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我們的高中化學課程設計包括設定目標、編寫教材、課程組織與實施以及課程評價,均以學生為中心。同時,結合學校育人目標,根據育英課程體系,高中化學延伸出夯實“雙基”的校本化國家課程、初高銜接課程、分層走班課程,助力學生特長發展的競賽課程、科創課程、大學先修(高端學術)課程,凸顯學科育人價值的文化選修課程、小學段課程、社團課程。
2018年,北京開始全面推進走班制時,育英學校已有了4年的走班經驗。2014年7月,學校首先在新高一嘗試走班,在一次次討論、研究和碰撞中,教師們終于明白了什么是走班制、為什么要走班、如何走班,什么是課程、怎么設計課程、如何定位分層課程,分層教材和國家教材的關系是什么,教材的體例是什么,選材編寫的依據是什么,等等。
我們逐步完善了高一、高二化學學科走班教材《加強篇》《培優篇》《拓展篇》,教材具有相同的課例和編寫體例,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授課方式。這樣的嘗試,保證了全面走班的順利進行。
2013年,學校建設了大學先修實驗室,實驗室內紫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氣質聯用儀一應俱全。隨著學生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我們開始把小學段課題研究帶進大學先修實驗室,幾年下來,梳理固化了綜合類、分析類、合成類、主題探究類等大學先修課程。
2017年,我們嘗試把科創元素帶進大學先修實驗室,開設了高端學術課程,根據學生不同年齡和能力安排不同入口和課程,打通了初高學段。2018年,我們再次嘗試把常規課程帶進大學先修實驗室,依托項目式學習,借助高端設備,對常規教學進行補充。
先修課程體系化、初高銜接一貫化、高端課程常態化的多元嘗試與創新,讓更多學生走進大學先修實驗室,愛上化學,發現不同的自己。
小學段課程基于學生需求,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課程,拓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住校學生飽受蚊子困擾,而初中植物社團種植的迷迭香驅蚊效果顯著。于是,我們想到了利用高中有機化學知識探究迷迭香有效驅蚊的奧秘。從實驗方案的制定,到利用有機知識進行提取、分離,再到驅蚊實驗和結構測定,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學生的智慧。從校園農場初中生物社團培育、種植的迷迭香,到劉開太昆蟲研究室養殖的蚊子,再到學生提出的研究課題,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made in Yuying”。
我們一直走在基于基礎課程拓展學科寬度,基于發展力課程挖掘學科深度,基于修身課程提升學科溫度的路上。所有課程和資源絕不是孤立的,彼此和諧共生,良性發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