,人眼能夠觀察到實像的距離范圍必須在兩倍焦距之外,這種視覺感受習慣讓大腦形成了對物體形狀、方向的“正確”判斷,不至于產生上下左右倒置易位的感覺。
(二)視錯覺的形成
(1)要探索人眼感受物體的過程首先要從外部因素開始,了解外部因素是如何作用與人體視覺系統的。除此之外,人體自身的生理結構和心理因素也是導致視錯覺現象的重要原因。從人體自身結構特征來說,生理與心理的共同作用結果形成了“視覺誤差”。首先,人眼對觀察物體的直接信息獲取和視覺神經在傳播信息時的作用機理會讓物體最終在大腦中的呈現狀態發生偏移。其次,人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經驗,生活常識等也會引起視錯覺現象,例如,當眼睛觀察到的物體形態與經驗認知中的規律發生較大偏差時,大腦對所看景象的立體實物重構出現了困難,從而出現虛構體的生成。實際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例如:對二維形式芭蕾舞者旋轉方向的判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段都可能產生相異的結果,既可能是順時針,也可能是逆時針,觀察者的注意力越集中產生視覺錯亂的概率也會越大,這便是因為,大腦習慣了經驗中三維物體的方位判斷模式,當轉化為二維時,大腦的成像系統會出現錯覺。
(2)視錯覺在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第一,通常情況下看見的與實際的物體特性是一致的,但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大腦盲目的“相信”會導致視錯覺產生。觀察物體是一個人體主動的信息構建過程,在沒有可觀測物體時,大腦可以根據“經驗”和僅有的小部分視覺信息對物體進行大致的判斷。這也是心理學家非常喜歡鉆研視錯覺現象的原因,因為大腦的這種工作模式或者說存在的功能缺陷能夠幫助他們揭示整個視覺系統的組織方式。例如,日常生活中,不同面積、大小、形狀、色彩的物體給予人類視覺系統定式的透視經驗:距離近的物體會變大,距離遠的物體則比較小,棱角輪廓比較清晰的物體是近的,形狀模糊的物體則是比較遠的,顏色深的物體給人的感覺是較“暖”的,顏色淡的物體給人的感覺是較“冷”的。
二、視錯覺表現在首飾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一)基于色彩的視錯覺表現
首飾設計的色彩選擇是十分豐富的,但從大類上可以分為暖色系和冷色系兩種。實際上,在實現視錯覺的過程中物體色彩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為了豐富視覺表達形式,選擇具有鮮明對比特征的黑色與白色設計首飾,利用巧妙的搭配方式可以讓作品更具層次感和視覺“迷幻”性。作品不同的色彩會帶給觀賞者各異的感官體驗,關于色彩與視錯覺的聯系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在許多藝術著作中都提及到了具體應用。例如,由不同顏色組成相間搭配的圓圈可以使長時間保持觀察的欣賞者產生動態的視覺假象,這是因為深色與淺色會在影響到觀察者對其物體幾何尺寸判斷主觀感受上的誤差。在藝術設計中這種現象的應用是比較普遍的。例如,在服裝設計中,設計師根據顧客身材的特征分別用淺色系與深色系進行搭配,同樣尺寸的衣服,用深色時會讓人覺得顯小,適用于體格偏胖的人群。而淺色會讓衣物顯得較為寬松,適用于體格偏瘦的人群。這就是借助色彩的視錯覺表達在現實藝術設計當中的應用,通過豐富多彩的色彩調配,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視覺傳達效果。
(二)達達主義與視錯覺表現
隨意性、偶然性與自由性是達達主義所提倡的核心思想,與之類似,視錯覺表現的內涵亦是如此。現代視覺傳達藝術的理論與達達主義思想呈現出來逐漸融合的情形。無論是對藝術品的設計還是對商業廣告的平面設計,在表現形式上,視覺傳達藝術與達達主義相互融合摒棄了很多傳統意義上的實現手段,使得視覺藝術表現內容更加具有創新性、獨特性、美學性。視覺錯覺表現與達達主義以基本的視覺傳達理論為依據,通過模式多樣的結合過程不斷融入現代技術資源從而使視錯覺表現藝術的內容愈加豐富,使欣賞者能夠在更加多元的文化體驗中感受藝術的魅力。總而言之,在首飾藝術設計當中,領悟達達主義的思想真諦,對于實現多元素融合的視錯覺表現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方面,設計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論研究當中。
(三)融合現代平面設計思想
視覺傳達方法有動、靜之分,在現代平面藝術設計當中,借用先進的視頻剪輯制作是實現視覺動態傳達的主要模式。而視錯覺表現是典型的靜態視覺傳達方法,將現代平面設計思想與視錯覺表現相融合,著手于對圖形要素的搭配設計、色彩層次的豐富勾勒,增加視錯覺現象的動態美學特性,提升首飾視覺給人的沖擊力。可以說,如何提升視錯覺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理念的統一,也是首飾設計領域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四)形象視錯覺的應用
通過圖形的和諧共存來創造獨具風格的視覺美感,是形象視錯覺藝術應用的主要特點之一。利用圖形之間的共性特征來實現視錯覺表現是形象錯覺形式的獨特風格。例如,在“東西相會”海報的平面設計中,將繁體字在正面看是一個漢字“東”,從背面看則成為了一個拉丁文,這種方式利用兩個圖形間的相似點,把兩種差異巨大的文字合理結合在了一起,使得作品充滿了新意。此外,設計形象視錯覺作品時,還可以應用到建筑景觀設計。例如,在結構的選擇上可以引入空間視錯覺表現方式,讓建筑從不同方向與周邊生態環境形成完美融合的格局,營造出極具現代化與創造性的建筑風格。在首飾設計當中,從形象視錯覺角度出發,可以為設計師提供更為廣闊的構思空間,為具有獨特美學作品的創造提供便利與更多可能性。
(五)對比視錯覺的應用
對于同一件首飾,環境的差異可能造成欣賞者直觀感受的不同。例如,透視原理、光學原理等的用,在實際設計中,通過利用近大遠小、光纖折射等物理性質,對不同環境條件(溫度、光照條件、空間距離)下的首飾進行對比視錯覺表現,使得同一作品可以呈現出形態各異的變化,提升作品的工藝價值。在藝術設計中,對比視錯覺的應用是極其普遍的,如某些繪畫大師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善于利用精湛的繪畫技巧表現人物表情,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作品時,甚至可以看到人物面部竟然會呈現出似喜、似怒、似唉、似樂的不同表情,其藝術之高超讓人嘆為觀止。將對比視錯覺應用到首飾當中,更是能夠讓產品本省的藝術價值超越其材料價值。
(六)數字技術的應用
三維數字模擬技術在首飾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已經相當廣泛,設計師可以借助于電腦強大的計算能力通過三維模擬軟件實現對首飾的數字構造,藝術家可以將自身的設計理念用軟件模擬實現,并對成型后的首飾加以修飾,盡可能地降低缺陷率。這種方式可以將模擬完成后的首飾設計用于指導真實材料的加工,避免了直接從原材料入手設計容易造成材料浪費的弊端。除此之外,藝術家在完成設計后也皆以借助現代化的3D打印技術直接進行成品自動生產,一方面,3D打印技術可以減少加工誤差,保證首飾的完成度。另一方面,成熟的3D打印技術幾乎可以以復制的精度完成對作品的加工,有利于對首飾的批量生產,從而降低生產時間成本與人力投入。
(七) 提升造型視覺效果
首飾的設計當中可以運用縱向分割的視錯覺效果來提升首飾內嵌材料的突出度。例如,對某凹型金制首飾的鉆石鑲嵌設計,應當突出鉆石在整件產品中的美學地位。那么在展示這件首飾的過程中,對鑲嵌面進行縱向分割,以周邊附帶內嵌材質的來襯托出主鉆石的挺拔感與高貴感,從而提升整條首飾雍容華貴的氣質。此外,運用橫向分割的視錯覺還可以提升首飾的穩定感、層次感。例如,采用扁平形鉆石作為內嵌,通過橫向分割,從下到上,由短至長,以長度體積漸進的鉆石造型置于頸前,密集又不失層次的布置方式,讓首飾顯得更加大氣豪邁,也能襯托出佩戴者雍容高貴的氣質,給人物因人貴的視覺感受。
(八)色調的搭配
色彩在視錯覺現象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大部分藝術設計美學的提升都得益于精美絕倫的色彩搭配。首飾主體顏色的選擇可以分為冷色調與暖色調,不同色調的選擇會使首飾給人以迥異的直觀感受。例如身材較為肥胖的佩戴者,如果選擇顏色較深的主體色調作為首飾,其收緊與內斂感,不僅不會使佩戴者產生違和感,還能顯得頸部纖瘦。再比如,年輕的女性更適合靚麗色澤的鉆石作為首飾內嵌,而中年女性則更適合厚重而不失雅致的寶石藍色調。此外,首飾的色調搭配還應考慮到穿著、發色等外在因素,只有合理的選擇首飾的色調才能充分提升飾品的美學感受。
三、結論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發現視錯覺運用于首飾藝術設計有利于進一步增加作品的美學價值,提升首飾的觀賞性,因此,廣大設計師要與時俱積極接受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與首飾設計方法,充分利用科技進步帶來的諸多便利性,將各種影響視錯覺的因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拓展設計空間,改進制造工藝,從而全面提升首飾藝術設計的水平,豐富產品的內涵品味,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要求。
參考文獻:
[1]俞敏怡.視覺傳達設計中視錯覺應用與表現研究[J].品牌研究,2018(05):12-13.
[2]張睿.視錯覺表現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17,15(34):23-24.
[3]李珊.探討視錯覺表現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7(15):95.
[4]吳樹玉.數字技術在當代藝術首飾中的應用[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5,17(0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