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義通 楊一威 張博程
【摘要】現階段,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推動科技創新發揮了重大作用,其對財政稅收、GDP增長的貢獻率不可小覷。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18年對全國GDP的貢獻超過60%,且50%以上的稅收來源于小徽企業,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小微企業尤其是處在初創時期的小微企業,仍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為我國經濟迅速發展提供動力,是我國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文章主要探索當前小徽企業的融資困境,并針對困境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小微企業;融資困境;應對策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營及小微企業成了高頻詞匯,15次提及相關內容。其中,著力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是重點著墨之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下降。”
一、小微企業融資狀況
(一)融資渠道——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仍是金融機構
小微企業基礎薄,自有資金少,民間融資渠道數量少且不穩定,因此小微企業資金來源仍然依靠的是金融機構信貸。湖北省小微企業基礎薄弱,自有資金的比重低,民間可供融資資金相對較少,居民收入水平不是很高,因此融資較大程度依賴于銀行。
(二)貸款方式——小微企業主要貸款方式為抵押和擔保貸款
1998年以來各商業銀行,為減少不良資產,防范金融風險,普遍推行了抵押、擔保制度。近些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全面推開抵押、擔保貸款的方式,其中抵押貸款的比重還將進一步升高。
(三)貸款分類——小微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期限縮短,固定資產貸款減少
在現行的商業銀行授權授信制度下,貸款權限過度集中,基層銀行貸款權限過小,大部分基層銀行沒有權限投放固定資產貸款,而可投放的流動資金貸款,規模不大,且期限不能過長。近年來,企業法人貸款比重降低,自然人貸款將成為小微企業貸款的新方式。
(四)貸款附加條件一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及費用高
銀行給我省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時往往都有一些附加條件。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存在存貸掛鉤、先扣利息、以貸轉存、浮利分費、以貸收費等行為。這些附加條件的存在,增加了我省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影響小微企業融資的因素
(一)政策支持體系不健全
我國有關部門為了鼓勵小微企業融資,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措施,但還未形成完整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體系,這些政策措施也只是按照行業和所有制性質分別制定,缺乏統一規范,造成小微企業融資沒有完整的政策保障。
(二)多層次資本支持體系不完善
我國絕大部分小微企業很難達到上市發行股票的門檻,通過股票上市來融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我國債券市場,債券品種結構嚴重失衡,國債和金融債券所占的比例較高,企業債券發行比例偏低,再加上國家對企業發行債券的要求過高,對于實力較弱的小微企業來說,很難通過發行債券來融資。
(三)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備
一是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支持體系不健全。存在著技術創新所需資金缺乏、融資環境差、財稅支持體系存在缺陷、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備等一系列問題。二是小微企業行政管理支持體系不健全。缺乏一個統一的專門機構來管理和指導,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業從屬于不同的部門,導致小微企業政策不統一。三是沒有專業的信用等級評估機構,或者是增信機構。
三、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小微企業角度
1.小微企業資本金嚴重不足,資產負債率很高。資本金較小,是因為小微企業主要是規模要求較小的生產經營,為一些大企業的協作配套生產或從事服務業。地方財力的不集中、鄉鎮資金十分有限、且民營小微企業前期的資本準備金一般都很少,融資后負債率較高。
2.小微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健全。小微企業通常沒有專人制定資金使用計劃,資金周轉困難:生產銷售不匹配導致存活管理較為混亂,且債權債務關系混亂;缺乏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及制度,資金調用周轉的能力比較弱:很少吸收外部投資,僅僅將運營資金用于固定投資。過于追求利潤而忽視管理的重要性。
(二)銀行角度
1.由于政策具有不確定性,銀行資金很難向小微企業轉移。處于對資產質量和風險收益的考慮,以及各種商業銀行之間缺乏準確的市場定位,所以給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十分有限,很容易受到國家政策宏觀調控的影響。
2.銀行苛刻的抵押條件。一般來說,銀行的抵押條款對小微企業十分不利,即使符合條件,過程也十分復雜漫長,融資成本也十分高昂。銀行的抵押擔保制度實施起來也十分的復雜,基本沒有落實到小微企業身上。且貸款員貸款責任制也使貸款下放更加困難。
(三)社會角度
1.資本市場落后,投融資渠道單一。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比較落后,民間小微企業投融資的渠道十分單一。小微企業想要通過發行債券進行融資基本不可能,股權融資的話,條件又遠達不到。而且個人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淡薄,投融資機制落后守舊。2.擔保機制形同虛設,缺少風險共擔的行業和機構。出于對小微企業的不信任,目前的商業銀行僅大量推廣固定資產抵押,而其它的項目擔保卻沒有大量推廣。比如擔心企業生存能力差,不開展企業質押:個人信譽較低,不開展個人信譽擔保,項目擔保更加困難。而民間借貸大多是高額利息,不僅沒有幫助小微企業,甚至拖垮企業。3.缺乏完整的小微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和征信系統。企業的信用評級和征信系統的建立是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需要社會和政府的管理,不僅需要科學的建立,還需要相應的配套制度。因此,想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就需要著手建立科學的評級體系和征信系統。
四、破解湖北省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政府背景的擔保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擔保和再擔保機構作用,完善其考核政策,免收擔保費和保證金。探索設立政策性擔保基金,完善再擔保體系,建立擔保機構、再擔保機構、銀行、政府按比例分攤代償風險的新型擔保模式,為小微企業融資增信分擔風險。建立小微企業信評、增信、呆賬壞賬管理制度和融資風險管理體系。2.推進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全面推行小微企業征信。綠色通道”工作機制,加強政府、銀行、企業等部門之間信息的共享、交流,建立信用信息征集、評價、發布、查詢系統,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暢通信息渠道,降低信貸風險。政府主導推出融資項目,讓財政資金撬動銀行資金,推動社會資本按市場化方式建立產業投資基金。3.規范金融機構服務收費。政府要加強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中的收費監管,取締各種違法收費和不合理收費。簡化貸款流程,清理規范保險、評估、擔保、登記、咨詢、審計等名目繁多的中間環節費用,實行評估結果互認制度,嚴格查處金融機構違規行為,切實落實銀監會“七不準”規定。
(二)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1.健全對小微企業融資的獎勵補償機制。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獎勵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增量部分進行獎勵。將小微企業銀行貸款、發行債券、或運用新型融資工具實現債務融資納入財政貼息范圍,給予一定比例的貸款貼息。2.鼓勵金融機構發展,擴大小微企業融資渠道。推進增設“小支行”等融資主體,確保小微企業充足的信貸規模。引導銀行業機構加強創新、拓展服務范疇、創新抵質押方式,以此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督促銀行服務收費公開化、透明化,保護小微企業合法權益。3.加大小微企業扶持力度。針對有市場、有前景但因資金緊張退規的企業,通過融資擔保、過橋周轉、兼并重組等方式盤活解困。同時大力實施小微企業成長工程,研究完善“小進規”扶持政策,激發小微企業進規積極性。
(三)積極開展銀行認領支持企業行動
建議開展銀行認領支持企業行動,對銀行認領企業情況進行考核,并與財政存款額掛鉤。鼓勵銀行金鉤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推行“無間貸”業務、制定實施信貸業務盡職免責制度,杜絕銀行不講誠信的抽貸行為,盡可能對有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給予資金周轉支持,盤活企業資產。按照政府出資引導、企業自愿參與的原則,建立企業救助基金,為小微企業提供應急救助服務。
(四)建立債權銀行之間的協調會商機制
通過調研得知,江蘇連云港轄內銀行機構均已制定內部小微企業貸款盡職免責制度辦法,并建立債權銀行之間的協調會商機制,且開展小微企業應急轉貸。這些措施的出臺,不僅有利于解決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融資難最大難題,而且將本減負效果顯著,值得湖北省借鑒。
五、總結
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世界難題,也是中國難題,國內經濟發達區域既是如此,落后區域更是如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必須加強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政府引導,各級政府部門,尤其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開展銀行認領支持企業行動,建立債權銀行之間的協調會商機制,形成一張分工合理、交叉有序的小微企業融資網,這是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治本之策。同時,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大力改善企業投資軟硬環境,全力做好社會服務工作,切不可采用行政手段“大包大攬”,或是人為強制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