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明
摘 ?要 ?以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數字教材為例,結合開放教育教材特點,闡釋開放教育教材的數字化服務模式及開放教育教材的數字化服務的要素。
關鍵詞 ?數字出版;媒介融合;服務模式;云平臺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4-0071-02
1 ?開放教育教材的特點及形態變化
隨著信息技術和教育科學的發展,學生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學生對教材的需求也更加多元。開放教育教材在教材形態和內容設置上也不斷發生著變化。從傳統的單一的紙質教材到紙質教材與光盤進行物理打包的資源包形式,再到數字教材的研發及各類輔助學習資源的豐富,開放教育教材的的形式日漸豐富,現已形成多種媒體融合的全媒體學習資源包教材資源形式。隨著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資源建設中被更加廣泛地運用,新型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在開放教育資源建設服務中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對教材出版模式做出了革新和嘗試。2016年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全媒體學習資源包,這種新型的學習資源包在業務流程 、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
2 ?開放教育教材的數字化服務模式
面對學生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出版社應該以服務為突破點和創新點,為學生提供資源服務和知識服務。以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為例,以服務開放教育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新模式,將數字化形態的教學資源與傳統的紙質教材進行有機整合,以全媒體學習資源包的形式向學生提供可選擇、易利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教材出版從內容出版向資源服務轉型,逐步形成出版社新的業務模式,主要形成學習資源服務、平臺服務及內容增值服務等幾種服務模式。
2.1 ?多種學習資源融合的服務模式
國家開放大學全媒體學習資源包融合多種媒體學習資源,包含紙質教材和數字化學習資源,以紙質教材和數字教材為核心資源,以其他數字資源為附屬資源。全媒體學習資源包依據教學設計組織研發,將多種媒體形式的學習資源配套整合,包括文本教材、音頻、視頻、動畫、問題庫、資源庫、試題庫、案例庫、網絡課程等。各類學習資源相互銜接和匹配,學習資源更具整體性和一致性,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便利,又因全媒體學習資源包具有科學直觀的圖、文、聲、像等媒體形式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習效果。
在學習資源包的使用過程中,學生可收聽音頻、觀看音頻,進行個性化地閱讀和學習,調整字體、字號及呈現效果,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記錄,如標注、書簽、檢索等。全媒體學習資源包通過更強的時效性和便捷性,協助教師督學、促學,使開放教育過程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向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模式轉變。
2.2 ?學習資源數字化平臺服務模式
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開發了集數字資源查詢、預覽、訂購、交易、下載、推送、配送、學習于一體的在線服務的數字化平臺。平臺基于云存儲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支持離線學習和在線狀態下的信息交互,借助移動客戶端為學習者和教育培訓機構提供數字化學習資源服務與傳統圖書服務。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開放云書院作為開放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服務平臺,首先為數字教材提供平臺服務,同時為定制終端提供學習資源,以及提供定制學習資源的在線配送服務。
1)定制終端+學習資源。“定制終端+學習資源”模式是為學習者提供平板電腦及學習資源。不同專業學生使用定制的不同版本的平板電腦“O學派”,將開放云書院客戶端軟件及學習資源內置于平板電腦中,用戶打開終端即可學習。學習資源按專業、課程進行組織和設計,包括數字教材、視頻課件、教學大綱、模擬試題及形成性考核冊等學習資源。
2)定制內容+線上配送。“定制內容+線上配送”模式是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統一配送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云書院為學生配送所學專業的所有學習資源,學生通過登錄平臺獲取資源,可下載資源到本地,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3)以內容增值為目標的服務模式。從開放教育教材出版到知識服務轉型探索,須從兩個角度出發。一是服務于教師。以教材為原點,以知識體系為支撐,在教師的課程設計、教學過程、學習測評及師生互動等環節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從標準化教材出版向個性化教學方定制案的方向進行嘗試。二是服務于學生。以學生需求為導向,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定制化的內容服務,發揮數字資源建設的便捷性和及時性,及時收集學生學習反饋,獲取學生學習需求,實現資源服務的定制化。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開放云書院已和國家開放大學學習平臺進行初步連接,嘗試以內容增值為目標,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搭建平臺。同時,根據不同的學科單獨開發相對獨立的數字化產品,共享平臺資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個性化服務,促進標準化與個性化的有機結合,使教學與自主學習互為支撐。
3 ?開放教育教材的數字化服務的技術要素
3.1 ?二維碼技術的應用
在“紙數”融合的媒介中,二維碼的應用可謂非常廣泛。以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學習資源包為例,用戶可以通過掃描紙質圖書上的二維碼下載客戶端并下載學習資源。二維碼技術將課程資源、紙質教材和平臺進行鏈接,突破了紙質教材空間上的局限,使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資源融于傳統出版,延伸了傳統教材的閱讀空間,綠色環保,同時實現多方互動,提升閱讀體驗和學習效果。二維碼的應用突破了教材出版在時間的局限,可實現后臺內容的在線更新,不僅彌補了紙質圖書內容固化,時效性差的缺點,還滿足了學習者獲取前沿知識和實現高效學習的需求。
3.2 ?云平臺的資源服務
云平臺借助信息技術對已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和多元開發,進行數字教材的發布、用戶管理、支付、版權管理等,為開放教育提供了全方位、全流程的資源服務。
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開放云書院作為資源服務平臺發揮著從全媒體資源研發、開放式的規模化資源集成,到資源配送和學習支持服務,再到資源應用反饋的重要作用,是教材出版的數字化服務的核心要素。云平臺在資源服務上,可提供多種媒體形式的學習資源;在適用性上,可滿足多種終端的使用需求,支持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在服務方式上,支持多種訂購及服務,包括在線購買、線下結算、后臺配送給指定用戶;在使用功能上,支持在線下載、在線測驗、離線閱讀,筆記、閱讀記錄云端同步等。
3.3 ?大數據技術的運用
在數字化轉型發展時期,出版社對數據和數據庫的運用能力是數字出版者的主競爭力。出版社通過對數字化資源數據的分析,驅動教材內容及服務的優化,實現產品多樣化發展。從教材資源的數字化服務角度來說,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對教材的內容和應用上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有助于內容生產。在大數據時代,內容依然是出版的核心,出版社應充分運用數據分析結果,如通過學生學習行為表現數據,分析用戶偏好,預測用戶需求,根據需求更新教材資源,為用戶提供更加需要的知識產品。
2)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教材的精準營銷。出版社可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學習頻次、學習進度和學習興趣,收集整合數字教材使用情況,出版社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制定發行方案,進一步實現精準營銷,提升服務品質。
4 ?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時代,信息技術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時也加快了出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在出版內容結構化、出版流程數字化、出版模式多樣化的環境下,開放教育教材的數字化服務還應結合開放教育特點,根植于內容,充分運用云平臺、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使技術服務于內容,滿足師生教材使用需求,提供更全面的、更精準的數字化服務。
參考文獻
[1]馮宏聲.出版的未來:從“互聯網+”到“內容+”[J].數字出版在線,2015(4):5.
[2]庾艷.教材數字化平臺建設探索與實踐[J].新聞傳播,2018(12):96.
[3]劉堅.大學出版知識服務轉型模式探析[J].現代出版,2018(3):32.
[4]樂進軍.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