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羿潼
【摘 要】自出現互聯網金融以來,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受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深入研究后發現,中小銀行的流動性水平受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的直接影響,不過大型國有銀行流動性水平受到的影響并不大;中小商業銀行、大型國有銀行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水平受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的間接影響。商業銀行應提高對自身流動性的監管力度,對監管機制進行構建和完善,加快傳統經營管理模式的轉型速度。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影響
自出現互聯網金融以來,人們的金融消費體驗得到極大程度的改善,同時這也極大程度上沖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在當前互聯網時代中,商業銀行在風險監管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在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預警監管問題方面,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是一大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一大極為重要的監查內容。因此,在當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一定要深入研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擬采用實證分析法來深入研究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帶來的影響,通過量化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與流動性風險,以深入研究以上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針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文獻綜述
劉忠璐(2016)認為,互聯網金融是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這種融資模式和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模式、商業銀行間間接融資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他還從3個不同方面深入分析了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包括資源配置、信息處理、支付方式。自出現互聯網金融模式以來,金融行業的運作模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和傳統金融融資模式相比,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具有更多的優勢。
陳德勝,鄧莉((2018)認為,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影響作用下,自身的業務渠道得到有效拓寬,大大提高金融脫媒的速度,為更多迎接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一定要對合適的戰略進行重新制定。
鄭志來(2018)從利率層面考慮,指出在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作用下,利率市場化變革速度得到有效加快,銀行資金成本得到有效提高,對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次序產生一定的沖擊作用,同時銀行需要面臨更多的銀行風險。
楊才然,王寧(2018)認為,因為互聯網理財產品具有“T+0”屬性,所有商業銀行資金在周轉過程中會出現嚴重不足現象,導致客戶資金提取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商業銀行會出現兌付危機,同時商業銀行會出現流動性危機。
二、研究假設
通過對有關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后,不難發現,互聯網金融主要從4個方面來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即業務結構、資本質量、利潤空間、資產質量。第一,資產質量。根據有關文獻,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主要是為了能夠滿足客戶貸款的需要,而互聯網金融能夠對資金價值鏈中的客戶需求進行更好的滿足,進而能夠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進行不斷擠占。第二,利潤空間。因為油互聯網金融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金融平臺是更為便捷、個性化的,所以很多客戶對其越來越為青睞,進而不斷擠壓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第三,資本質量,極為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對損失進行吸收的能力,在商業銀行發生風險時,資本能夠對風險引發的危害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第四,業務結構,在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沖擊作用下,金融脫媒的速度會不斷加快,出現大量的同業資管產品。
基于此,本文共提出兩個研究假設,即:
假設1:通過對中介變量造成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造成間接性影響。
假設2: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遭受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直接影響。
三、研究設計
3.1研究樣木與研究數據
本文選取2009—2018年期間我國18家上市商業銀行為研究樣本。本文選用文本挖掘發來建立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
3.2研究指標的確定
3.2.1解釋變量
在選擇確定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時,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的公式是較為明確的。因此本文通過利用流動性比例指標,一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進行量化,將其作為解釋變量,以展開相關分析和研究。
3.2.2流動性風險影響因素指標
目前,關于中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大致存在兩種影響因素,即外部因素、內部因素。
第一, 外部因素,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分析,即貨幣政策、宏觀經濟周期。
其一,貨幣政策。我國央行在貨幣政策方面,一共存在3種工具,即: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率、存款準備金率。為對市場中貨幣供給情況進行有效衡量,本文主要選用M2指標進行衡量。其二,宏觀經濟周期。當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時,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便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主要選用GDP的同比增長率來衡量宏觀經濟周期用。
第二,內部因素,主要包括4個方面,即業務結構、資本質量、利潤空間、資產質量。為考察資產質量,主要選用不良貸款率(NPL)。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和生息資產二者之間的額比值,即為凈息差(NIM),能夠將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充分反映出來。為對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進行有效衡量,本文主要選用凈息差(NIM)。為對資本質量進行有效衡量,本文主要選用資本充足率指標(CAR)。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影響作用,其自身的業務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為對業務結構進行衡量,本文主要選用非利息收入(NIRR)指標。
3.2.3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標
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后,互聯網金融功能大致可以劃分為4大塊,即:信息處理、風險管理、資源配置、支付結算。然后針對以上4大功能,分別設置相應的關鍵詞,構建和互聯網金融有關的原始詞庫,然后對原始詞庫內的關鍵詞進行搜索,一對互聯網金融指數原始詞庫進行建立。在本文研究中,以半年度作為單位,對2009-2018年有關關鍵詞的百度指數進行收集。針對收集到的數據,應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針對原始詞庫數據能否選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有效驗證,通過有效檢驗后,KMO值為0.71,表明為合適。在本次研究中,方差高于1的主成分累計方差是84.23%,即在主成分中具有很多原始信息,具有非常好的降維作用。
四、研究結果分析
4.1描述性統計
在本次研究中,工選取了18家商業銀行。和大型商業銀行相比,中小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更大。通過對銀行自身進行深入研究后,不難發現,因為大多數大型銀行均為國有銀行,資本規模比較大,當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風險時,可以憑借足夠大的資本規模來對流動性風險起到有效緩沖作用。從宏觀層面來說,大型國有銀行的擔保主要為國家信用,而對于中小型銀行來說,必須要對自身經營情況進行嚴格管理。相應地,和中小銀行相比,大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也更高一些。
4.2研究結果分析
4.2.1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對商業銀行造成的直接影響
在經營管理水平、風險控制水平、經營規模等方面,因為中小銀行與大型國有銀行之間存在非常大的額差異,因此,本文分別對中小銀行、大型國有銀行分別進行回歸分析。
通過對中小銀行的回歸結果進行分析后,不難發現,商業銀行流動性比例與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呈負相關。商業銀行流動性與GDP增長率呈負相關。另外,通過利用中介變量,互聯網金融綜合發展指數會對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比例造成影響。
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比例與IFI , GDP增速呈負相關,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比例與CAR,NIRR ,NPL ,NIM呈正相關。通過對大型國有銀行回結果進行分析后,不難發現,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比例與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呈不相關,所以大型國有銀行風險流動性不會遭受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直接性影響。
4.2.2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對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造成的的間接影響
如果大型國有銀行具有越來越高的資本充足率,則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資金管理能力,能夠進行更高收益的投資,提高貸款力度,進而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李國偉,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還受到國家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水平呈不斷上升趨勢,則GDP會隨之上升,大大刺激人們投資消費的欲望,繼而減少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資產,增加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資產。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與大型國有銀行的NIM,NIRR呈正相關,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與CAR, GDP呈負相關。商業銀行獲取的利潤隨著凈息差的增大而變多,同時能夠獲取更多的可流動周轉的資金,進而商業銀行面臨的流動性風險也會隨之降低。國有銀行資金管理能力隨著自身資本的增多而提升,同時能夠優秀增大貸款的力度,有助于風險流動性的降低。另外,針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還深受外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中小銀行的風險流動性比例與其NPL,NIM,NIRR,CAR呈正相關。中小銀行風險流動性隨著非利息收入的增多而降低。和國有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常常會面臨更多的經營風險,由于中小銀行缺乏經營管理經營,資本質量也相對較差,因此,在進行投資放貸時,中小銀行更為謹慎。如果資本充足率比較大時,中小銀行常常會對放款力度進行增大,對收益多的投資進行增加,進入會出現更多的流動性風險;如果資本充足率比較小時,中小銀行在進行放貸時,常常會非常嚴格審查貸款人的資格,同時還會及時跟蹤和了解后期貸款的使用進度和使用渠道,以對流動性風險進行有效降低。綜上所述,通過對中介變量進行不同程度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會間接影響中小銀行與大型國有銀行。
綜上所述,第一,針對中小銀行流動性,互聯網金融發展會對其產生直接性的影響,但是不會對大型國有銀行造成明顯的直接性影響。第二,針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凈息差、非利息收入占比、不良貸款率等,互聯網金融發展通過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能夠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產生間接的影響。
五、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1)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對中小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造成直接影響
中小銀行風險流動性與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呈負相關,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對中小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會造成直接影響。
(2)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對中小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造成間接影響
銀行的風險流動性因子遭受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的直接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程度會對中小商業銀行風險流動性造成間接影響。
5.2建議
(1)提高商業銀行流動性的監管力度,構建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機制。因為互聯網金融業務規模變得越來越大,有關監管部門應將互聯網金融業務并入監管范圍中,對監管機制不斷進行優化。
(2)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加快商業銀行的轉型速度
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經營管理模式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影響作用下而發生變化,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商業銀行一定要對傳統業務經營管理模式進行改變,能夠增強業務服務的多元性。
(3)對壓力測試體系進行構建與完善
針對壓力測試工具,商業銀行應不斷提高其的分析能力與技術能力,提高壓力測試結果的有效性、真實性、敏感性。另外商業銀行外部監管部門還應督促商業銀行盡快開展壓力測試。
【參考文獻】
[1] 劉忠璐.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J]. 財貿經濟. 2016(04)
[2] 陳德勝,鄧莉. ?回歸本源:我國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的新變化[J]. 南方金融. 2018(08)
[3] 鄭志來. ?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路徑——基于“互聯網+”對零售業的影響視角[J]. 財經科學. 2018(05)
[4] 楊才然,王寧.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銀行視角[J]. 中國金融. 2018(07)