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總結廣播視頻直播的四種類型,梳理其特色和優勢,指出其面臨的困難和不足,并對其在4K與5G技術融合背景下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 ?廣播;視頻直播;新媒體時代;4K和5G技術;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5-0065-02
廣播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之一,從誕生那天起就在不斷隨著時代發展積極尋求創新突破。今年6月6日國家工信部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廣電頒發5G牌照后,中國正在成為全球4K和5G兩項熱點前沿技術最大的應用市場,廣播視頻直播隨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1 ?廣播視頻直播類型
廣播視頻直播是傳統廣播和互聯網技術以及視頻設備深度融合后創新的一種廣播節目樣式,它是廣播在新媒體時代的可視化探索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廣播可視化,其根本并不是將廣播節目轉變成視頻節目,而是在創新節目呈現形式的基礎上,滿足用戶需求,優化節目效果,擴大廣播影響力。”[1]其主要類型如下。
1.1 ?依托直播間進行的視頻直播
在當今的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在原有單一的音頻輸出的基礎上,積極嘗試打造音視頻立體化直播,讓主持人實現由播音到露臉的轉變。2016年9月,蘇州交通廣播電臺策劃了一檔為期18個小時的視頻直播節目——《聲音·告白》。通過向觀眾展現原生態的電臺播出畫面讓大眾零距離感受主持人如何主持節目,受眾不但可以聽其聲還可以觀其人,吸引了大批新粉絲關注。
1.2 ?借助直播平臺對戶外活動進行的視頻直播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映客、一直播、騰訊直播、斗魚直播等網絡直播平臺火爆興起。“人人都是主播”的口號在社會上產生深遠反響,直播平臺也成為廣播強烈意向融合的目標,因為通過戶外活動視頻直播可以進一步增強廣播的影響力。中國華藝廣播公司順應直播發展浪潮,截至今年(2018年)上半年,已借助斗魚平臺(直播間地址https://m.douyu.com/2035730)完成了9期創業活動直播,部分直播內容被斗魚平臺首頁推薦[2]。
1.3 ?運用VR技術對活動現場進行的視頻直播
運用VR技術進行視頻直播可以讓受眾獲得全景沉浸式視角體驗。今年6月28日,智造未來·2019海峽西岸汽車博覽會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正式開展,廈門經濟交通廣播推出海西車展現場VR直播,由三次方全景系統提供技術支持,受眾只需在廈門經濟交通廣播的官方微信上進入“海西汽博會三次方VR直播間”就可以解鎖看車新姿勢,通過指尖在屏幕輕輕劃動720°沉浸于現場車展實景,感受全新升級的觀展體驗。
1.4 ?采用AI技術的虛擬主播進行的視頻直播
利用AI語音合成技術可以打造視頻直播的虛擬主播,讓受眾能聞其聲,也能見其人。在2018年8月22—25日舉行的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2018)期間,科大訊飛對訊飛聽見App、智能文稿唱詞系統、智能內容監審平臺以及硬件產品進行了集中展示。活動現場屏幕上展示的虛擬主播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這位讓觀眾“似曾相識”的虛擬主持人——“康曉輝”是通過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智聲平臺的AI語音合成技術對康輝老師的聲音進行合成模擬的。他的形象和實時互動,則是通過相芯科技FaceUnity的虛擬形象生成(P2A)和虛擬形象驅動技術實現的。
2 ?廣播視頻直播的特色和優勢
2.1 ?視頻直播進一步增強了廣播節目互動的多樣性
廣播視頻直播使廣播在原有的熱線參與、平臺留言等互動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了多樣性。受眾在收聽廣播節目的同時,可以利用手機移動終端直接給主持人點贊打賞,留言評論,互動更方便更快捷,互動的形式也更多樣。2017年,蘇州廣播完成1 000余場視頻直播,收到打賞金幣接近500萬,受眾通過“看蘇州”App直接參與互動,好聽好看又好玩,節目的影響力大幅提升
2.2 ?視頻直播進一步增加了廣播內容的可信度
漢朝班固在《漢書·趙充國傳》曾指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媒體公信力頻繁受質疑的當下,廣播進行視頻直播可以進一步增加其內容的可信度,并成為取信受眾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說在新聞報道、政策解讀、相親做媒等節目中,進行視頻直播就可以適時插播新聞動態畫面,讓國家公務員現場就政策法規答疑解惑,讓相親的男女能較全面地感知對方的音容笑貌和性格思想,給受眾的感覺更加直觀真實可信。
2.3 ?視頻直播能有效增加廣播活動的感染力
傳統廣播主要是靠聲音媒介來傳播的,其感染力來自于主持人的語言魅力、身臨其境的現場音響以及恰如其分的音樂烘托等方面。在廣播活動中進行視頻直播能有效增加其感染力,讓受眾“樂在其中”。2018年8月18日開播的《IN樂現場》是江西音樂廣播聯合b19音樂經過兩年精心打造的江西省首檔“LIVE HOUSE”戶外現場直播類音樂節目,該節目通過視頻直播傳遞給受眾真實、震撼的音樂體驗和感受,首期在線觀看人數突破5萬人次。
2.4 ?視頻直播可以大幅提高廣播節目和主持人的知名度
相比其他傳統媒體,廣播的聽覺線性傳播在速度上擁有先天優勢。不過,因為沒有直觀視覺畫面,實際體驗還是有所缺憾。一般來說,如果不是特別個性化的廣播節目,很多剛打開收音機的聽眾是很難立刻分清楚是哪位主持人主持的哪檔節目。因此,就如同電視主持人在電視上亮過幾次相就能婦孺皆知一樣,要想提高廣播節目和主持人的知名度,視頻直播是無疑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廣播視頻直播面臨的困難和不足
在新媒體時代廣播視頻直播憑借著其特色和優勢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不足,同樣值得深思。
3.1 ?視頻直播目前還受一定技術條件和網速網費的限制
和傳統廣播節目相比,廣播視頻直播策劃制作和傳播涉及的環節更多,對技術運用和設備使用要求也更高,特別是網絡傳輸速度快慢和移動流量收費高低是影響受眾體驗的兩個重要因素。比如聲音卡頓、視頻丟幀、網費過高等狀況如果長期存在,無疑會極大地消耗受眾的熱情,影響他們的切身體驗,并進而對廣播視頻傳播產生消極影響。
3.2 ?視頻直播丟失了傳統廣播通過聲音建立的神秘感和抽象美
在長期收聽傳統廣播節目的過程中,一些聽友會因主持人獨特的聲音魅力和風格逐漸喜歡、甚至崇拜上他(她),并進而形成對該節目和主持人的忠誠度,這種忠誠度對廣播媒體的收聽率和影響力來說是很寶貴的資源和財富。但一旦通過視頻直播看到主持人真實的樣子和自己想象的有差距,那種通過聲音塑造出來的神秘感和抽象美就會消失,很可能從此失去對該節目和主持人的興趣。
3.3 ?視頻直播束縛了主持人語言魅力的發揮
廣播視頻直播創新了廣播的呈現和互動樣式,打開了全新的廣播傳播空間,但視頻直播反過來可能也束縛了廣播主持人語言魅力的發揮。比如,很多傳統廣播主持人原來在直播間內注重的是聲音魅力的呈現,其衣著打扮、形體坐姿可能是很隨性的,狀態相對也比較松弛。但如果進行視頻直播,廣播節目主持人在思考如何運用語言準確表達的同時還要兼顧到攝像頭里自己的衣著打扮、神態舉止、現場燈光和場景布置等綜合情況,此舉無疑會干擾甚至束縛了廣播主持人的語言魅力的發揮。
2月2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從報告中獲悉,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普及率達59.6%,較2017年底提升3.8個百分點,全年新增網民5 653萬。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6%[3]。該報告還指出我國移動流量資費大幅下降,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特別是手機網民規模的擴大和移動流量資費的大幅下降,對推動廣播視頻直播發展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特別是“4K與5G技術的融合,將極大促進媒體行業創新節目形態、豐富分發手段和優化用戶體驗”[4],對廣播視頻直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順應潮流,揚長避短,還需業內人士進一步探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1]王成梧,李佳,郭驪.融媒體時代廣播的可視化發展路徑探析[J].傳媒,2019(6):40-42.
[2]姜紅星.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探討——以微信公眾號“中國華藝廣播”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8(15):69-70.
[3]趙子鶴.網絡直播平臺運行模式及未來走勢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9(5):26-27.
[4]中央廣播電視總臺5G新媒體平臺4K集成制作成功[J].現代電視術,201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