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蕓
摘 要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被重視,隨著家庭和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不斷研究,如果能開展家校合作,那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或許可以取得更長久的效果。但是在家校合作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領域一直都比較復雜,也并沒有完全成功的案例可以作為參考。所以只能借助理論研究,通過家校合作共同探索,或許可以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干預和幫助。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034-01
眾所周知如今小學生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未來對他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思想觀念塑造,心理健康教育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進行家校合作或許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一、家校合作的相關理論研究
就目前而言,“家校合作”尚無定論,就最廣泛的研究就是,家長為了學生的心理健康著想,參與學校一切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可以是直接或者間接)的教育。那么家校合作的范疇非常大,可以是一直流行的家長會和家訪,還可以是近幾年非常火的家長委員會模式,還可以是逐漸興起的家長志愿者活動,又或者是國外不斷完善的家長——教師會等。所以需要探索針對心理健康教育適合哪種家校合作,這樣對學生更有利。
二、現階段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就是忽略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和重心。現在的家校合作更多是一種“監(jiān)督”和“匯報”,將孩子在學校不好的情況給家長做出匯報,讓家長配合學校監(jiān)督學生的行為。雖然這也是家校合作的一種現狀,但是卻很少有人針對這樣的問題去關心學生心理會怎么看待這樣的“家校合作”。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學生需要的教育,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叛逆情緒”,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不順利。其次,家校合作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在心理健康做得更好,而不是對學生起到一種“無形壓迫”,讓學生在本身心理發(fā)展過程中能夠疏導健康問題,而不是監(jiān)督和管制心理發(fā)展。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科學教育,是運用科學化的手段和嚴謹的態(tài)度來進行的心理教育。但是明顯現階段許多家庭是達不到這樣的要求。許多家長不具備心理學知識,更沒有實踐。如果真的開展這樣的合作,家長不適應,學校也無所適從,學生更是不知道怎么辦,三方不得利,社會更是要遭殃,這樣的家校合作表面看是家庭與學校的緊密配合,但實際卻是學校單方面發(fā)力,而家庭只是站在一旁“搖旗吶喊”,失去了家校合作的重大意義。
三、開展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首先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和重點。既然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那么要將小學生作為教育重點和主體。要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良好三觀為基礎,根據小學生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家庭背景開展針對性、差異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小學生對于家長和教師都會有一種天然的信賴和尊敬,所以在開展家校合作時要充分運用這個特點,讓信任增值,讓尊重推動教育。通過無間隙的聊天和活動來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在學校和家庭中注重于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安全感良好的前提下信任家長和教師,愿意將“小秘密”和小情緒拿出來分享和交流,真正重視學生心理方面的意識和想法,引導學生心理,督促學生用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去思考問題和認識社會。真正做到家校合作開展教育的主體和目標都是學生。
其次,不斷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方面更多地支持,那么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識要有所提高,如果家庭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知識懂得越多,對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重視程度越高,那么合作的默契越好,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會更順暢,教育的質量也越高。所有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培養(yǎng)方面可以采取“家長會”模式,也可以采取家訪模式,也可以采取家校共同探索模式,將家長希望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目標進行研究和討論,圍繞對學生心理健康最有利的方向進行探討,并輔助于主流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借助現代化工具,例如微信群,社群關系等對家長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影響和干預,尤其是那些問題家庭更需要來自學校的心理健康理論和實踐干預,這樣對學生的教育才更有利。結合各個家庭家風家訓來培養(yǎng)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進一步實現在家校合作階段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
綜上所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看似僅僅是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實際上卻是二者的有機結合,在理念,在行動等方面的有效合作。不論是學生為中心,還是家長配合學生成長,又或者是合作領域不僅限于心理課堂,這些都充分展示出心理健康的家校合作是一種圍繞學生成長的引導手段,而非管制手段;是一種全方位的愛,而不是一種無節(jié)制的壓制。只有在這樣的思想下,采取積極措施,才有可能做到家校合作,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四、結語
家校合作本身是以學生為中心,要順應學生實際心理發(fā)展需求,切不可一味監(jiān)督和壓制學生心理發(fā)展,而是在適合學生心理健康走勢的基礎上開展輔助和引導,這樣的家校合作才有意義,也才算是真正的家校合作。
參考文獻:
[1]汪堂慧.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