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龍
育英學校致力于建設充滿友情、關愛的學校,“讓人與人之間的彼此關照和相互溫暖充盈在教育的每個環節和空間里”。下面,通過三個小故事談談在實際工作中是如何落實的。
教師每天的工作既繁忙又瑣碎,包括備課、上課、學生管理教研活動等。為了便于老師們有條不紊地安排工作,合理高效地規劃工作日程,我們精心設計了一本“工作臺歷”。
我們把工作備忘錄、需待辦的事項、黨員先鋒崗等設計在臺歷里。我們將班級的班號與相應的月份對應,體現班級在年級中的存在感。此外,我們還在臺歷的背面添加了當月過生日老師的照片,體現人文關懷。小小臺歷體現了年級的溫暖,濃縮了年級的工作章法和管理智慧。
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很多家長感到“孩子突然不聽話了,也不喜歡跟家長交流了”。為了增進親子關系,我們策劃了“親子游學周末”活動。
為了讓家長了解和支持年級的想法,年級召開“家校交流會”。與家長溝通和協商,我們通過把每年四月第二周的周末定為“親子游學周末”。這一天,學校不留任何形式的作業,鼓勵家長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做孩子的“游學導師”,教給孩子如何觀察自然、怎樣融入社會,進而助力形成和諧的親子關系。

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年級主任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在一次學生演藝活動中,我有幸參加了一場“幕后”的表演。
一次,年級舉行歌舞展演活動,最后一個節目是舞蹈《芳華》,由7個女生表演。但在演出的前一天,其中的3個女生因為跳得不熟練,舞蹈隊隊長不讓她們上臺表演了。這3個女生很難過,為了不留下遺憾,她們就想在場外跟著報告廳里的音樂跳一次……當發現這3個小女生在場外準備跳舞時,我馬上意識到她們這時最需要老師的支持。我立刻決定留下來陪這幾個學生,讓她們知道老師是關心和支持她們的,我要做她們最忠實的觀眾。當我看完這幾個學生的表演,并報以熱烈的掌聲后,她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好像她們真的在舞臺上表演了一樣。
學校生活的第一要務是“喚醒”和“激活”,無論教育還是管理,都是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實際行動更能讓人感受到“彼此關照和相互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