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蕾

無論是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的瀟湘館“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迸砌妨階水,穿簾礙鼎香”;還是花團錦簇,剔透玲瓏的怡紅院“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嬋娟。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如今都只是存在于一部部經典名著以及眾多讀者的想象之中,它是“省親別墅”、“天仙寶境”,也是“太虛幻境”,是“天上”與“人間”的兩種境界的交疊與融合,是諸多中華游子所共有的精神家園。
倘若能真正在此家園中“詩意地棲居”,到也不失之為人生至境。不過,除了在影視作品中,人們能稍稍領略一下這些古典園林的風采,此外,怕是只能在夢中與之相見了。前不久,這些只能通過藝術的典型概括才能創造出來的古典園林風景,卻將于今年要在浙江橫店熠熠生輝的重現了。
而這個造夢人,就是徐文榮老先生。徐老先生是整個項目的幕后推手、橫店集團原董事長,他表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文化夢想。
這個即將在橫店重現的園林是“圓明新園”,只是整個文化園林重現計劃的一小部分,它與新圓明園(春苑)、新長春園(夏苑)、新綺春園(秋苑)、新暢春園(冬苑)以及歡樂夜福海、歡樂夜瑤池、歡樂夜廟會的夜景等,總共占地7200畝、耗資達500億。其中春苑已于2015年5月10日率先開放,它是整個“圓明新園”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共擁有45個相對獨立的園區,其坐落在位于浙江金華市附近的橫店鎮的南部。
到這個因影視業而聲名鵲起的小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目前為止很難查到順利直達的路線。如果沒有向導導行,在布滿大數據的高清地圖上查不到合適又方便的乘車方案,只能是先飛到周邊城市,再轉乘到金華、東陽或者義烏市等臨近市,接下來再轉乘出租車到達目的地。不過,當你真正輾轉到達橫店鎮之后,這個小鎮卻意外地讓你感到不虛此行。
它和一般緊鄰鄉村的城鎮不同,倒很像是個典型的南方小城市,秀氣、矜持、典雅而幽靜。就如同在每個在城市中行走的人都會染上其獨有的城市氣質一樣,橫店人身上也展現出這個城市獨有的風貌。在這里,人們身上洋溢著的很實在的飽滿的幸福感。這在當下的中國城市中并不多見。即使作為一個最普通的游客與當地人攀談,都能明顯的感受到說著還帶著鄉音的普通話的他們的質樸自豪感與熱情態度。在這里,幾乎每個人,無論是來自鎮中心,還是周邊鄉村,都對當地的著名景區如數家珍,對橫店近十幾年來的歷史了如指掌。他們最喜歡說的是,這里幾十年前還完全不是如此,最近幾年才是翻天覆地大變樣。比如那些被或用于開餐廳或是旅店的整齊臨街小樓房,他們的“前身”不過是橫店鎮普通村民的宅基地,而你看如今都燈紅酒綠、霓虹交錯,不輸城市。
有點像個小小的理想國。
也許是這個原因,即使這里交通不便,每年也會接待幾千萬次的游客。不僅如此,這里也不乏來自全國各地的專職“橫漂”,由于這里發達的影視產業,不僅吸引了立志在演藝界發展的人群,也有期待分享橫店影視業這杯羹的外來經商者、打工者。也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當地農民的生活已經悄然發生著轉變,相比傳統意義上農民生活方式,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正如同很多媒體所描述的,在這里,只要你還愿意勞動,參與性極強的第三產業使小鎮上的居民無需擔心就業問題;大型醫院正在擴容新建,學校、公路、居住小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而曾經在田地里“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的農民們,如今經營著自己的飯店、旅店或者影視道具店,除了農民的身份還在,已全然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據橫店當地一個項目負責人介紹:“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這里的交通也將有極大改觀,目前直達都市的高鐵輕軌正在規劃中,機場也快建成。”這個現實的“桃源”,終于不用再“便扶向路,處處志之”了。
“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在法國文豪雨果的《給巴特勒上尉復信》中,圓明園被描繪成一座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您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其實是一個世間獨一無二的奇跡,那就是這座名園……”
這是個夢境,不同于《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因為這,曾經是個真實的夢境。
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圓明園是個難以想象的浩瀚工程。追溯圓明園的建造史,有據可查的年代為1707年。清政府曾花了150年時間耗費了大量的金錢、搜羅各地奇珍異寶建造的這“獨一無二的奇跡”,圓明園內的建筑薈萃了全國各地的風景和建筑樣式。如“上下天光”模仿洞庭湖的美景,“西峰秀色”是模仿廬山景觀等。圓明園不僅是一所輝煌的宮殿、園林,而且也是收藏豐富、琳瑯滿目的博物館,其室內之陳設均為貴重木材制成的桌椅床幾,墻壁飾以精美之壁畫,懸掛著歷代名人的書法繪畫,玉器、瓷器、銅爐、漆匣、琺瑯、水晶更是應有盡有。
這是中國民族智慧的結晶,是由幻想產生的東方藝術在跨越廣袤的物理空間和幾千年的歷史時間之后的集大成之作。但后來,這個“萬園之園”被入侵的英法聯軍付之一炬,再后來,經過多次劫難,圓明園,這座被雨果稱之為“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于此”、“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的“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終究蕩然無存,空余殘垣斷壁還能證明它曾經存在過。這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心中集體的瘡疤;“圓明園”三個字,在一百多年以來,每每只要它宣之于口、呈諸筆端,就成為觸痛每一個中國人的錐心記憶。
隨著時間流逝,這不可名狀、無法描述的盛景,不僅隨著一次次火災、一次次瘋狂劫掠而消失了;而且隨著雨果和清朝皇族貴戚的逝去,隨著當時親眼見證過這個奇跡的當事人的一個個逝去,連后世人們對其的記憶也要漸漸隨之消失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徐文榮先生接觸到法國作家伯納-布立賽出版的名為《1860:圓明園大劫難》的書刊,法國前總統德斯坦還為這本書的中文版寫了序,其中寫到:“我們有我們所稱的‘記憶’責任,這意味著必須承認和不忘記過去的錯誤與罪行,不論它們是他人還是自己所犯的?!边@深深地觸動了以改造山河,并賦予其文化內涵為己任的徐文榮先生,他決定以此為契機將“全球最大影視基地”的規模推向新的高度,打算重現圓明園的恢宏與美麗,力求再現它的氣魄與精彩,追求與歷史上的圓明園的形似與神魂的勾連,同時為影視界提供一個更廣闊、新穎,可以拍無數電視劇、電影場景,同時也提供一個供廣大人民旅游、休閑、欣賞的地方。
不過,早在2008年,當73歲的徐文榮公開稱將異地復建圓明園時,社會廣泛關注并引發的除了歡呼與“點贊”,還有質疑和“爭議”,該項目也因土地審批問題一度擱淺。不過,好事多磨。雖然飽受爭議,隨著G20峰會的到來,為了迎接由此帶來的大量游客,復制的圓明新園的工程也在加趕工期,將于2016年下半年接近尾聲。徐文榮先生認為,仿建“圓明園”不僅是為了努力重現圓明園這一園林藝術經典,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向年輕一代普及圓明園的相關知識和過往歷史,讓現在的孩子們認識到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創造力。
橫店建設的這個新的“萬園之園”,象征和平,再現輝煌,所以不同于橫店影視城的那些影視拍攝基地,不僅是在美學建構和施工工藝上都盡可能接近原作,基建過程中所需材料,比如漢白玉、大理石等全部都是貨真價實的真材實料,如果碰到實在無法找到的材料,替代品也是選擇最優質的和最接近的。“北京遺址仍然記錄1860年的屈辱史,橫店則重現1860年以前的藝術輝煌”,徐文榮表示,“我們耗資500億元按1:1原樣在浙江橫店仿建的‘圓明新園’,不僅仿建房屋道路,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資金,都用來回收部分文物和復制、仿制原來圓明園當中的奇珍異寶,供人們觀賞”。
但是,復制“萬園之園”談何容易。據悉,按照清朝宮室管理慣例,通常各園各殿都會有一本由內務府負責管理的《陳設清冊》,但讓后世研究者遺憾的是,圓明園的《陳設清冊》至今音信全無,不知是在庚申大火中化為了灰燼,還是被英法聯軍一道掠走。后來根據現保存下來的故宮、頤和園文檔清冊推算出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高達150萬件,不過這個數據也并沒有人能說得準確,那些數不清的珍寶,都不知所蹤、四散飄零。法國學者布立賽稱,即使在今天,圓明園珍貴文物仍時有出現在在歐洲、美國街頭被兜售。不僅如此,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也表示,雖然近年陸續在圓明園考古出土的一些文物,包括各界返還的石刻文物,但幾乎沒有一件是完整的,目前圓明園保存的文物數量與流失海外的那些奇珍異寶相比,可以說近似于零。
讓珍寶回家,即使在150年之后的今天看來,也仍然只是中國人心底的一個夢,一個持續百年的強國夢。
歷史上,東陽和橫店素有“百工之鄉”的美稱,明清時期,東陽就有許多工匠被召進京,參與宮廷的建筑裝修。在建造橫店影視城的10多年時間中,徐文榮先生深深體會到,懂得古建筑工藝技術的人越來越少,一些民間工藝還面臨失傳的危險,因此,他認為要趁一些老藝人還在,一些工藝還未失傳,一些原材料還能找到,通過建造橫店圓明新園這個大工程的實踐,造就和培養一批古建筑人才,搶救和恢復一些頻臨消失的傳統技藝。
昔日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當年乾隆帝南巡江浙,北巡遼寧,西巡五臺,東巡山東。每至一地,必要畫師臨下名山勝水和名園風景,回京后依圖仿建。其中最著名的要數杭州西湖十景在園內的完全仿建,正可謂“誰道杭州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據說,在圓明園四十景當中,有12景都是來自浙江。因此,如今選擇同在浙江的橫店建造圓明新園,也是借用了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優勢。
如今,走在已經開放的春苑當中,時不時的讓人感到有些迷離和跳脫,放眼望去凈澈平緩的寬闊水域,質樸和諧的木棧臺,深邃迷人的林蔭細路、綠地緩坡;那些在古典文學名著中才可偶得的、作者貼心細致描繪的回廊庭院,別具匠心的參差樓閣;極目所至,曲徑環繞,蝶舞翩躚,再加上山石崢嶸,湖光瀲滟……如果不是游人如織、衣著現代,真會讓人生出今夕何夕之惑,驚覺一不留神,山石之后就或許會走出一位白衣翩翩的佳公子;或者一段恍惚中,伴著一陣清風,一位麗人的素色詩帕就會飄落肩頭。
置身于此,你是否也期待cos一把古代貴族,是否也期冀發生些不一樣的故事呢?就如同“富貴閑人”賈寶玉,在人生早期于“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中沉醉不知歸路,演繹或者見證了一出出詩一般的情節:“夢兆絳云軒”、“情悟梨香院”、“品茗櫳翠庵”、“瀟湘館春困發幽情”、“滴翠亭楊妃戲彩蝶”等;這些園林、建筑與置身其中的人恰如其分的融在一起,建筑也從此有了靈魂,有了生命。
時移世易,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演繹,中國建筑園林在繼承古典園林雍容典雅的藝術風格、玲瓏別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的同時,也注入西方的純凈的、人工雕琢的盛裝美的特點,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風韻。在橫店圓明新園,除了移植了萬千種奇花異草,收納了各種復制的皇家珍藏,汲取北京皇家御園盛時精華的同時,也坐落著包含有8個國家建筑的西洋樓建筑群,融中華文化與世界多元文化于一體,即兼具西方園林的“悅目”又兼有東方園林的“賞心”的效果。
歷史在前進,科技在發展,工藝在進步,當今AR、VR科技也在為這個古老而又新潮的園林潤色增彩。整個圓明新園除了還原歷史之外,也加入了最新的高科技元素,例如LED影像、激光陣、探照群等高科技等等,因此,在這個遠離城市霓虹的郊區園子里,夜晚也不會寂寞,在能容納9600人的看臺上可以觀賞到奇幻的水秀表演等節目。而正在抓緊建設中的圓明新園夏苑將再現“火燒圓明園”的場景,并通過現代光聲電技術達到逼真的視覺效果:“北京的圓明園被燒了,我們用現代技術來演示一遍,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警醒人們勿忘國恥” 。
正如徐文榮先生滿懷深情地說的:“你錯過了圓明新園,不僅是錯過了一段文明,更是錯過了你的一段人生”。
一力促成圓明新園建設完成的徐文榮先生,和眾多浙商一樣,他的人生也為時代所造就。他出生在解放前的一個貧苦家庭,對政治動蕩的影響記憶猶新,也正因此,他在歲月磨礪后白手起家,商業嗅覺敏銳,膽識過人,并且有能力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
在徐文榮早年的創業史上,敢為人先可謂一個特別的標簽,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改革的春風吹滿中國大陸,以鄉鎮工業起家的他,涉足了磁性材料等高精尖領域,繼而將版圖擴展至輕紡、機電、制藥化工等多個領域。那時的橫店,即已經作為中國鄉鎮企業的一個標桿,被當時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者所矚目。
回頭來看,在那個波詭云譎的時代轉折點,任何人都試圖將中國變成一個巨大的實驗場,徐文榮也引領這個小鎮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成長路徑,而能夠將貧瘠的家鄉變成富甲一方的村莊。當時的他,早已經蜚聲海內外。時光飛逝,來到了新舊世紀之交,最令其聲名鵲起的自是被稱作“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的誕生。2003年,橫店成為全國首家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此后,橫店不斷打通影視產業鏈的上下游,努力構建一個影視帝國——向上,深度介入影視拍攝、制作等產業;向下,在全國范圍內收購或組建一大批電影院線。但是最近一些年,徐文榮先生卻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他幾乎隱姓埋名。就連目前橫店鎮街上新成長出的一批本地青年,也都知曉景區景點、橫店集團以及各個酒店大廈更甚于徐文榮先生本人。
其實,在橫店建圓明新園,是徐文榮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產生的念頭,從提出到實現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社會熱議。從宣布動工至今,曾遭遇過爭議、反對,甚至停工,歷經10多年,為了這個心中的夢,徐文榮頂住各方壓力默默耕耘。在修建圓明新園過程中,最大的困難莫過于搜集相關資料了。期間,徐先生多次到北京圓明園遺址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前往北京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并進行多方研討,并特地聘請研究圓明園的專家做顧問,但有時,20多位專家也只能提供一兩張圖紙……有時在北京圖書館查到的圓明園設計資料很多書頁都已經爛掉了——比如幾經輾轉后,“獲得了許多塵封已久的‘樣式雷’的燙樣( 注:即立體模型,是中國古建筑特有的產物,為皇上御覽而造)和圖紙”,徐文榮激動的說:“由于年代久遠,在圖書館找到燙樣和圖紙時,一張張都粘合在一起,我們逐一分開再拓出來,實在是太興奮了”。還有其他的很多書頁甚至都沒有開封過……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各方幫助下,到目前,相關資料才一點點拼湊、一步步完備成型。
“圓明園不建好,我死不瞑目”,徐文榮先生常說,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文化夢想,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文化工程。就如仿照北京故宮建造橫店“明清宮苑”專供游覽和影視拍攝而能有效減少對北京故宮的壓力和損壞一樣,徐文榮先生認為,建設圓明新園也是為了某種程度上對北京圓明園的遺址進行保護。同時,橫店可以復制圓明園的部分“榮耀和輝煌”,提醒世界中國令人驕傲的文化已復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從做實業到做文化產業,徐文榮先生充分展示了在新中國風起云涌的市場經濟中的一個出身草根的農民所能做出的巨大成就。后來他在文化產業上的最大貢獻,不只是為國家添設了一處新的5A級景區,而是大幅削減了影視的投資,讓整個產業得以迅速發展。低成本是橫店影視城和中國影視共同繁榮的根基。一位影視投資人解讀說:“沒有橫店,中國電影至少倒退10年?!苯陙?,徐先生頂住來自各方巨大壓力所修建的圓明新園,是其一生中最為輝煌的作品。
時勢造英雄。曹雪芹先生,用一生潦倒,為我們留下一部名著;而徐文榮先生,用一生奔騰,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圈可點的經濟發展奇跡,并在人生終年,致力于為我們留下這至寶臻品。讓我們祈愿,這件作品能在其有生之年,得以全部完整面世;這樣我們就能由衷的說出:這盛景,如您所愿。
這盛景,如您所愿。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