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茹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多發,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有效防范和應對校園突發事件,學校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應對在前”“防范在后”。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構建了學校安全防控體系。
該體系包括“減少學校突發事件”防控系統和“快速應對學校突發事件”反應系統兩部分,防控體系和學校原有的組織系統既各自運行又互為支撐。例如,經過統計,學校發生受傷類型的突發事件和因受傷類突發事件處理不當引起的學校危機,是中小學最常見的校園安全問題。對此,學校將此類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流程進行了梳理,分為“事件發生時—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協調處理”四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對相關人群、相關處理措施和處置原則作出了明確規定。如“查明原因”環節,規定響應人群為保衛干部、班主任和主管領導,相應的處理措施為:專業人士采集相關資料,并匯總形成處理意見,處置原則為“生命第一、人文關懷”。這樣步驟清晰、責任明確的安全防控系統,為學校的安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增強了校園安全工作的實效性。
我們還針對學校的不同群體進行了針對性培訓。按照危機意識的敏感點和關注點的不同,學校對培訓方向進行了相應規劃:領導層面,重點是正確掌握上級文件的要求,理解和執行安全規范和標準;全體教職工層面,重點明確每名教職員工的安全崗位和職責;班主任層面,重點分析各類型的案例,提升面對突發事件的研判能力和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層面,我們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進行了針對性培訓。例如,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除了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外,還要讓學生了解不安全因素,增強自我保護能力。例如,邀請石景山法院的工作人員到學校開展法制講座,向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引導學生學會自我保護。而高年級學生自主能力逐漸增強,但因處在青春期,情緒波動較大,與他人溝通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們的培訓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如何增強師生、生生和親子間的交流和溝通;二是如何增強學生的辨識能力;三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邀請專家進校,開展“防范校園欺凌安全教育”專題講座,針對校園中易發生的校園欺凌行為,向學生介紹預防和阻止的有效方法;邀請心理專家開展“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家校合力教育”專題培訓,針對家校合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等,用生動的案例指導教師提高家校溝通能力。
學校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校突發事件的防控和應對,也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但不管怎樣變化,學校都應做好“防范在前”“應對在后”,不斷探索符合學校和師生實際的防范措施和應對策略,這樣才能為師生的安全保駕護航。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