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
摘 要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氣污染問題也日趨嚴重,其嚴重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在這個提倡節能、綠色環保,提倡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如何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辦法,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本文簡要分析我國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完善對策。
關鍵詞 大氣污染防治法 問題 探析
中圖分類號:X197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大氣污染形勢。在傳統煤煙型污染問題尚未得到解決的情況下,以PM2.5、O3和光化學煙霧為特征的區域性復合型空氣污染日益突出。嚴重的大氣污染給人民群眾的健康造成了極大影響,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算,2008年由于大氣污染造成我國47萬人過早死亡;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2003年由于大氣污染導致的死亡和疾病給我國帶來了1600億元的損失,相當于當年GDP的1.16%。2000年以來,我國針對大氣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相對完善的政策,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政策預期目標不能達成。
1大氣環境污染法存在的問題
1.1政策的單一化權威體制
我國目前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總體上呈現一種強烈的“命令控制型”形態,即有關的法律規范以政府為主體,將污染企業定位為規制對象,有“政府管制污染企業”的單一化權威體制特征,政策的實施效果不佳,也不符合現代社會自我管制與和諧發展的要求。
1.2環保政策執行力度不夠
在實際執行中,環境政策需要與其他相關部門的配套政策和實際行動加以配合,但是環保部門沒有實質性的權力來約束其它部門行動,導致政策目標無法真正融入政府操作體系之中。由于環境政策會涉及到多方的利益群體,在各利益群體相互爭奪自身利益的過程中就形成了環境保護政策執行力度不夠的現象。
1.3監督和保障體系不完善
各級政府與環保部門作為政策執行主體,必然會受到上級政府與部門的監督,但是上級政府更多的是采用檢查、抽查與視查的方式,沒有對執行主體進行全程的監督。這對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就形成了政策執行就是考核的一種,為了考核而考核,并最終導致某些機構虛構數據來應對考核的被動局面。因此,還缺乏一個有力的第三方監督。
2完善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建議
2.1改進法律責任的認定與加大違法處罰力度
現有《大氣污染防治法》對法律責任的規定中有16條是對行政責任的相關規定,有2條是對造成污染事故的責任人的行政處分規定,僅有一條是民事責任的規定,這種以行政責任為主,缺少民事責任規定是不符合當前的發展趨勢的,應當強化民事責任的有關規定。因為民事責任賦予個體主動的權利,具有個人愛惜自身以及自有財產的本能,所以民事責任有較強的發動機制。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增強對違法行為的震懾力,進一步強化大氣環境的監督管理的作用。針對企業因污染或事故排放造成的破壞,執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將使企業認識到,環境違法將對他們的經濟效益、甚至生存產生影響。
2.2建立以綠色GDP為基礎的新型政績考評體系
將環境保護成效與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掛鉤,解決政策有效性不足問題。建立以綠色GDP為基礎的新型政績考評體系,而不單看經濟成效來衡量政績;加大力度扶持企業治理污染,包括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建立第三方監督體制。
2.3確保環境政策實施主體的執行力
需要進一步明晰環保部的行政和法律地位,同時盡快提升地方環保部門的地位,并增強環境領域“垂直管理”的力度,使環保部門對地方的環保機構擁有大于地方政府的影響力,降低政策執行過程中受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門的影響。
2.4多樣化的市場激勵機制
有關環境的價格及稅(費)政策應上升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氣污染防治政策中引入更多的市場調價機制和手段,例如引入類似節能服務公司的專業大氣污染防治服務公司;再例如通過綠色信貸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一個有效的融資渠道;還可以鼓勵各商業金融機構創新一些綠色金融產品,為企業解決大氣污染防治時帶來的資金壓力。
2.5引進社會自我管制機制,加強公眾參與
社會自我管制具有“自愿性”和“公益取向性”的特點,是社會群體利益調節的有機組成,因此,引進社會自我管制可實現各群體的平等性,并打破了政府作為公益唯一代表的壟斷地位。
2.6在新環保法制定實施背景下,加快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自2000年以來,大氣污染特征發生變化,在引起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方面,由以SO2和PM10為主轉變為以PM10、PM2.5和O3及其各種前體物為主;在污染的影響范圍方面,由以城市污染為主轉變為覆蓋多個城市的區域污染為主;在主要污染源方面,由以燃煤污染為主轉變為燃煤源、移動源和工業過程源的綜合污染?,F行《大氣污染防治法》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大氣污染防治的需求。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還存在諸多不足,相關部門要在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強化大氣污染監督管理、保障公眾環境權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多個方面開創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王爾德.三部委聯合制定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出臺[J].化工管理,2013(02):22-24.
[2] 張卉聰,穆治霖.以嚴格的法律制度向大氣污染宣戰———《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的亮點評析與完善建議[J].環境保護,2015(06):45-47.
[3] 周珂,于魯平.解析新《大氣污染防治法》[J].環境保護,2015(1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