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蓉
“全學習”是指以學科學習與素養培養為目標,通過規劃與運用學校文化、空間和環境,科學平衡環境、空間、技術與文化整體建構,以豐富學習資源,支持“多種學習方式”選擇,滿足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生理與心理需求,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它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學科中學習”由全學科基礎課程、全學科閱讀課程與全學科實踐課程構成,致力于國家課程的創造性實施。
“全學科基礎課程”創造性地探索實施“全學習理念下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范式改革,重視“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理性與創新操作,從學生出發,立足學情,逆向設計成果目標,凝煉優質問題,創設學習情境,重視嵌入式評價,讓課堂真正以學生“學的活動”為基點。“全學科閱讀”以語文閱讀為原點,帶動全學科閱讀。將閱讀內容與學科知識之間融會貫通,完成自主閱讀,實現閱讀應用。“全學科實踐課程”重視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和需要。
“在服務中學習”以學生社區服務課程與志愿者課程為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大課堂,走進社區,走向社會。“在服務中學習”注重學科學習與社區服務學習相結合,由一次性和短期服務學習、課程中的服務學習和連續的課外服務學習構成。如語文教師帶領學生慰問社區養老院,前一周設計“敬老、愛老”主題課程,學生進行小組分工,積累有關“孝”的古詩文,分享交流名著中的“孝”,在作文課上修改自己創作的《夕陽正紅》朗誦稿,課下自編小品劇本,書寫對聯橫幅,使學生在服務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敬老、愛老”,實現學科育人。
“在文明中學習”主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學習。本學期,學校道德與法治教研組組織了“最暖三行家書”征文大賽。本次大賽面向全校師生及家長,家書內容可以是寄托自己對故鄉故地故物故人的思念,可以是十幾年來從未對親人說出口的話,也可以是遠離家鄉異地求學時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家書征集歷時一周,收集整理后,在微信公眾號匿名發布并由全校師生及家長投票選出優秀作品。家書雖三行,紙短卻情長。此次活動,讓學生和家長之間拉近了距離,融洽了親子關系,讓離家許久的外地老師們抒發了思鄉之情,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流淌在筆尖,留在師生心中。
“在健康中學習”重視體驗,關注內心,把“對人的培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讓教育貼近生活,貼近自然,在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互動中實現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為此,學校開設了一系列課程,如利用植樹節、勞動節、青年節等開展勞動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學雷鋒紀念日、地球日、環境日、國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主題教育活動等。例如,每年四月初,學校都會舉辦“風箏節”,學生通過網上搜集、查閱書籍、詢問父母師長,了解風箏悠久的歷史以及制作風箏的技藝,了解風箏的起源、種類、發展和作用等相關知識,搜集有關風箏的名言、諺語、歇后語、詩文等,并親手繪制風箏,放飛風箏。
通過創設智慧學習環境,開設多樣創意課程,培養學生發展力和創造力,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豐富學生的實踐經歷,給學生的學習提供可選擇的時間與空間,強調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綜合應用。目前,已有30多個創意社團課程活躍在校園中。每年12月,學校還會舉辦社團文化節展示活動,活動分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兩部分。靜態展示主要是展示一幅幅個性鮮明、雅致美觀的美術、書法、手工等作品;動態展示即現場展示,不同社團帶來武術、籃球、無人機、平衡車馬球、課本劇等表演。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