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磊
(作者單位:中國煙草云南進出口有限公司)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戰斗的堡壘[1]。企業黨組織是黨在企業內部建立的一種基層黨組織。在法制思維的催動下,響應黨的號召,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刻不容緩。
企業黨組織是企業的核心政治力量。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近百年的實踐證明,黨在政治上的核心地位是堅不可摧、牢不可破的[2]。要建設美好新中國,就要堅持黨的領導。這對企業的發展來說也是一樣的。企業只有追隨黨的指導,遵循黨的各項規章制度才有長遠發展的可能。企業黨組織在提升企業的黨性上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在人人追名逐利的浮躁時代,企業為了賺取盡可能多的利潤往往不顧環境、群眾,造成河流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環境問題,傷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文化也關系到企業的存續[3]。好的企業文化下培育出的員工應具備人文主義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等優良精神品質。但目前許多企業的企業文化都存在問題,企業中員工的思想觀念也不夠健康。企業黨組織是企業中與黨聯系最為緊密的部門,它是企業聆聽黨音的最佳途徑。企業應該意識到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大力發揮其核心政治作用,讓一切事務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這樣,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開展政治思想工作,宣傳黨的指令,讓企業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政治責任,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促進員工價值觀念的良性轉變,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營造穩定和諧的環境。
企業黨組織能夠團結員工。建設和諧中國,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是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要求之一。要使社會和諧,首先要使組成社會的個體從內心感到和諧。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的需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長,面對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人的情緒容易產生大起大落。企業中的員工各有自己渴求的事物,如果愿望未能通過企業達成,員工的心態可能失衡,無法有效進行自我情緒調節的員工會對企業產生怨懟,會對企業制度和公平公正產生不合理的質疑,會對其他員工或上級領導生發嫉妒、仇視、埋怨等不良情緒。這種現象會造成企業人心背離,具體表現為職工在工作時不情不愿、消極懈怠、不配合工作,如此一來整個企業就像一盤散沙,自然做不出業績。在這時,企業黨組織可以發揮它的功用,關愛員工、激勵員工,將員工團結起來,讓員工自覺將自身的發展同企業的進步聯系到一起,產生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意識,以此增強企業的凝聚力[4]。在企業黨組織的宣傳教育下,企業員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他們擁有了集體榮譽感,知道應該將集體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因為只有集體利益不受損傷,個人利益才能得到保障。這樣的員工才會全身心投入工作,積極履行自己的責任,和其他員工一起共同推進企業的發展。
企業黨組織能夠帶領企業迎接挑戰。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雙重影響下,國內企業數量猛增。各企業為競逐時代的浪潮,趕上國家的優惠政策,只注重發展速度,忽視了自身的管理和建設,導致企業內部出現了許多問題。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為在市場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企業必須在市場競爭中全力以赴、奮力搏擊,競爭中大量精力的耗費致使這些內部問題一拖再拖,一直得不到妥善的處理。內部問題是不利于企業發展的重大影響因素,若不嚴肅處理連根鏟除,長此以往,整個企業將積重難返。這時就需要企業黨組織的幫助。企業黨組織雖然只是黨在企業中的基層組織,但其組織能力和思想統籌能力與黨一脈相承,可以在企業中起到巨大的作用。企業黨組織有縱觀全局的廣闊視野,有發現問題癥結所在的敏銳目光,有分析問題并制定解決措施的應對能力。它可以發動聯合企業中行政部門的力量,一起調解員工的糾紛,并向員工普法,必要時可向員工提供法律援助,從而解決員工遇到的困難,確保企業日常工作的開展[5]。它可以為企業管理出謀劃策,給管理人員指明正確的管理方向,引領企業正確的發展方向,解決企業的內部問題,掃清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障礙。
定位不準確。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常常有企業不清楚黨組織在企業中該如何定位,這樣定位不清晰就造成企業黨組織建設方向偏移,抓不住重點。一所企業的主要活動是生產經營,主要目的是獲利。企業黨組織不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任何環節,也就是說企業黨組織并不能為企業盈利。即便如此,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依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關乎的是企業的生存,對企業活力、戰斗力和整體工作效益都有強大的驅動效應。在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時,企業應據此來對企業黨組織進行定位。
職能不明確。實際生活中,一些企業黨組織對于自己的職能范圍有錯誤認知,導致組織在工作開展中有時大包大攬,越權處理其他部門的事務;有時又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視而不見。要知道,企業黨組織在處理企業問題時一般是從宏觀層面進行指引,在整體上謀劃布局,為企業發展制定有利的方針策略。至于具體生產環節中的問題,應屬于企業行政等相關部門的管理范疇。企業黨組織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職能范圍,才能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群眾不信服。企業黨組織是企業中的政治部門,不具備資金分配、人事調動和重大事項決策的權力。它需要聯合企業中具體管事部門才能解決企業或職工的問題。簡而言之,企業黨組織在企業中沒有掌握實權,它不能直接介入各項企業事務,只能通過思想動員促進各部門的工作。而基層員工都是比較務實的,這導致企業黨組織在職工心中的地位較低、影響較弱,許多思想工作因為員工不積極而開展不起來。
工作理念老舊。一些企業黨組織中的工作人員由于沒有吸收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辦法,其思想觀念比較老舊,工作模式較為死板,缺乏創新。比如一些企業黨組織干部把生產業績作為企業狀況的衡量標準,只要生產業績好,企業就一切都好,企業黨組織就不必開展工作。這種觀念使企業黨組織內部人員變得懶惰,組織開展的工作銳減并流于形式化,對企業的管理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提高企業黨組織人員的政治素質。古語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要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首先要從組織內人員自身做起,讓他們參加黨性培訓進修課程,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組織內人員應謹記“兩個關系”的處理原則。
一是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組織內員工行事應符合自己黨員的身份,不能違背黨的宗旨。在進行企業黨務工作時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自覺維護集體的利益,必要時為了集體利益可以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為保證工作的正確性,黨員的政治思想和行動都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避免外力的干擾,黨員應時刻保持警惕,謹防一切糖衣炮彈的腐蝕;為贏得基層員工的信任和支持,黨員應注意自己的形象,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個高尚的人。
二是黨性與個性的關系。黨員應使黨性融入自己的骨血,讓黨性與個性在自己身上得到良好的融合[6]。要發揮黨性對個性的指導作用,打磨掉自身個性中原本的瑕疵,使個性向黨性靠攏,但同時也不應拋棄原本個性中鮮活生動的部分。
與群眾打成一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自1921年共產黨成立以來,“發動群眾路線”多次出現在我黨領導組織的各大事件中。企業黨組織建設也應牢牢抓住這一點,走進群眾、了解群眾、為群眾服務,廣泛收集企業職工對企業黨組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把“讓群眾滿意”當做企業黨組織工作的準則。
企業黨組織基層建設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就猶如摩天大樓的地基,地基如果沒打好,樓建得再高也有崩塌的一天,而企業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如果沒做好,企業將缺乏凝聚力,企業發展方向可能出現嚴重政治問題。而且企業越是發展壯大,其基層的作用也越大。綜上,加強企業黨組織建設,圍繞黨中央的指示開展黨組織工作,扎實推進企業的發展,這才是一家企業的良性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