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盛秋
摘 要 學校在指導家庭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家庭教育課程建構需要以家校合作為前提,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高度一致,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的指導需要以課程建構為基礎,這樣才能讓指導更具目標性、計劃性、操作性;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的形式及內容可以多樣化,真正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讓孩子全面發展。
關鍵詞 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構建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052-01
習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無法缺席也從未缺席。
一、家庭教育課程建構需要以家校合作為前提
學校只有認識家庭教育課程的意義,才能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去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學校首先要認識到,若是希望更有效地實施對學生的教育教學,那就必須爭取家庭教育的力量。同時,學校必須站出來,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理念及目標上保持一致。最終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高度一致,兩力并舉,方向一致,教育的效果也將事半功倍。
二、家庭教育的指導需要以課程建構為基礎
首先,家庭教育課程是有目標的,而非漫無目的的。課程實施的對象是家長,他們在家庭教育中有不少困惑,但又沒有時間也不知道去哪兒學習相關知識,所以幫助家長一起走出困惑便是家庭教育的目標。其次,家庭教育指導應該是有計劃的,而非零敲碎打的。家長平時工作繁忙,所以課程設計要盡可能地根據家長的實際需求,要有層次、有梯度、有實效,避免同一個內容的重復學習,大大提高課程學習的效率。第三,家庭教育指導應該是有指導的,而非流于形式。最后,家庭教育指導課必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而非紙上談兵。家庭教育指導課程最后指向的是生活實踐,是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對課程習得的運用。
三、家庭教育指導課程的形式及內容
(一)講座型家庭教育指導課程
講座型家庭教育指導課是目前學校常用的家庭教育指導課。這類課程受教面廣,可以是一個班的家長,也可以是一個年級的家長,更可以是全校學生家長。講座的內容由學校設定,主要針對家長的需要亦或是學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需要讓家長學習的家庭教育方法,因此具有一定普遍性。講座的主體可以是專家,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長的經驗之談。但是如果只是零敲碎打,針對當下的需求安排講座,那就只是單純的講座,而不是課程。只有當這樣的講座形成序列和體系,才能稱之為課程。
(二)沙龍型家庭教育指導課程
這類課程較講座型家庭教育課程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可以請家長、老師、專家說,甚至孩子一起參與到沙龍中。拋出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困難,大家一起就某個話題進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原來家庭教育中的很多困惑和難題是共性的,并非只有“我家才有”,內心的焦慮和糾結可以稍稍有所釋懷。沙龍中,可以有專家的引領,老師的指點,家長朋友的相互支招。但是要將沙龍做成課程,而非臨時起意的交流會,則需要學校做好相關的前期準備,進行沙龍選題的確定及人員的確定。
(三)活動型家庭教育指導課程
活動型家庭教育指導課形式較為靈活。可以是單純由家長參與的家庭教育指導課。例如家庭教育工作坊,這是由家庭教育指導師引領,由有學習家庭教育需求的家長報名參加的項目課程。授課的內容涵蓋了心理輔導、團隊拓展、情景創設等活動,該課程更具參與性,但受眾相對較少。活動性家庭教育指導課還包括了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課程。例如生活教育指導課,由學校設定生活指導內容,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識,生活技能的初步指導,然后布置生活實踐作業。學校還要通過網絡平臺告知家長每一期生活指導課程的內容以及所需完成的實踐作業。由家長帶著孩子在雙休日共同完成。學生學到的是生活知識、生活技能。家長學到的是生活教育的理念和實施策略,學到的是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能夠為孩子接受,拉近親子關系的模式。此外,還有行走課程等等。
(四)網絡交流型家庭教育指導課程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家庭教育指導可以以更多樣、靈活、便捷的方式進行。
考慮到許多家長多為雙職工,平時接送孩子大多由老人完成,日常與老師交流的時間有限,為了能及時有效地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學校班級開設QQ群、微信、視頻、文字交流等網絡交流模式,通過網絡平臺交換意見,探討家庭教育策略。
四、結語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個體,有著獨特的個性,所以對于家長而言,不可能將用在這個孩子身上的教育方法照搬到那個孩子身上,沒有固定的模式可言。但這樣說并不意味著沒有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必要性。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那么實施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才會有效,才能夠讓孩子朝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路上走向教育的美好那方。
參考文獻:
[1]蘇婷.我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構建與推進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新聞網,2016(06).
[2]黃曉嵐.對“家庭教育課程化”的認識、探索與建議[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