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芳媛
農村中職教育囊括于職業教育里面,培養“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基地就是職業教育學校,青年教師是農村中職學校教學一線的第一把手。農村中職青年教師“工匠精神”的創建,有助于增強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生活價值,但青年教師長期以往地從事機械化工作,加上學校組織與個人會產生矛盾沖突,這使得其“工匠精神”得不到長足發展。因此當前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青年教師“工匠精神”得到強化,逐步把“工匠精神”帶進教學實踐當中,共同推動農村青年教師自我價值和教育目標的實現。
教師“工匠精神”的內涵意味著教師勤于學習自己的專業,教師專注,認真,負責教學工作。對學生的耐心、關懷和愛,追求完美和終極,堅持不懈,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精神。因此,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的“工匠精神”必須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一種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以及對專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1 農村中職學校青年教師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1提升農村中職青年教師自身崗位能力
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這條路上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精益求精的追求。這就是中國的“工匠精神”的核心內容。青年教師需要以“工匠精神”為基礎,以教學和學習為重點,追求教育工作要完美。創建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的“工匠精神”,發揮其能效,對農村中職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提高農村中青年教師自我定位能力,對樹立農村中職青年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大有好處。積極奉獻的精神,有利于建設和發展農村中職學校,提高了職業院校教學和研究的整體層次,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2增強農村中年教師的精益求精
青年教師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教師不一定是教育工作者,但他們必須是最好的博彩公司。青年教師絕對不是每天都要當和尚打一天鐘,絕對不是年復一年重復教學的內容!相反,我們必須不斷反思教學的得與失,取長補短,不斷改進與學習,使得教育的內涵豐富起來。
1.3增強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幸福感
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道德要求,教師職業道德針對的是教師行業。青年教師的“工匠精神”要求教師在教師職業道德的約束下不斷完善教師的行為準則,教師與教師的關系是和諧的,師生之間的關系就像照顧父母的孩子一樣,這不僅增強了農村中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提高了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的幸福指數。
2 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發展的問題及成因
2.1忽視培訓,制約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農村中職青年教師是指縣城及以下中學的青年教師。農村教師的發展相對滯后,主力軍得不到好的發展,特別是專業方面的培訓少之又少,專業知識的提升度非常緩慢,無法趕上城市青年教師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中等職業教師的專業發展。
2.2薪酬福利不多,物質保障不足,造成農村中職青年教師的流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青年教師的補給一直非常的緊張,一是由于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薪酬福利差別很大,缺少物質上的補給無法吸引青年教師,二是農村中職學校的教師隊伍不夠,許多不是本專業的教師被分配去上其他專業的課程,妨礙青年教師本專業的長足發展。因此農村青年教師在薪酬福利不多,物質保障不足的前提下,干脆直接辭職,去往更好的學校或是企業發展。
2.3工作環境不好,農村職業學校青年教師的士氣不足
好環境造就好發展。農村中職學校校區就是圍繞于鄉村之間,交通不是太發達,學校的周邊環境不好,特別是外地青年教師工作學校沒有好的住宿條件;辦公條件簡陋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設置專門的辦公地點,沒有辦公地點,教師備課及教學工作大大受影響,因此,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青年教師將被剝奪士氣,他們的一線教學與工作無法活躍起來。
2.4創新不足,制約了農村中青年教師的自我實現
國家進步需要創新,創新就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創新提高了國家經濟競爭;人才競爭已經不是當今社會的競爭趨勢,只有創造力的競爭才算人類最強有力的競爭。學校的創新能力非常強,表明學校發展迅速。農村中職學校的各項資源相較市一級的中職學校差,資源得不到好的供應,又沒能出外進行學習培訓,學習的先進知識不足,不可能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
3 農村中職青年教師“工匠精神”的創建途徑
3.1重視培訓,強化“工匠精神”的實踐行
培訓即是成長的需要,能使教師獲得新的東西,及時了解最新動態,得到自我實現。因此對老師們進行定期的培訓,青年教師可吸收新一輪的“工匠精神”,也更容易理解,更是創建青年教師“工匠精神”必要途徑。在培訓過程中,應將“工匠精神”的培訓內容添加到青年教師的培訓活動中,更容易認識青年教師“工匠精神”。教師可以更好地在普通教學工作中傳播和實踐“工匠精神”。
3.2調整薪酬福利制度,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無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的繁榮與發展靠制度,沒有制度寸步難行,而薪酬福利制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制度,因此,適合企業發展的薪酬福利制度,企業才得以順利發展,也是企業留住員工的重要方法。農村中等職業教師薪酬福利制度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農村中職學校可建立一套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學校工會方面,向教師們收取一定的工會會費,在各個重大節日是向教師們發放一定的福利,福利不分大小,小小的福利也是對教師們來說也是一直幸福。學校績效福利方面,班主任津貼可在一定幅度上提升,而不是永遠一樣的津貼補貼;其他績效方面,基礎工資本就少,可在每月基礎工資上增加一定的績效。薪酬福利得到一定的提升,加強了教師們的物質保障,教師幸福感增加。
3.3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激發教師的“工匠精神”
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積極性必須要有好的工作環境,才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教師的積極性依賴著良好的工作環境,是年輕教師和優秀教師出現和增加的必經之路。學校可以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辦公和校園環境,在顯眼的位置貼上“工匠精神”小知識,可開設“工匠之師的評選活動”,可適當偏向于年輕教師,待選出優秀的“工匠之師”,給予適當的獎勵。
3.4求真務實,促進教師自我實現,實現長足發展
創新需要行動,必須要有一定法人資源,才能去創造財富,創造新的能力。教師有愿意付諸行動的實踐,學校能賦予一定的資源,就可用來創造財富贏得新能力。學校每年可專門開設“工匠精神創新獎”,鼓勵有為的青年教師去創造新的東西,無論是好的建議還是好的物質發明,都可設立獎項級別,給予適當的鼓勵和獎勵。
4 總結
農村中等職業學校應創建青年教師“工匠精神”的培養項目。它也是農村中產階級隊伍建設和發展的靈魂,是培養優秀青年教師的根本保證。緊跟新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工匠精神”體系建設,農村中年青年教師是“工匠精神”的繼承者和推動者,需要長期的堅持和發展。它還可以幫助和促進農村中等職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作者單位:賓陽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