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慶風
由于英語學習對學生而言歸根結底是增加一種交流工具,拓寬獲取知識與信息的渠道并了解不同文化,因此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的意愿和現實需求更加重要。尤其在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中,面對學生因詞匯量不足、對英文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以及掌握母語之外語言的意義認識不夠導致的教學困境,更要以學生為本并運用有效策略逐步改變目前的情況。本文基于對以學生為本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價值的分析,針對當前形勢提出了幾個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以及基本語法的不同,讓初中生在閱讀英文文章時比較難以準確把握具體文字和句式傳達的含義,因此對初中生閱讀課的學習難度較大。
1 以學生為本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價值分析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確保相關策略和教學理念體現出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就是要尊重學生對英文知識學習的規律與現實需求,為其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并提供相應的素材。即要求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特征,合理的運用教學素材和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加以引導,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激發其探究英語閱讀教學內容。而這可以在課堂上形成基于英語閱讀教學的多方互動,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因此,以學生為本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對快速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增進其學習英語并了解多元文化具有極其關鍵的價值。
2 以學生為本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與實踐
2.1遵循學生為本的原則,提供學生急需的教學素材
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如何利用好教材之外的豐富素材是教師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如今獲取與教學相關的資訊和形式多樣的素材非常便捷,而在資源極其豐富的情況下,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進行選擇,并且在課堂教學中適時的應用,需要基于對所教學生學習情況和需求的深入了解。首先,教師要掌握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和綜合文化素養,根據教材具體內容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從中選擇難易適中又和所講授內容相關的圖文或影像資料。例如,在英文閱讀教學中為強化學生對特定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選擇介紹相關文化或知識背景的英文資料,以朗讀或音配畫的短片形式播放。如八年級下冊UNIT2文中提到的food bank,教師可以找到相關文章和影音資料介紹這一概念及其相關活動的起源與現狀。而這一策略非常明顯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課本內容的興趣,使其認識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掌握英語閱讀能力的價值。
2.2基于英語學習規律增加閱讀教學中的互動交流
利用共通的語言面對面進行交流,是人們相互了解和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之一,對提高外語學習者對所學詞匯和語法的運用能力也最為有效。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基于這一規律增加課堂交流活動,讓學生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依據自身經歷或經驗進行對話,達到對相關內容深入理解的同時,提高英文語法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UNIT1時,課文的主題是學生加入社團時對相互間特長的了解,而為了Jion the club,學生要表述自己擅長何種技藝,社團管理者則要詢問:Can you……。課本中豐富生動的圖文資料展現了一個十分典型的生活情境,即學生之間基于特定目的通過口頭交流相互了解。因此,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類似情境的對話,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對話并使用英語了解彼此。經過這一環節的互動,班級里所有學生都得到了口語交流實踐經驗,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
2.3根據教材內容設置課外閱讀任務
由于英語閱讀的課堂教學時間較短,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并傳授相關知識點后,需要針對教材內容布置英文閱讀任務。在課堂上利用有效策略激發學生探究英文背景知識興致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拓展閱讀范圍。學生通過自行搜尋相關英文資料,進一步了解英語相關國家的文化、歷史以及現狀,從而在提升英文閱讀水平的同時,也豐富了相關人文知識儲備,對其構建全面的知識體系并迅速成長極其有益。
2.4就教材涉及的話題開展英語閱讀課堂討論活動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內容中,涉及到很多和學生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話題,既可以提高英語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也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引發其思考和探究。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展課堂討論活動,鍛練其運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例如,在九年級課本中的文章How to happy就是一個非常適合展開討論的話題,學生對日常所見所聞都會產生反思,并且根據自身經驗說出對happy和unhapppy的看法,使用英語完成一次頗有哲學意味的探討。
3 結束語
對于如何更好的實踐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有待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一步的總結,探究新的策略并加以實踐驗證。
課題項目:本文系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十三五課題《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子課題編號是JKS84644。
(作者單位: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