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春 王婭娜 李雪蓮
《幼兒園教育綱要》要求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和地域資源,拓展幼兒學習生活的空間。我們充分利用地域資源,深度挖掘幼兒園附近的蝴蝶園的教育價值,抓住幼兒興趣點,設計“蝶”主題課程。
我們整合“畫、說、識、做、演”五大領域及一日生活各個環節,逐步建設蝶園實踐課、主題活動課、美術特色課三大課程系列,以集體教育、幼兒自主游戲、家園共育、戶外活動和日常生活、實踐等活動以及環境創設為教學途徑,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真實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激發幼兒認識、熱愛自然,養成“蝶”的感恩、自信、堅持等品質。
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是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因此,我們要為幼兒的探索和學習提供真實的場景。我們把幼兒帶到真實的自然情境中,讓孩子親自去蝴蝶谷觀察、體驗,探索蝴蝶的秘密。在與蝴蝶的接觸中,孩子感受到蝴蝶的形體之美、姿態之美、習性之美及生命歷程的曲折和艱難,同時進行了科學探究,探索小蝴蝶身上為什么有那么漂亮的花紋、小蝴蝶吃什么、毛毛蟲是怎么變成蝴蝶的等一系列問題,在教師的支持下,孩子們就像一個個小科學家,拿著問題單、記錄本,發現問題,構建認知經驗,培養綜合能力。
我們認真分析蝶的外在美和內在美,挖掘蝶自身的價值與幼兒教學的關聯性,生成與幼兒生活相關的六個主題活動。六個主題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目標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實現整體性教學。從幼兒興趣著手,小班設計“可愛的毛毛蟲”“花兒與蝶”主題活動,讓幼兒認識并喜愛毛毛蟲和蝴蝶;中班開展“我的蝴蝶朋友”實踐主題活動,讓幼兒探究蝴蝶的生長變化及其生存條件;大班在對蝴蝶整體認知的基礎上開展“昆蟲世界”“化繭成蝶”主題活動,讓幼兒形成對昆蟲的總體認知。
我們挖掘蝶文化中的情感關鍵詞“愛、感恩、堅持、夢想”,注重幼兒的個性化表達,探索一系列幼兒感興趣的情感主題美術特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欣賞美、感知美、創造美。如“愛”的主題美術活動中,孩子們表達了對媽媽的愛,為媽媽設計多功能包;表達了對小動物的愛,設想與小動物做游戲的情景。又如“影子變一變”教育活動,幼兒想象、繪制自己最喜愛、最熟悉的動物,引發關愛、保護動物的情感。
“蝶”主題課程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真觀察、真體驗、真實操、真探究、真表達,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豐富社會經驗,提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