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良
摘要? ? 掌握水稻長勢、長相診斷,對于水稻的高產、優質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葉片診斷、根診斷、穗相診斷3個方面介紹了麥茬秈稻長勢與長相的簡易診斷方法,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水稻;長勢;長相;診斷;方法;沿淮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061-02
由于自然條件的影響或栽培措施不合理,常會出現水稻植株長勢過旺、過弱、生理障礙等偏離高產“軌道”的狀況。為了消除這些不良影響,必須及時作出診斷,采取有效栽培措施,促使水稻生產向高產優質方向轉化。水稻長勢主要是指稻株的分蘗數量和生長速度,如出葉速度、分蘗早遲、分蘗快慢、發根多少等。長相主要是指稻株生長相貌,如葉片披挺和開展角度、葉色深淺、根群形狀、根系顏色、株型、穗型等[1]。在生產中常以葉診斷預估群體發展,以根診斷了解土壤環境是否適合稻株生長,以穗相診斷確定各生育期管理措施是否得當[2]。在大田生產中不僅要力求綜合診斷,同時還要考慮到因品種和生產條件的不同所帶來的因素影響,確保水稻植株能夠良好生長,給豐產打下基礎[3-4]。
1? ? 葉片診斷
稻株的葉片多少、大小、顏色、相貌等,既能反映稻株在過去和當時的生育狀況,又能反映稻株的發展趨勢。在生產上要根據不同的生育階段作出合理的診斷。
1.1? ? 有效分蘗期
移栽后的有效分蘗、稻株葉色應迅速上升,一般于栽后4~5 d葉色轉“烏”,成為全生育期中葉色最深的時期,葉色深于葉鞘色,葉片彎披而不垂,株型矮壯,挺而有勁。葉耳距只在移栽后較短,基部至第1葉片2~3 cm,以后恢復正常遞增;如果葉耳距遲遲不能恢復到正常的遞增,相鄰2片葉的葉耳出現重疊,且出葉速度緩慢,預示著將發生僵苗或遲發苗。應從溫度、栽插深度、土壤環境、肥力以及病蟲害等影響早發的因素方面尋找原因,及時補救。
1.2? ? 無效分蘗期
進入無效分蘗期,稻株葉色褪淡,逐漸與葉鞘色相似;葉鞘粗短,葉相轉挺;每一主莖有5~6片綠葉,總莖數、蘗數適宜,全田封行不封頂;如果進入無效分蘗后,葉色墨綠,葉鞘細長,葉耳距急劇增長,葉片軟弱,株型松散。早晨看苗葉片披垂,中午看苗下彎帶披,傍晚看稻苗葉尖吐水遲而少,并且總莖、蘗數過高,則為旺長苗。因此,要控制氮肥施用,并及早曬田。
1.3? ? 抽穗期
進入抽穗期,葉色應繼續褪淡,與葉鞘色相似或稍淺于葉鞘色,遠看全田葉尖色呈現淡綠色,近看呈青綠色。出穗前15 d劍葉露尖時葉色有明顯回升,直至抽穗前稍褪。抽穗時每一單莖、蘗至少有4~5片綠葉,且倒3、2、1葉葉長依次遞減,葉片挺直,葉端銳感。如果葉長、葉軟、葉色墨綠,仍深于葉鞘色,或最長葉出現于倒2葉甚至劍葉上,而單莖、蘗的綠葉數少;或孕穗前后推斜稻株,不能立即恢復原形,喪失彈性,則為中期氮肥過多,群體過大,易導致后期倒伏、早衰、結實率下降等,應及時進行疏苗或割葉以減少損失。
如果穗分化始期心葉、3葉明顯落黃,剛進入功能期的葉片尖端亦發黃,且基部葉片早死,則為缺肥落瘦稻株。要及時補施適量促花肥,加大其營養生長量,再施?;ǚ?。否則,最后3葉一定顯著變小,穗型也變小,稻田往往始終不能封行,對產量有很大的影響。
1.4? ? 結實期
進入結實期,高產稻株抽穗后葉色應有所回升。至灌漿高峰期單株莖、蘗的綠葉數應有3~4片;至谷?;军S熟時應有1.5~3.0片。同時枝梗呈青色,至蠟熟末期才逐漸轉黃;稻株莖部第一節間要盡可能短,倒一節間要盡可能長。
如果葉色暗綠,倒4葉在抽穗前后即已枯黃,枝梗亦呈暗綠色,癟粒一定很多,則為群體過大,出現旺長“癡青”稻株,應在結實期搞好水肥管理,延長根系壽命。穗后葉色迅速落黃,功能葉尖也明顯發黃,為缺肥象征,及早施用粒肥,將有顯著增產效果。
2? ? 根診斷
根色、根數是易于觀察的診斷指標,大致有乳白色、灰白色、黃褐色、銹紅色、黑色及水漬狀根。這些形態指標反映著根系生理活性與土壤通氣性、化學物質及微生物狀況的優劣,是診斷根的重要指標。
2.1? ? 分蘗期
在分蘗期,不定根大量發生,水稻根系的更新主要依靠不定根,故要著重觀察鮮白而粗短的不定根數量。苗壯而又能早發的稻株,一般在移栽后2~4 d內就能發生幾條至10余條新根,以后增加速度更迅速 。僵苗新根很少,老根細長,常有黑根。
2.2? ? 抽穗結實期
在抽穗以后和結實期,水稻衰老根不斷增多,根系的更新逐漸依靠分枝根。因此,新根數已不易觀察,可以用拔起1株稻株所用的力量大小來間接診斷根系生長的好壞。健壯根系扎得深,不易拔出,根端白色部分較長;早衰稻株根系扎得淺,一拔即起,根端白色部分很短。此外,還可以用葉尖吐水情況來診斷根系活力,在沒有大風和溫度不太高的條件下,根系活力強的,傍晚吐水早,水珠大;反之,吐水遲,水珠小。根系衰亡的則不能吐水。
2.3? ? 受害程度
黑根的受害程度在田間常被作為根系是否健康及土壤通透性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土壤通透性好,營養狀況良,光照充足能保持不出現黑根、灰根和水漬狀根,使白根比例增加。
黑根鑒定方法:一是黑根越是上位根或者越靠根端發黑,則所占百分率越高;二是在空氣中越難褪色,受害越重;三是檢查有無彈性,若喪失彈性則為腐根;四是在黑根上滴鹽酸,臭味越強,表示硫化物越多,受害越嚴重。
黑根有3種形態,一是輕度黑根,只有少量發生,且黑面不朽,無明顯臭味,稻株能正常生長,將黑根放于空氣或清水中,黑色消失;二是黑根數量多,拔起有臭味,放于空氣或水中黑色也會消失,但根系活力差,地上部分開始受影響;三是腐爛狀黑根,初期呈現半透明狀,剛拔起時有刺鼻的臭味,莖、葉停止生長,顏色暗黑。
3? ? 穗相診斷
稻穗是水稻生長發育的最終產物。在栽培過程中的氣候條件和栽培措施等,都將在稻穗上得到反映。仔細觀察稻穗性狀,有助于總結經驗,改進栽培措施。
3.1? ? 穗頸
穗頸粗,一次枝梗分化多,則秧苗粗壯,在分蘗期抓住壯株大蘗,避免小蘗成穗。如穗頸較細,則說明苗黃秧瘦。
3.2? ? 枝梗
稻穗大,雙枝梗多,穗節間距較長,說明穎花增加期和穎花減退期營養條件好。如果苗體瘦弱,披軟,枝梗分化期營養條件差,則枝梗數少,特別是二次枝梗數目一定較少,也不易有雙枝梗。
3.3? ? 穎花數
稻穗分化的穎花數多,每個一次枝梗的穎花數達6~7個,4個穎花的二次枝梗數又多,說明穎花分化期營養條件好。反之,則較少。
3.4? ? 空殼率
稻穗空粒的多少,反映了減數分裂期和抽穗開花期的氣候條件是否適應生殖生長。若氣候條件良好,稻株又不曾受病蟲危害及農藥、缺水受旱等影響,則空殼率一般不超過5%。
3.5? ? 秕粒率
稻穗秕粒的多少反映了結實期灌漿條件的好壞。結實期稻株營養條件好,秕粒少,飽粒重高。但如果不切實際地增加了穎花數,則其秕粒率較穎花數目適當時要高,飽粒重也會有所降低,整個抽穗期則穗小粒少,成“一柱香”式的小穗 。
3.6? ? 裂谷
裂谷是反映稻體在減數分裂期營養條件不好而灌漿結實期營養條件好的標志。
4? ? 參考文獻
[1] 夏莉莉,相同德.寶應地區有機水稻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23):58.
[2] 張效忠,王守海,臺德衛,等.兩系雜交中秈稻兩優289機插高產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4):758-759.
[3] 李建平.雜交中秈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增刊1):39-40.
[4] 顏艷紅.優質雜交中稻“豐優22”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