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倩 周茜 袁媛
自“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我國與沿線國家交流密切,蘇北也因地處"一帶一路"的樞紐位置,經濟文化活動開始頻繁開展,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也更為緊迫。然而蘇北地區語言服務型市場與地方高校外語人才的培養方面仍存在許多漏洞,這對蘇北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發起了挑戰。本項目旨在研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以蘇北地區地方高校為例,深入探索語言服務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可行性。
經研究發現,一帶一路前,蘇北距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相對較遠,受經濟中心的吸引和輻射作用比較弱,同時又因為地理位置與交通,地方發展戰略與國家政策,外企選建地點等因素的影響,相對蘇南而言區域比較閉塞,故而發展相對落后。隨著一帶一路的逐漸開展,我們發現,“一帶一路”交匯點的建設給蘇北五市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借助這一機遇,蘇北及省內沿海地區加強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掀起新一輪發展熱潮。2014年至2018年6月,沿線國家在江蘇累計投資1087個項目,江蘇赴沿線國家投資項目1596個。以蘇北鹽城為例,就有超過五十個項目投向“一帶一路”國家。至2018年上半年,蘇北涌現出徐工集團等一批示范帶動作用較強的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點企業。
與外企合作,最不可或缺的便是語言。因此蘇北地方企業在與阿聯酋,英國,以色列等國家對外貿易合作中,語言互通是前提和基礎。這些國家涉及到的官方語言除英語之外,還有俄語,阿拉伯語等語種,甚至大部分還屬于非通用語種。蘇北地方企業要想全方面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實現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語言服務型人才必不可少。據調查發現,蘇北超過80%的中小型企業計劃聘用語言服務型人員,設有高級譯審,翻譯項目經理,高級翻譯,同聲傳譯等崗位,超過85%的大型企業也計劃聘用語言服務型人才,但是所需語言服務型人才不僅限翻譯人才,具有外語寫作,文檔寫作等技能的語言服務型人才也囊括其中。外企對于語言服務人才的需求給蘇北語言服務型市場帶來巨大機遇。但是另一方面,機遇的同時也伴隨著挑戰。對外貿易合作,企業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具備英語一種官方語言的能力的人才,除英語之外的如阿拉伯語等其他小語種的語言服務型人才也是企業聘用的對象。同時,企業對于語言服務人才的語言服務能力往往有著高水平要求,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對申請人的翻譯技術與工具的熟練程度尤為看重。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蘇北地區掌握小語種語言服務型人才以及在語言與技術方面同時具備出色能力,真正能達到企業所要求的語言服務型人才十分缺少,語言服務語言服務型產業并不能為企業提供真正有用之人,發揮其真正有力之用。蘇北地區語言服務型市場與地方高校外語人才的培養方面仍存在許多漏洞,這對蘇北語言服務人才的培養發起了挑戰。
蘇北地區的語言服務型產業仍存在很多不完善有待解決的問題。蘇北許多的語言服務型公司缺少規范客觀的語言服務型人才的評估及準入機制。大多語言服務型公司,如翻譯公司,在進行招聘時,只考慮申請人是否持有與翻譯相關的證書,完全不考慮申請人的實際翻譯水平以及他們是否對特定的翻譯對象有相關專業知識,不能客觀評估語言服務人員的真實水平。并且從事翻譯等語言服務的人也很雜,外語專業大學生或是持有翻譯證書的非外語專業大學生,在校小學至大學外語教學老師等都有,他們大多通過網絡接取私活,但是真正專職翻譯等語言服務人員卻十分少。正規的翻譯公司也寥寥數幾。在網上查詢蘇北翻譯等語言服務公司,結果顯示的也就只有徐州幾家公司。有許多不正規的個人和團隊,他們大多只是利用在校大學生閑余時間來翻譯,根本不具備資質和起碼的質量保證,風險極大。大量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機構和人員進入翻譯行業,從而擾亂行業秩序,造成翻譯質量下降,缺乏語言服務專業性,這與企業對于語言服務的需求脫軌。此外,蘇北語言服務市場競爭力也較弱。就文章開篇所提,蘇北地區相較于蘇南地區而言各方面發展相對落后,在語言服務型企業方面,就拿蘇州南京來說,光這兩個城市,語言服務企業數量就占了全省的60%,地理環境優越,就業機會廣,工資待遇高,每年都吸引無數人才聚集。高校外語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也都傾向于前往蘇南地區而不是蘇北地區尋求發展。因此,受經濟環境、客戶需求、人才積聚等因素影響,語言服務型人才的缺少,使得蘇北語言服務市場整體競爭力弱。此外,很多人表示,近年來,物價雖在不斷上漲,但蘇北地區翻譯等語言服務價格卻基本保持不變,這更加促使人才向蘇南地區聚集。因此,蘇北地區的語言服務市場要想提高自身競爭力,能夠進一步為蘇北地區經濟上帶來新驅動力,語言服務的發展就不容忽視。
如今,絕大多數的蘇北高校,都保持自己固有的教學風格,將語言課程圈于課本之內,培養出大批所謂的語言性人才。這些學生善于做題,死摳語法。但語言終究只是項工具,它并不像金融、計算機那樣有著自己專門的行業知識。在一帶一路戰略之下,這一問題變得更為突出。根據調查,蘇北高校語言類專業(如江蘇師范大學、鹽城師范學院和宿遷學院外國語學院的語言專業)所開設的大部分課程,仍是關于閱讀、寫作、聽力,以及外國文學鑒賞等傳統課程。學校老師幾乎不教或者很少教授商務知識。不少語言類畢業生表示,自己至今仍缺乏相應的商務金融能力培養。在與外商洽談離岸價、分批裝運、貨運代理方面,總會發生理解性困難,最后談判不歡而散。這些畢業生還因很少在校學習到管理、禮儀、外交等知識,從而在公司內部缺乏較強的競爭優勢,很少得到公司的提拔。此外,翻譯類畢業生表示,在校時自己所進行的練習,都是以匆匆對答案結束。畢業后進入了專門的市場,才發現翻譯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一個相對完美的翻譯,都應視語境而定。但因在校很少接觸大量不同類型的文本翻譯,所以在如化工、醫藥、機械工程翻譯等領域缺乏相應的翻譯技巧。此外,自己所在的翻譯公司,經常會要求員工設計相關語料庫等技術性工作,但由于自己在校從未涉及這些方面,便只能重復翻譯同類詞匯,同類句子,長期以往,自己的翻譯速度遠不如同行,翻譯效果大打折扣。
經走訪發現,蘇北高校開設的小語種課程較少。據調查,72.5%的蘇北高校只開設兩門外語課程,而這遠遠不能滿足一帶一路下蘇北語言服務當地市場的需求。近10年來,蘇北當地與阿聯酋、俄羅斯和德國企業公司所進行的交易合作激增,但卻只有13.6%的蘇北高校提供了這些小語種的課程,而這無疑導致北當地外商外資的流失。淮陰理工學院的一名外語教師表示,學校因師資力量缺乏以及考慮到相應的資金問題,在短期內不會再開設小語種課程。同時,也有語言類學生表示,自己熱愛語言,愿意花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但由于學校開設的二外、三外的語言課程太少,自己便只能自學,而這便導致了自己經常遇到學習困難、學不精等問題。
此外,絕大部分的蘇北高校語言類畢業生,紛紛選擇公務員、教師、編輯等職業。這無疑與高校語言專業畢業導向息息相關。不少蘇北高校為確保就業率,紛紛鼓勵學生選擇穩定的就業職位。在走訪的蘇北高校中,有語言專業學生表示,自己非師范類學生,但學校仍要求學習設計教案、教學反饋的相關課程。蘇北高校所提倡的就業導向,正是培養不出高端翻譯人才及商務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以往,這勢必對當地的語言服務市場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4.1?提高蘇北語言服務市場的準入門檻
對此,當地政府應設立相應的法規,如規定取得劍橋商務英語證書、或是CATTI翻譯證書的人,才能進入相應的語言服務市場,從而篩選低質量的語言服務從業者,避免該行業服務良莠不齊的狀況。此外,針對語言服務的知識產權,政府也應給予保護。在如筆譯等行業,抄襲情況盛行。原創譯者苦不堪言,只有政府提供足夠的保障,才能讓這些譯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創造高質量的譯文圖書。
4.2?蘇北企業應提高對于語言服務的重視
在蘇北,某些公司仍缺乏正確的意識,他們認為能講英語,便能提供語言服務。這無疑是錯誤的,而這一行為去,也導致了蘇北語言服務質量的參差不齊,其次,這也是對蘇北高校語言專業畢業生的歧視。由于這種想法,他們所給予的報酬,也就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這導致了語言專業學生紛紛選擇與本專業不對口的職業。因此,蘇北企業應加強自身對語言服務的重視程度。
4.3?蘇北高校應提供復合型的語言類課程,轉變就業導向思維,開設多元化的小語種課程
如今,多變的市場環境考驗日臻完善的現代化理念,促使蘇北高校語言類專業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主動與其它專業相融合。蘇北高校語言專業可以與本校的王牌專業強強聯手。通過這種跨學科專業培養,提高本校語言類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能力。比如,蘇北高校可以向翻譯專業累的學生,介紹不同領域的背景知識,了解不同文本的語言風格。還可以為商務英語類學生提供禮儀、管理、以及談判等課程,加強語言類學生的競爭能力。此外,蘇北高校還可以進行校校合作,整合各自的優勢教學資源,向語言類學生教授計算機、金融、管理等吃香專業的基本知識理論。另一方面,蘇北高校也可以緊密依托“一帶一路”企業聯盟或行業協會,讓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過程,這樣學生能在各種實戰中,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到商業所需的知識技能。
蘇北當地教師、公務員工作的飽和,促使蘇北高校改變先前的就業導向理念。學習語言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投入到一些高大上、傳說中的“鐵飯碗”職業。蘇北高校應充分認識這一點,鼓勵適合從事商務或翻譯行業的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此外,蘇北高校應對市場進行調研,了解必要的商務知識或者翻譯文化,從而為在校的語言類學生開設新課程,滿足不同類型的語言類學生需求。蘇北高校也可以通過,頒發獎學金等方式,鼓勵學生考類似國才、UNLPP的證書。只有蘇北高校確定了多樣的就業方向理念,才能讓學生得到相應的培養,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
蘇北當地外商的數量急劇增多,蘇北高校急需開發新的小語種課程。面對小語種教師的缺乏,蘇北高校應通過增加薪資,提供豐厚補貼等方式,來吸引小語種人才到本校教書育人。針對資金短缺等問題,蘇北高校可以通過向政府貸款,或是與企業進行洽談,募集資金,為開設小語種課程提供物質保障。此外,蘇北高校也可以通過鼓勵語言類學生創立相應的語言學習社團,促進不同語種學生間的交流與學習。
基金項目:2018年度宿遷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201814160027X)
指導老師:袁媛
(作者單位:宿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